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医疗信息季节:入口划分医疗领域

2015-07-17 12:58 232 查看

背景:

医疗季节性的出发点是一系列的信息和节录新闻医疗行业的排序,当然,不仅是一个摘录,我一个人,卫生部门无法比拟、HC3I——气写该系列博文的支撑。

最近拜读了医库软件董事长Dr.2的系列文章。深受启示遂决定改动一下该系列博文的角度:以一个医疗设备相关软件开发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观察医疗行业,从“医院、医生、患者、设备”四个大的方向来整理相关资讯。发表自己的些许感想。

医疗领域的划分(医院、医生、患者、设备):

翻出前段时间博文的一个老图,例如以下所看到的。当初画该图的出发点源于“自由执业”概念的盛行,今后就简单的以该图中的“医院、医生、患者”+“设备”来整理阅读的咨询。





借用一下Dr.2大神的原创图。上图中将医疗领域以“患者、医院、医生、可穿戴硬件”四类来划分。近段时间火爆的“挂号网”依照Dr.2的分类来看。应该属于与医院对接的资源驱动型范畴,挂号作为患者就医的第一步,信息的流向是医院的HIS系统,不了解HIS的人能够简单的理解为一个电子的登记冊,记录了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院的就诊情况。后面会对“以环绕着HIS系统衍生”的可尝试的方向进行具体介绍。

以下就依照上图中的四个方向来分类整理一下近期的咨询:

医院:资源驱动型

在持续高温的新医改大背景下,医院方面的动作依旧非常大。医院作为提供医疗资源的主体,说实话其自身的技术实力一般,院内的技术项目大多採用招标的方式与第三方合作,这也为与医院对接的第三方公司带来了希望,眼下不全然统计国内做HIS的厂家多达几百家,有点知名度的有嘉禾、东软、方正众邦、卫宁软件、中联信息等,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也不足1%,因此众HIS厂商之间并没有形成非常好的良性竞争,自然也未形成垄断态势。在写这篇博文前。QQ群、朋友圈好多朋友都跟我聊到了最近火爆的“挂号网”,所以决定此篇博文就以挂号网为出发点来发表一下感慨。“挂号网”相同是与医院的HIS系统对接。其研发团队对HIS的了解应该非常深刻,此篇博文里我临时觉得挂号网的技术团队(负责医疗标准部分的)是开发HIS系统及其衍生品的。

最近关于医院方面的新闻有下面几条【1】【2】:【1】是关于全科医生的,前面几篇博文也重点提到过全科医生和急诊医生的差别。之所以新医改着重提“全科医生”是为了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目标,这也是眼下提出的有望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最可行的方案,想必以后对于全科医生的重视会逐步加大。假设有志向学医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全科医生方向(我个人还是比較提倡全科医生的,以一个程序猿的角度来看全科医生好似架构师,作用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架构可以决定一款产品的生命力是否持久,相同一个好的全科医生可以决定患者康复的最佳途径);【2】是关于区域医疗的,或者叫“医联体”。事实上这与提倡全科医生的终于目标是一样的。也是为了实现患者分流,双向转诊。与全科医生不同的是“医联体”是在眼下有限的医生资源的条件下,希望通过三甲医院与下级医院或医院与社康中心的联合,结合远程会诊技术来实现医疗资源下沉,吸引患者去基层医院和社康中心就诊,而全科医生的推广是希望从根本上来弥补医疗资源的不足或不平衡,两者殊途同归。

上文提到的全科医生区域医疗,对于全科医生领域想必医疗创业者少有涉猎,当然这也不适合创业者,眼下大多的医疗领域创业者都是IT出身。可是对于区域医疗这一块沃土,医疗创业者们肯定不会放过。

正如挂号网主要是与医院HIS系统对接。其研发团队肯定有擅长HIS技术的牛人。在“以挂号为突破口结合微信支付精简就医流程”的同一时候,能够投入研发人员开发与HIS相相应的衍生产品。由于在区域医疗发展的大趋势下,现有的医院各家HIS独自作战的信息孤岛时代已经落伍,须要对区域内的医院信息进行整合,而整合的第一步就是HIS系统的整合,不知道挂号网的领导层是否有过该方面的考虑。在接受了腾讯领投的1亿美金后,我认为能够拓展一下业务范围,由于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关于在公立医院实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公立医院与第三方中介合作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必须以“不能向患者收取服务费用”为前提。

这限制了以挂号网为代表的挂号类企业的盈利模式,正如Dr.2在【3】中的分析。眼下挂号类站点还处在导流量阶段。“以预约挂号为流量入口,先吸引患者、医院和医生进入平台,然后再在平台上进行‘长尾收割’”。既然挂号服务的主要对接是医院,而国家又限制向患者收费,所以我认为今后还是应该将医院作为基本的盈利突破口。比如提供区域医疗解决方式、提供远程会诊技术支持等等,也能够将HIS系统扩展。整合优化医院内部的物流体系,如药品的购买和分发、设备的採购等(早前摘录的一篇博文【4】中就提到过未来医疗服务应该重点解决的医院的三大“痛点”,当中就有医院物流方向)。事实上在挂号网与腾讯QQ和微信紧密合作后,提供远程会诊技术支持并不难,简单的整合一下QQ的视频聊天也能凑合用^_^。

【5】中列举了时下火热的移动医疗项目和APP。当中大多是与医院合作的,例如以下表所看到的。

这说明了医院对于信息化的建设多是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想必今后以医院为突破口的创业公司还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可是在阿里以支付宝为基础的“未来医院”腾讯以微信为基础的“智慧医疗”战略布局開始后,小公司可以冲出包围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挂号网暂且算傍上大腿的一个(从Dr.2的分析【3】来看。挂号网本身就是高富帅啊),加上最近获得投资的5U家庭医生,和先前的丁香园、春雨医生。想必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參考下图【6】)。





设备(可穿戴硬件):技术驱动型

从智能手环到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与移动医疗结合的创业者非常多,【7】一文中对可穿戴设备领域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关系该领域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正如Dr.2所言,该领域属于技术驱动型,以最低端的採集数据为主的毫无技术壁垒的企业终将步国产山寨手机后尘而逐渐消亡。真正可以在该领域站稳脚跟的是可以对后期数据深度挖掘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提到数据挖掘就不得不提大百度了,上面在医院入口中已经提到了BAT三巨头中的AT。为何百度没有在这方面入手呢?事实上不然,百度在去年突然在知道板块中加入了“问医生”功能,通过与寻医问药高速问医生39问医生等传统在线咨询站点合作。已经開始进入在线问诊领域,依照Dr.2的划分这应该算作是从患者角度出发的“充分竞争型”领域。尽管春雨医生近几年在移动医疗领域颇受关注,我个人认为问诊为切入点的创业非常难有大的作为,假设百度的数据挖掘技术实力足够雄厚。也许会走出一种新的模式。

从上次百度大会能够看出,百度正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发力,至于百度筷子和百度眼镜这样的具有科幻色彩的产品我就不介绍了。可是百度推出的以手机百度为依托的iBreath应用倒值得一提——通过分析使用者呼出的气来检測身体健康,算得上是百度在医疗可穿戴领域的一种突破和布局。

另外【7】文中提到了百度对多款穿戴设备的开源,想必百度是想打造可穿戴设备领域自己的生态圈,这也是一大利好消息。大百度一直比較清高。走的是技术路线。最近又有人工智能领域神一般的人物吴恩达和前微软亚洲研究院总裁张亚勤的增加,百度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此篇博文暂且写到这里,仅仅从医院和设备(可穿戴硬件)两个入口来分析整理了最近的相关资讯,兴许有其它入口的咨询再补充整理。

參考资料:

【1】http://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141014/content-461614.html

【2】http://news.hc3i.cn/art/201410/31375.htm

【3】__biz=MjM5MzcxMDI2MQ==&mid=201137161&idx=1&sn=252b8d790a4d2c936579e5eaa088ed5a&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cxMDI2MQ==&mid=201137161">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cxMDI2MQ==&mid=201137161

&idx=1&sn=252b8d790a4d2c936579e5eaa088ed5a&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4】http://news.hc3i.cn/art/201406/30061.htm

【5】http://news.hc3i.cn/art/201409/31166.htm

【6】http://news.hc3i.cn/art/201409/31228.htm

【7】http://news.hc3i.cn/art/201410/31490.htm



作者:zssure@163.com





时间:2014-10-14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