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设计模式之 - 门面(外观)模式

2015-05-28 15:59 148 查看

一、定义

        外观模式应该是用的很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当一个系统很复杂时,系统提供给客户的是一个简单的对外接口,而把里面复杂的结构都封装了起来。客户只需使用这些简单接口就能使用这个系统,而不需要关注内部复杂的结构。

        外观模式的定义是: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外观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举个编译器的例子,假设编译一个程序需要经过四个步骤: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机器码生成。学过编译都知道,每一步都很复杂。对于编译器这个系统,就可以使用外观模式。可以定义一个高层接口,比如名为Compiler的类,里面有一个名为Run的函数。客户只需调用这个函数就可以编译程序,至于Run函数内部的具体操作,客户无需知道。

二、组成

1) 门面角色(facade):这是门面模式的核心。它被客户角色调用,因此它熟悉子系统的功能。它内部根据客户角色已有的需求预定了几种功能组合。

2) 子系统角色:实现了子系统的功能。对它而言, facade角色就和客户角色一样是未知的,它没有任何facade角色的信息和链接。

3) 客户角色:调用facade角色来完成要得到的功能。

三、实现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子系统角色
class Scanner
{
public:
void Scan() { cout<<"词法分析"<<endl; }
};
class Parser
{
public:
void Parse() { cout<<"语法分析"<<endl; }
};
class GenMidCode
{
public:
void GenCode() { cout<<"产生中间代码"<<endl; }
};
class GenMachineCode
{
public:
void GenCode() { cout<<"产生机器码"<<endl;}
};

//门面角色
class Compiler
{
public:
void Run()
{
Scanner scanner;
Parser parser;
GenMidCode genMidCode;
GenMachineCode genMacCode;
scanner.Scan();
parser.Parse();
genMidCode.GenCode();
genMacCode.GenCode();
}
};

int main()
{
Compiler compiler;//客户角色
compiler.Run();
return 0;
}
四、特点

(1)它对客户屏蔽子系统组件,因而减少了客户处理的对象的数目并使得子系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它实现了子系统与客户之间的松耦合关系,而子系统内部的功能组件往往是紧耦合的。

(3)如果应用需要,它并不限制它们使用子系统类。

       结合上面编译器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对于(1),编译器类对客户屏蔽了子系统组件,客户只需处理编译器的对象就可以方便的使用子系统。对于(2),子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客户的使用,体现了子系统与客户的松耦合关系。对于(3),如果客户希望使用词法分析器,只需定义词法分析的类对象即可,并不受到限制。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