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做电商一开始就做品牌,结果死了

2015-02-26 21:50 127 查看


对这段话的争论,结合了名牌战略中的一些结论讨论下。电商的本质就是卖货,平台而已,做好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知一开始做电商就哪里来的品牌,品牌需要依托,电商依靠的都是别人的商品,电商的产品就是卖货,做好服务,专门花钱做品牌也应该是做服务,还花了大钱以至于把主要的工作就耽误了。电商的品牌是宣传我这个电商网站多好么?宣传我的物流系统有几颗卫星支持?还是宣传我网站上的上万家店铺的品牌?品牌有三个要素,美誉度、信用度、知名度,三个缺一不可。酒品牌“秦池”,当年花了两个多亿做酒的广告,后来媒体发现他是不造酒,而是买酒回来勾兑,结果媒体曝光,马上一个投入这么大的品牌倒了。很简单因为他们只关心知名度,没有信用度也没有美誉度,这样的品牌是会死的。现在中国基本除了海尔当年通过砸冰箱一事,这么多年不断积累才有这三个度,其他企业都好像都还谈不上。连三鹿奶粉这么大的品牌做了那么久也不知道做好自己的信用度,所以中国看不到能走向国际的品牌,几乎为零,别人只知道,欧,中国功夫,李小龙。亚马逊同样做电商的,名字做得这么响亮,跨国公司国际品牌。那也是他各项服务做得好,然后强化品牌,最后形成名时循环,不断互相促进最后经过时间沉淀形成一个有名的品牌。中国很多人真是只懂得抄袭过来,而不理解其真谛本质,不放在自己的场景中,就要弄得走火入魔走上偏路。所谓的粉丝经济、参与感、口碑,这些东西还真不是靠策划一下就们策划出来的,要是自己的产品没有实质内容,再策划品牌,也没有什么好的东西来让这个品牌依托。所有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干货的,是不是都忽略了背后的干货。就拿小米说,都说小米牛逼多厉害,小米能制造出用户的参与感、拥有那么多粉丝,那也只是各媒体评论家理论家马后炮式的总结。听过MIUI团队成员的分享会就会晓得,MIUI团队人家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乱七八糟的概念,而是一心以用户为中心,一心想着怎么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所以他们还精心挑选了一批领袖用户作为荣誉开发组,一起参与MIUI研发过程,最后把操作系统做到了极致,不断迭代更新,让这批领袖用户沉醉在满意和自我实现中。再通过MIUI社区链接喜欢MIUI操作系统的200多万用户,别人对用户好,用户感动,各种线下活动收集用户好想法,时间长了有了感情,用户喜欢小米,最后自然拥有了大批粉丝,满足了领袖用户的需求,自然会传播扩散,形成口碑这就是粉丝、参与感、口碑。当然还有一部分是雷军及小米团队的人格魅力,也吸引了不少粉丝。世界上有多个国家还有用户自发的建立MIUI论坛,一起讨论刷机。雷军作为1号客服,也得深入一线,深入他的用户。每个员工不论什么角色天天泡论坛,收集用户反馈,改进产品。所以说,小米能如此极致的打造产品,重视用户的感受,这一切自然就形成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论。想想小米不会傻到一开始就来研究怎么打造品牌,研究如何吸粉,怎么策划小米品牌,宣扬雷军多么多么牛逼,投资了什么,什么就赚,雷军的团队有多牛逼,软件硬件通吃。东西都还没出来,干货都没有,就花太多资源去搞那些乱七八糟的,肯定要死。对小米的一切成就,媒体就把他包装成粉丝经济,参与感,什么乱七八糟的鬼东西,概念词汇,马后炮,这些写书的才是鬼策划,把普通的东西,搞得高大上很专业,然后找各大互联网名人做叙推荐,书就卖的好然后赚钱。再好比微信红包的事情,微信产品团队的副总经理在最近分享会中说到,发红包是腾讯的风俗,在深圳那边都有这个风俗。每年领导都给员工发红包,每年马化腾办公室外排队的人都快排到楼下了,微信团队就想到尝试把发红包转移到了微信上,经过十多天的策划开发上线了,去年小范围玩玩,今年春晚一把就火了,大行其道。发红包是一个不算一个强需求,关键收红包才是人性那一点秘密,收红包是强需求。然后再增加一点趣味性,做一个抢红包。比起阿里的那一套什么红包口令、面对面红包各种玩法简洁多了。但是发红包频率也太低了,也只有春节这么一个大节日能玩的起来,而且给小公司玩也玩不转,只有腾讯阿里才能一次就形成规模效应,因为他们沉淀了数亿用户。所以说还是得不断研究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世界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层,产品层、营销层、品牌层等。真正的发掘用户想要的,具有人文气息的,有内涵的,真正对用户好,以用户为中心,才能做出让大众都喜欢的产品,产品才会有粉丝,才可能流行,才会形成口碑,形成品牌。一味的单纯的策划品牌肯定不行,那可以算是一种投机。只有做到名时循环,让你的产品你的服务能撑得起你的品牌,品牌促进产品服务提升,产品服务促进品牌提升,经过时间沉淀你所做的你所做的一切说的一切好的东西深入人心,才能形成真正的好品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