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公开课.古代智慧与当代爱情 [第23课]电影《情如物证》 --- David O'Connor

2015-03-08 09:22 211 查看
http://open.163.com/movie/2008/9/A/R/M7CTER5AF_M7CTUT0AR.html

  --- David O'Connor 

   儿时是成人后的老师,某种儿时的恐慌、某种儿时的美好期许,可能渗透到成人后的方方面面,改变我们对爱情的认识。(当然,儿时可能是5岁、也可能是20岁、更可能是30、40岁,那是一段在我们心灵成熟前 所遭受的经历。)

    因此他不断地寻求证据,也是在追寻自我依赖,试图寻找怎样可以不依赖别人;所以让马丁与众不同的,并不是他眼睛能不能看到,而是他那种可怕的对独立自足的追寻,也因此他无法接受别人的爱。

   但我们自己也有这样失明的时候,如果我们选择不必相信别人,如果我们要保存自我封闭的自足感,付出的代价常常是失去对别人的信任。在影片的最后,马丁终于战胜了他信任感的缺失。想想马丁最初让安迪给他描述照片的时候,提出要付钱给安迪;安迪说绝对不行,马丁觉得安迪的意思是,不,我不想给你描述照片;但安迪的意思当然是说,我绝对不会因为帮助朋友的举手之劳就收他的钱;可见马丁试图用金钱的关系,让别人试图处于他的掌控之下,让他们的关系可以控制,而将所有的感激排除在外,不谈友情谈交易,以此作为控制的方法,将一种虚假的透明引入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在马丁身上看到了一系列有趣的特质,这些特质分散在我们看过的其他电影
以及读过的文本中,他们在这部电影中通过生理缺陷的载体而体现,这种体现貌似是伤痕,实则是一种征兆。毕竟,遮蔽自己的眼睛并非难事,只有当我们邀请朋友进入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忘记自己的失明。

   这部电影的成功,并非是它让马丁成了一个让人喜爱的人;电影的成功在于对马丁的塑造,让我们觉得离我们自己并不遥远,我们不能简单下结论,你要是患有生理残疾的话,自然就是这个样子,他的残疾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电影对我们产生的效果,就是让我们进入马丁对世界的认识,以此,消除我们和马丁的距离感。

   马丁生理的失明告诉我们,我们在爱情过程中也可能失明;怀疑的汤玛斯克服了自己的怀疑,但他能克服,不是因为耶稣给了他新证据,他之所以能克服,是因为他现在能够拿起十字架,接受一种使命和召唤。也许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要想能真正爱一个人,我们也需要去接受某种东西,比如一种使命、呼唤、或是号召。这种接受当然是,从以前的我们那种角度来看,就像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时候跃进黑暗;    在爱情上,我们每次讨要证据的时候,也应当同时质问自己的恐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