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练字心得

2015-08-10 10:58 211 查看
对所有想把字写好的人来说,练字没有诀窍。但有方法。

两大步:

1、认知。了解什么是好字,写好汉字的关键是什么。

2、实践。写好字的决心,经常练习与经常观摩的习惯。

1、认知。了解什么是好字,写好汉字的关键是什么。

这其实是两个问题,有递进也有互补。先说什么是好字。

主观上,一定仁者见仁。但再主观,也终于逃不掉审美认同。100个会写字的人中,有90个都觉得这个字瞅着舒服,「写得好」,那么我们至少认为这个字不差。

客观上,汉字必有自己的骨架和书写逻辑。倘若首先能正确认识汉字的间架结构,又能领会汉字书写的收放、停走、笔锋、笔健,还能在自己的日常书写中,将其融为自我风格,那么,这样的字,可以称为好字。

而做到这一切,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柳体颜体米芾苏轼王羲之,被公认为好字,为何?

首先,他们的字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更重要的是,这些家伙的字,极为系统,包括:正确认识了间架结构、领会悟透了汉字书写的收停锋健,并融合了自我风格。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念初中。每个假期被要求必须练字。1cm见方的钢笔字格、4.5cm见方的毛笔字格,从抵触到恐惧,从恐惧到麻木,从麻木到习惯,从习惯到适应,然后,然后就上大学了。初中时庞中华的字风靡全国,大家都认为好。当时我想:吓!这个字怎么会这么好。一个人,怎么把字写得这么整齐统一?成年后我不太喜欢他的字,但不否认此人写得一手好字。因为,他实在太了解中文字的间架结构了,太能把字摆布顺当了;也太有自己的锋健了,最后,也太自成系统了;再最后,他的字简直太过了。

别误会,我不是庞老师学生,甚至粉丝都不是。我的汉字书写老师,是我的外公。只是在讨论钢笔字时,我想客观一点。试问我们见过几个人的钢笔正楷,能写到庞某那种「毁了书法」的地步?

因为庞老师练得不是字,是手。我们?我们顶多不过是练字罢了。而且我还见过那双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居然与其钢笔字如出一辙。这,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相信诸君都写过粉笔字吧。

至于喜欢不喜欢,那是你我的自由,毫不影响庞某练就的一双魔手。其实很多好东西,我们见多了,难免腻歪而已。但非要找个腻歪之外的理由,还真没有。

不瞒您说,我初中还练过庞中华的字。现在不喜欢他的字,只是觉得他的字练得宛若印刷体,少了个性。但这毫不成为否定庞字的理由,恰恰这才是他牛叉之处。从练手的角度,倘若要把一双手练成机器,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过人的恒心、毅力与勇气,根本不可能达到。王羲之涮笔把池子涮黑这事都知道?好吧,其实他那个池子还不算大;那他用烂的毛笔杆子最后盛了满满一小茅屋你可知道?就算这茅屋小得不行,一平米见方的茅屋,高度就算2米多,体积也该有2.5立方,如果单纯放毛笔杆子,有没有算过会放多久?

其实,有一种「好」,我们有时会说它「没意思」。比如某女大牌的长相。比如吸星大法。比如庞中华的字。我们由于腻歪或是别的心理,会喊:太没意思了!比如吸星大法,只要甲方状态好,想吸啥就吸啥,乙方功夫再好也没用。这就是没意思的无敌状态。但这种「没意思」,往往是「完美」的另一种表达。

字的极端,有几种,人,妖,魔,神。

庞中华的字,已经不是人了,大约在妖魔之间,或者,已然成魔。

王羲之的字,神。

但最初王前辈也无外乎是人。由人到妖到魔,靠的是苦练与等待,强大的定力;而由人到神,靠的是苦练、琢磨、揣摩、领悟、感觉以及对这个过程长期的周而复始。当然,神么,我们不得不猜想,他们也许是有些天赋异禀的。

而一个被大家都认为字写得并不好的人,他怎么了解什么是好字?

看他周围那些人的字?觉得好就开始学?博取众人之长?有人写自己名字好看得不行,一写正文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还有人写字极具自我风格以至于「自我」已经占据了对汉字的基本认知。如上种种,你让他如何去学?学周围林林总总的「我体字」,不论对象的优劣,毕竟都太难了一点。这个过程应该是后期才会做的。因为,他在初始状态下,连什么是好字都不知道,看太多的「我体字」,一定会被误导的。

你有没有时常觉得,有些字,你就是咋写写不好?而还有的字,从你认识它们开始,你写了很多年,连它们的偏旁部首究竟应该占多少比例都不知道、而你的小学语文老师貌似也从未告诉你这一点、只是曾经让你誊写该字500次?而还有的字,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写出来会令自己都觉得想说:「唉」!

上面举例只想告诉大家,好字是怎么来的。那么,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什么是好字,最最开始的,最最最好的,我诚恳地告诉大家,还是各种各样的楷书字帖。

只有范本式的楷书,才能告诉你,你所需要写的字,应该怎么样才是最好的。这也主要是因为,我们日常所写的钢笔字或硬笔字,除了特殊需要,不可能会写成其他体。但假若你想去帮药店便利店写写POP字广告,那需要专门的字体学习,也就忘了我所说的一切吧。

我幼时在祖辈父辈的强制下练过一些字帖,楷书居多,隶书其次。彼时年幼,经常抗拒,比之书气浓厚家教甚严的一些哥们,临帖还不算多。但我现在认为,多练是绝没有害处的。因为,多练,至少在认知上,一定得以提高。

只有先知道什么是好的汉字,才能有目的、有楷模,然后,知耻而后勇。

在写字这件事上,没几个人生来就会。这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还不同。有天赋肯定能达到普罗大众无论多努力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但书法家们再有天赋,不练,显然不会名留青史。真相是,如果你发现你周围有些人字写得还不错,那么请相信,他们99.99%不是因天赋,而是缘于某个时段甚至长期的练习。而这些练习,绝大多数也不缘于他们在浑然不知的状态下发生的自行演练,而是临帖。你所看到的好字,不过是他在某个时段甚至长期地临帖练习后,形成有些自我风格的字,鲜有例外。

至于有人说,我的字不错,但没练过是写写就这样了。意思是,字根本不用练就能写好,没必要临帖。好吧,我解释一下。首先,所谓的「写写」,也是一种练字形式,只是有认知低、效率低、成效低等等低质弱点,不足以向大家推荐。其次,你完全可以认为自己的字漂亮,且缘于「生活工作里随手写写」,但我必须说,撇开无知者无畏这种可能,即便你的字可算好,那也只是你天资比较聪慧、悟性较高。而我实在希望我的文字能面对所有想写好字的人,那么,天资聪慧们理解起来应该更容易吧。

在写字这件事上,大多数人是没有天赋的,因为这不是猜想,事实如此。由于有一定的家庭环境,加之自己也爱好写字,我从小到大接触过很多写字不错的人,也接触过不少参某某书法赛获得某某书法奖的人。他们无一例外,进行过时间或长或短的临帖练习。当然,我遇到的都是凡人。凡人的特点在于差别。有人练一两年却可力透纸背;有人练三五年还算将将就就;有些不辍地练下十年二十年才自觉「初成气质」;还有人号称练过字、貌似也断断续续练了许久,却很一般,比如我自己。这就是凡人的差别。这些差别,与耐性、心性、悟性、环境皆有关系。可我们总是希望遇到神,不是吗。

所以,在你想要练字的初期,至少在初期,你最好的参照物,不是旁人,不是杂家,而是书架上的可以卖几元十几元或者几十元钱的,楷书字帖。当然,从「范本级别」这层意义说,书法展览上的楷书,也应该可以是你的老师,只要你还有一点心思和时间,去看看的话。

那么,接下来,写好汉字的关键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一定要临楷书?

首先要知道,汉字的间架结构。简单说,也就是一个汉字,偏旁部首和若干笔画怎么排布与摆放,才能最合适、最恰当、最美观、最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

假若非得说练字有什么诀窍的话,那么,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及其规律,乃是最最首要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也可使得练习事半功倍。

初期请勿挂念风格和骨气。因为这些你迟早都会有的,甚至可能你已经有了。风骨,等到你练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出来。但你最初,至少得知道,一个汉字怎么写是最好的。

之所以说楷书,是认知好字的范本,是因为客观来看,目前书店里很多流行的楷书字帖,不管他们号称什么体、什么派、什么家,他们有一个绝对共通的优点:间架结构都是没有问题的。不信明天你就可以去书店看看,比如你可以注意单人旁、反文旁、走之旁等在字体里的比例,看看这些大牛们是否基本相似。另外,你必须知道,他们之所以出名,往往却因为其锋健和风骨。但这是缘于他们都有「间架结构根本没问题」的大前提。所以刚开始就奔着他们的锋健和特色去练习,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无疾而终。

这就是为什么正楷无论何时都很重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素描对于各类绘画都很重要的原因。

练习楷书,熟悉点横撇捺竖的基本写法是基础,更重要的基础,就是熟悉和掌握不同汉字的间架结构。

这一点,却往往被人忽视。

其次,一定是其次,才是锋健的练习。

等到锋健出来,属于你自己的字,也就出来了。而锋健再怎么帅,字的间架结构没有领会掌握,字就不会好看。

很多人会关心「如何练字才能提高对间架结构的认识与掌握」。两个利器:练字用格。楷书字帖。

先简单说练字用格。即练字时,尽量使用有格子的纸进行练习。关于这一点,应该是童年时期就应该被教导,但遗憾的是,我发现很多人并不以为然。不要怨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他们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丫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他们中大部分知道的,就是在小学低年级学写字时,你的字一定「不能超出这个格子」,至于为什么不能超出,他们的说法也往往是「因为格子在那里」。即便知道,他们更关心也只是全班语文成绩的年级排名,而你只需会写这个字、写出来看起来是这个字、而且不要把屡屡把字写出格子,就行了。

如果不是外公在我幼时的教诲,我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练习的格子,只是用来约束和方便练习汉字的间架结构及其比例,练字的格子,如果不是米字格(或田字格),那就一定是无用的格子,除了方便老师检查作业,毫无用处。随着社会进步,很多字帖的前面已经或多或少说明了这一点,格子也都基本是米字格或田字格了。

特搜了张米字格的范本,参见下图。之所以要用米字格(田字格)练字,也因为初期我们不熟悉汉字间架结构和汉字比例分成,需要一定的划分辅助而已。练字时使用划分了上下左右甚至对角线的格子,只是一种提高认知的手段,最终目的在于熟悉及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那么,在正确的认知下,练字完全可以不用格子。但如要用格子,请使用米字格或田字格,哪怕你刚开始会慢很多。一定放弃里头什么都没有的“口”字格。请诸君一定不要纠结于此。



好了,再说下楷书字帖。怎么去有效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呢?多看多练楷书帖子是最直接的办法。有本帖子,叫《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前辈把汉字分成九十二种,每一种的摆布方式也总结出来。然后再去练各种体。我认可并推荐这种认知和练习手段。九十二法的字我拍了几张,如下:

比如,「风凤飞气」四字,他说,「纵腕宜曲劲」。即这种类型的字,我们得把右弯提这一笔,写得有点弧形有点力道,就美观挺拔了。

比如,「呼吸峰峻」四字,他说,「左旁小者,齐其上」。如果左边那偏旁是个小字,那么不妨尽量把这个偏旁写得你右边的字靠上面一些,就美观了。

比如,「此七也乜」四字,他说,「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即在写这类型的字时,尽量不要把中间那一横写得太平,需要有一点点斜,否则,字就没有感觉。

还有很多,不一一说明。文言很浅显,大家可以自己读和揣摩。

若不信,诸君可试试。看看对平常觉得写得不好的字是否有帮助。











2、实践。写好字的决心,经常练习与经常观摩的习惯。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字写得好看一些,但不是都有着练习的决心。这个决心,其实并没有男人戒烟女人减肥那么难。字是手写出来的,想要写好,一定是多练手。最初,照着一本你能看懂的好楷书字贴练,此为主线。然后或同时,就可以多看看你认为写得好的字,揣摩,临摹,形成习惯。

不要畏惧临帖。对成天都用电脑的你来说,这几乎属于休闲活动。你不过是先买几本甚至借几本你看着还算顺眼的楷书字帖拿回家,不会有人嘲笑你对吧。字帖大多都很便宜,网上更是卖得那叫一个廉价。所以你也不心疼那几个钱对吧。你终于开练了,是的,你会练差、会练睡、会练疲,会练得一点信心都没有,没错。但要知道,你总会有些心得,总会有些成就感的。更何况,你不需要使用毛笔,也没有严厉的祖辈父辈规定你必须每天写完几多字,然后在一边厉声喝斥,使用拿尺打手、甩你的笔、写不好写不对不让吃饭等等传统方式对你实施暴力教育,你有什么好怕的呢?

你顶多是练给自己罢了,顶多是为了自己的字得以略微改观罢了。

想要得到,又不想付出必要的时间或者精力。我们都是凡人,一定要跟天赋较真吗。

练字没有决窍,没有速成。只有提高认知,掌握方法,然后练习。

然后,习以为常。

以下有色纸部分,是我当时在本科毕业前夕做的练习。分别是美术体、隶体、POP体、仿宋体。当时的感觉是,不论什么「体」,间架结构始终是需要掌握的。以前答题时,用白纸抄了临江仙,最近再看,不仅过于随意也惨不忍睹。所以再用儿子的田字格写了一次,水平实在有限,也只能这样了。然后有些平常练习时写的字。我时不时会涂写几笔,权当是个爱好。若说大一点,便是深知对于写字,我还远未到拼天赋的时候。

以上方式,只针对硬笔。

有知友提到,临帖是否需用毛笔?我认为不必。一来毛笔练习会更漫长,大部分人并没有基础和条件,练起来会慢,除非有心写好毛笔字;二来日常书写多为硬笔,使用熟悉的工具进行练习会更有效。再者,练毛笔字在了解间架结构的同时,必须注意笔画写法及锋健练习,方法不尽相同而更显复杂。当然,练毛笔对汉字之锋健的掌握,却是最好最理想的,也会影响到硬笔字的提升,但这毕竟不是首要的事情了。

末了,还是解释一下,因为不是每个人生每个回答都需要那么彪悍。首先对此前做过回答的某位知友表示歉意,我不同意某一种练字方法,但我始终尊重之。其次,我提供一种方法,不过提一己之见,意与诸君分享。这并非要去证明,我自己的字就是好字。我想我最多可能是启蒙者,还好没有自大到默认自己是榜样、一定要现身说法。此非我写下此答的初衷,也无意为之。我只是一个还算喜欢写字的人,无意间看到此题,有些心得体会,也敢于把自己的练习贴出来,与诸君共勉。我仅仅希望这些说法,对想写好字的人们,会有一丝帮助。如是而已。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