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学习《网络素养》的总结

2015-07-03 09:00 323 查看
学习《网络素养》的总结

—信管1122班戚水仙学号:201211671218

题记:在选修c#这门课中,丁又专老师让我们自主地选择自已想要学的知识,综合一下各方面的因素,我选择了慕课的的《网络素养以下是我这学期学这门课的心得。

关于学习《网络素养》心得:在学习这门课之前,作为一名计算机学生,90后的我不知网络素养是what。学习这门课让我明白:

1、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一个好的公益动员和倡导以及对公益活动的影响。

2、 新媒体与公民赋权之间的联系。弱势群体如何通过网络维护自已的权利。

3、 面对网络,如何做到理性保持理性期待:

新媒体和媒体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或途径,媒体只负责报道新闻,不负责解决问题。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信息选择和传播上,都会考虑新闻的市场效应。理性动员:尊重事实和真相,不要传播虚假信息和谣言。客观冷静地分析事情过程中的责任归属,避免极端情绪。理性诉求:诉求在法律框架之内。

4、 新媒介与消费生活之间的联系:我一直不明白媒介与消费背后的理论上的联系。学习这门课后,让我更加理解这两者的联系。如何更好地理性消费。

5、 网络的无处不在的煽色腥。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处理?

很多时候煽色腥内容不仅仅伤害了当事人的情感和隐私,更严重的是伤害了整个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媒体在发布真实信息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媒体的社会责任,公信力,社会影响,舆论导向。过度的渲染、恐怖式的报道,进一步剥夺了人们的社会安全感,实际上是为暴力开辟了文化空间。公众在煽色腥内容消费中扮演的是旁观者的角色还是参与者乃至鼓动者的角色,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根据供求平衡原则,网络出现大量的“煽色腥”报道必然是因为消费行为的存在,而这与公众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网络内容生产者要严守媒体伦理,在追求“好看”的同时,生产健康,促进社会公义的内容。网络媒体使用者要自省自律,既不盲目从众消费,也不主动上传煽情内容,成为网络煽色腥的“帮凶”。更可以利用网络赋权、监督和倡导,做一个理性的网络公民。

6、 如何避免“刻板印象”:

A:在媒介内容层面上,警惕“群体协同过滤”现象。

B:在媒介形式层面,使用不同的偏向的媒体。

C:在日常生活中,体验被污名群体生活。

D:被污化者主动进行公共表达

换位思考,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只占在自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同时我们要用于说出自已的心声。

7、 互联网假新闻:辨识与应对:公众可以利用常识、知识、科学规律、习俗等来观察。新闻中所提及的核心事实和边缘事实,进行辨识与质疑;但是,在未获得专业核实之前,不要轻易否定。可向知名媒体进行举报。例:某媒体网站曾报道杨振宁的妻子翁帆的怀孕新闻,一时在网上传开,并且新闻媒体介入报道。作为网民,可以进行质疑,并通过专业的医学知识来进行判断与辨识。后来此消息经媒体机构记者调查后发现是一则假新闻。

对于网络上的新闻,我们应理性对待,因为我们不知它们是否是真,三思而后行。

8、 怎样看待网络舆论的问题:

舆论是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公众对公共事务或话题形成的意见和态度的集合。它可以很好地全方位地对事物的评价,同时对我国的政策,政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舆论很好地体现民主。当然舆论是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社会,对国家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加强互联网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网络上的舆论,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支持与反对,正方与反方。这些都代表着每个人的对该事情或对舆论中的人观点。我觉得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答案,通常与个人的看待事情的角度,以及个人的世界观,认识观秘密相关。

9、 现在新闻的特点具有什么特点。

我学习网络素养的成绩纪录:

1、 课堂笔记:







2、
网络平时成绩纪录:



3、
总成绩



[align=left] [/align]

4、
证书



学习这门课的感悟:

回想起学习这门课,不知为什么总有一种强逼的心理。除了认真听课程外,在单元测试时我总是不认真地去做完,同时做笔记时除了认真地总结自已的感想、领悟外,我大多数是复制,粘贴的。没有自已平时在慕课上学习的那份热情。可能是自已一直给自已灌输的思想的缘故:在慕课上学习,没有什么外在

因素的干扰,根据自已的需求去选课程,去学习。

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让我们自主地选修自已想要学习的课程,让我们有所收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