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应用程序地址布局

2015-04-15 20:22 204 查看

1.linux可执行文件结构

linux可执行文件在存储时(没有调入内存)分为代码区(text),数据区(data),未初始化数据区(bss):
 
1.代码区:存放cpu执行时的机器指令,通常代码区是可共享的,是只读的,因此常量数据在编译时是在代码段分配空间。代码区的指令包括操作码与操作对象,如果是立即数,将直接包含在代码中,如果是局部数据,将在运行时在栈上分配空间,然后再引用该数据的地址。
 
2.数据区:包含全局初始化数据区和静态数据区,该区包含了在程序中明确被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已初始化的静态变量,但是被const声明的变量以及字符串常量在代码段中分配空间。
 
3.未初始化数据区(BSS):包含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BSS区的数据在执行之前被内核初始化为0或者空指针NULL。
 
注意:局部变量是运行时动态的在栈中申请空间

2.linux进程的结构

linux下,如果将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内存运行,则将变成一个或多个进程,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在内存空间申请的有以下5部分:

1.代码区:加载的是可执行文件的代码段

2.全局初始化数据区和静态数据区:加载可执行文件的数据段

3.未初始化数据区:加载可执行文件的BSS段

4.栈区:编译器自动分配,存放一些局部变量

5.堆区:用于动态内存分配

进程内核数据结构如下



linux系统为什么将它们分为这么多区域呢?

1.代码段与数据段分开,在基于哈佛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中能够得到更高的执行效率

2.代码是依次执行的,由PC指针依次读入,而且代码可以被多个程序所共享的,数据在运行过程中也可能被多次使用,因此如果代码与数据混为一起将造成资源的浪费

3.临时数据在运行时存入栈中,也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堆区由程序员申请与释放,程序的灵活性得以提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