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

2015-01-28 21:57 232 查看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

应用层 ……………….计算机:应用程序,如FTP,SMTP,HTTP

表示层 ……………….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

会话层 ……………….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

传输层 ……………….计算机:进程和端口

网络层…………………网络: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 ………..网络:网卡,网桥,交换机

物理层…………………网络: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

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

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

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

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

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

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

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