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MySQL

MySQL Cluster数据分布和分区

2015-08-18 13:20 585 查看



数据分布
MySQL Cluster自动分区数据表(也可能使用用户自定义分区),将数据分布到分区中.
一个数据表被划分到多个Data Node分区中,数据在分区中被”striped”
主键的hashing决定哪个分区拥有数据(自动分布)
对主键的一部分进行hashing也是可能的(适合sharding和数据局部性)

分区和数据分布
如果有两个数据节点(DATA NODE 1和DATA NODE 2),每个数据表都被分到两个分区中.
subid是主键.对主键subid进行的hashing决定分区.当然对主键的一分部分(part of PK)进行hashing也是可能的.

-奇数主键(绿色部分)

-偶数主键(红色部分)



副本(Replicas)
为了提供冗余和快速故障转移,分区之间是同步复制的.
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副本(两份数据)

- 使用1个,2个,3个,4个副本也都是可能的

- NoOfReplicas=2





分区间的同步复制是从主分区(PRIMARY)到辅助分区(SECONDARY)

- 当有一个变更(下图实体圆心表示变更)发生在P0的时候,它将同步复制到S0

- 这个变更在事务commit的时候被持久化

- P0或S0将被更新,或什么都不做



数据分布 – 磁盘日志记录(disk logging)
数据在commit之后会在主内存中(main memory)

- 但是改变(changes)是REDO日志记录的(REDO LOGGED),而REDO日志是每N毫秒(推荐1000ms)刷新到磁盘

由TimeBetweenGlobalCheckpoints参数控制
类似innodb-flush-log-at-trx_commit=2
- 数据同时被checkpoint到磁盘

磁盘日志记录使得恢复一个完全失败的cluster成为可能

节点组(Node groups)
共享同样数据的节点属于同一个节点组
一个节点组包含节点数等于副本数.(下图使用NoOfReplicas=2)



两个副本-四个数据节点
四个数据节点-四个分区-两个副本
四个节点和两个副本–>两个节点组

- 节点组数目 = 总节点数 / 副本数



三个副本-三个数据节点
三个数据节点-三个分区

- 更多的副本,“写”更慢
三个节点和三个副本–>一个节点组(这种方式不常用)

- 两个副本是惯例



副本使用建议
推荐使用两个副本- 性能和可用性是最好的折衷
三个或四个副本写比较慢,使用这种方式部署相对更少
“写”成本

- 1个副本(没冗余): cost X

- 2个副本: cost 2X

- 三个副本: cost 3X

验证数据分布
用法:
ndb_desc -c connect_string tbl_name -d db_name [-p]


mysql> select * from ndbtest.tbl;
+---+
| a |
+---+
| 3 |
| 6 |
| 5 |
| 1 |
| 2 |
| 4 |
+---+
6 rows in set (0.01 sec)

mysql>




--本篇文章转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16/13/9430500_361013842.s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