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Android四大组件之acticity整理

2015-08-12 14:01 716 查看
原文 :http://www.cnblogs.com/bravestarrhu/archive/2012/05/02/2479461.html,根据这篇文章的讲解,单独把activity整理了出来。

Android 的四大基本组件,分别是activity,service,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者, BroadcastReceiver广播接收者。

  Acticity :

应用程序中,一个Activity通常就是一个单独的屏幕,它上面可以显示一些控件也可以监听并处理用户的事件做出响应。
Activity之间通过Intent进行通信。在Intent 的描述结构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部分:动作和动作对应的数据。
典型的动作类型有:MAIN(activity的门户)、VIEW、PICK、EDIT 等。而动作对应的数据则以URI 的形式进行表示。例如:要查看一个人的联系方式,你需要创建一个动作类型为VIEW 的intent,以及一个表示这个人的URI。
与之有关系的一个类叫IntentFilter。相对于intent 是一个有效的做某事的请求,一个intentfilter 则用于描述一个activity(或者IntentReceiver)能够操作哪些intent。一个activity 如果要显示一个人的联系方式时,需要声明一个IntentFilter,这个IntentFilter 要知道怎么去处理VIEW 动作和表示一个人的URI。IntentFilter 需要在AndroidManifest.xml 中定义。通过解析各种intent,从一个屏幕导航到另一个屏幕是很简单的。当向前导航时,activity
将会调用startActivity(Intent myIntent)方法。然后,系统会在所有安装的应用程序中定义的IntentFilthttp://write.blog.csdn.net/postedit/47443605er 中查找,找到最匹配myIntent 的Intent 对应的activity。新的activity 接收到myIntent 的通知后,开始运行。当startActivity 方法被调用将触发解析myIntent 的动作,这个机制提供了两个关键好处:
A、Activities 能够重复利用从其它组件中以Intent 的形式产生的一个请求;
B、Activities 可以在任何时候被一个具有相同IntentFilter 的新的Activity 取代。
AndroidManifest文件中含有如下过滤器的Activity组件为默认启动类当程序启动时系统自动调用它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MAIN"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 />
</intent-filter>


    Acticity的生命周期:

    


        Activity整个生命周期的4种状态,7个重要方法,和3个嵌套循环

       (1)4种状态:

                1.活动状态(Active/Running)

                 当前Activity运行在前台(处于当前任务活动栈的最上方),此时它获取焦点能响应用户的操作,属于运行状态,同一个时刻只会有一个activity处于活动或运行状态。

                2.暂停状态:(Paused)

                当activity失去焦点但仍对用户可见(在它之上有一个透明的Activity或Toast,AlartDiaLog等弹出窗口时)它处于暂停状态,暂停的activity仍处于存活状态(它保留着所有的状态和成员信息并保持和窗口管理器的连接)当系统内存极小时可以被系统杀掉

               3.停止状态(Stopped)

               完全被另一个activity遮挡时处于停止状态,它仍然保留着所有的状态和成员信息,只是对用户不可见,当其他地方需要内存时他往往被系统杀掉

             

4.      非活动(Dead)状态

Activity 尚未被启动、已经被手动终止,或已经被系统回收时处于非活动的状态,要手动终止Activity,可以在程序中调用"finish"方法。

如果是(按根据内存不足时的回收规则)被系统回收,可能是因为内存不足了

内存不足时,Dalvak 虚拟机会根据其内存回收规则来回收内存:
      1. 先回收与其他Activity 或Service/Intent Receiver 无关的进程(即优先回收独
立的Activity)因此建议,我们的一些(耗时)后台操作,最好是作成Service的形式
      2.不可见(处于Stopped状态的)Activity
      3.Service进程(除非真的没有内存可用时会被销毁)
      4.非活动的可见的(Paused状态的)Activity
      5.当前正在运行(Active/Running状态的)Activity
 

2>  7个重要方法,当Activity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状态时系统会自动调用下面相应的方
法来通知用户这种变化
当Activity第一次被实例化的时候系统会调用,

整个生命周期只调用1次这个方法

通常用于初始化设置: 1、为Activity设置所要使用的布局文件2、为按钮绑定监听器等静态的设置操作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当Activity可见未获得用户焦点不能交互时系统会调用

      onStart();

 

当Activity已经停止然后重新被启动时系统会调用

      onRestart();

      
当Activity可见且获得用户焦点能交互时系统会调用
      onResume();
      
当系统启动另外一个新的Activity时,在新Activity启动之前被系统调用保存现有的Activity中的持久数据、停止动画等,这个实现方法必须非常快。当系统而不是用户自己出于回收内存时,关闭了activity 之后。用户会期望当他再次回到这个activity 的时候,它仍保持着上次离开时的样子。此时用到了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onSaveInstanceState()用来保存Activity被杀之前的状态,在onPause()之前被触发,当系统为了节省内存销毁了Activity(用户本不想销毁)时就需要重写这个方法了,当此Activity再次被实例化时会通过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将已经保存的临时状态数据传入因为onSaveInstanceState()方法不总是被调用,触发条件为(按下HOME键,按下电源按键关闭屏幕,横竖屏切换情况下),你应该仅重写onSaveInstanceState()来记录activity的临时状态,而不是持久的数据。应该使用onPause()来存储持久数据。
      onPause();
 
当Activity被新的Activity完全覆盖不可见时被系统调用
      onStop();
      
当Activity(用户调用finish()或系统由于内存不足)被系统销毁杀掉时系统调用,(整个生命周期只调用1次)用来释放onCreate ()方法中创建的资源,如结束线程等
      onDestroy();
      
3>  3个嵌套循环
             1.Activity完整的生命周期:从第一次调用onCreate()开始直到调用onDestroy()结束
             2.Activity的可视生命周期:从调用onStart()到相应的调用onStop()
                    在这两个方法之间,可以保持显示Activity所需要的资源。如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广播接收者监听影响你的UI的改变,在onStop() 中注销。
             3.Activity的前台生命周期:从调用onResume()到相应的调用onPause()。
             
      举例说明:
例1:有3个Acitivity,分别用One,Two(透明的),Three表示,One是应用启动时的主Activity
      启动第一个界面Activity One时,它的次序是
             onCreate (ONE) - onStart (ONE) - onResume(ONE)
      点"打开透明Activity"按钮时,这时走的次序是
             onPause(ONE) - onCreate(TWO) - onStart(TWO) - onResume(TWO)
      再点back回到第一个界面,Two会被杀这时走的次序是
             onPause(TWO) - onActivityResult(ONE) - onResume(ONE) - onStop(TWO) - onDestroy(TWO)
      点"打开全屏Activity"按钮时,这时走的次序是
             onPause(ONE) - onCreate(Three) - onStart(Three) - onResume(Three) - onStop(ONE)
      再点back回到第一个界面,Three会被杀这时走的次序是
             onPause(Three) - onActivityResult(ONE) - onRestart(ONE) - onStart(ONE)- onResume(ONE) - onStop(Three) - onDestroy(Three)
      再点back退出应用时,它的次序是
             onPause(ONE) - onStop(ONE) - onDestroy(ONE)           
 
例2:横竖屏切换时候Activity的生命周期
他切换时具体的生命周期是怎么样的:

1、新建一个Activity,并把各个生命周期打印出来

2、运行Activity,得到如下信息

onCreate-->

onStart-->

onResume-->
3、按crtl+f12切换成横屏时

onSaveInstanceStat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

onCreate-->

onStart-->

onRestoreInstanceState-->

onResume-->

4、再按crtl+f12切换成竖屏时,发现打印了两次相同的log

onSaveInstanceStat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

onCreate-->

onStart-->

onRestoreInstanceState-->

onResume-->

onSaveInstanceStat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

onCreate-->

onStart-->

onRestoreInstanceState-->

onResume-->

5、修改AndroidManifest.xml,把该Activity添加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执行步骤3

onSaveInstanceStat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

onCreate-->

onStart-->

onRestoreInstanceState-->

onResume-->

6、再执行步骤4,发现不会再打印相同信息,但多打印了一行onConfigChanged

onSaveInstanceState-->

onPause-->

onStop-->

onDestroy-->

onCreate-->

onStart-->

onRestoreInstanceState-->

onResume-->

onConfigurationChanged-->

7、把步骤5的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 改成 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keyboardHidden",执行步骤3,就只打印onConfigChanged

onConfigurationChanged-->

8、执行步骤4

onConfigurationChanged-->

onConfigurationChanged-->

 总结:

1、不设置Activity的android:configChanges时,切屏会重新调用各个生命周期,切横屏时会执行一次,切竖屏时会执行两次

2、设置Activity的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时,切屏还是会重新调用各个生命周期,切横、竖屏时只会执行一次

3、设置Activity的android:configChanges="orientation|keyboardHidden"时,切屏不会重新调用各个生命周期,只会执行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

 

总结一下整个Activity的生命周期

补充一点,当前Activity产生事件弹出Toast和AlertDialog的时候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不会有改变

Activity运行时按下HOME键(跟被完全覆盖是一样的):onSaveInstanceState --> onPause --> onStop,再次进入激活状态时: onRestart -->onStart--->onResume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