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设计模式--装饰者模式

2014-11-27 23:16 239 查看
/**
* 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
*
* 概述:
*   装饰模式是在不必改变原类文件和使用继承的情况下,动态地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
*   它是通过创建一个包装对象,也就是装饰来包裹真实的对象。
*
* 装饰模式的特点:
* (1) 装饰对象和真实对象有相同的接口。这样客户端对象就可以和真实对象相同的方式和装饰对象交互。
* (2) 装饰对象包含一个真实对象的引用(reference)
* (3) 装饰对象接受所有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它把这些请求转发给真实的对象。
* (4) 装饰对象可以在转发这些请求以前或以后增加一些附加功能。
* 这样就确保了在运行时,不用修改给定对象的结构就可以在外部增加附加的功能。
* 在面向对象的设计中,通常是通过继承来实现对给定类的功能扩展。
*
*
* 适用性:
* 以下情况使用Decorator模式
* 1. 需要扩展一个类的功能,或给一个类添加附加职责。
* 2. 需要动态的给一个对象添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的撤销。
* 3. 需要增加由一些基本功能的排列组合而产生的非常大量的功能,从而使继承关系变的不现实。
* 4. 当不能采用生成子类的方法进行扩充时。一种情况是,可能有大量独立的扩展,
* 为支持每一种组合将产生大量的子类,使得子类数目呈爆炸性增长。
*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类定义被隐藏,或类定义不能用于生成子类。
*
*
* 优点:
* 1. Decorator模式与继承关系的目的都是要扩展对象的功能,
* 但是Decorator可以提供比继承更多的灵活性。
* 2. 通过使用不同的具体装饰类以及这些装饰类的排列组合,
* 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行为的组合。
*
* 缺点:
* 1. 这种比继承更加灵活机动的特性,也同时意味着更加多的复杂性。
* 2. 装饰模式会导致设计中出现许多小类,如果过度使用,会使程序变得很复杂。
* 3. 装饰模式是针对抽象组件(Component)类型编程。
* 但是,如果你要针对具体组件编程时,就应该重新思考你的应用架构,以及装饰者是否合适。
* 当然也可以改变Component接口,增加新的公开的行为,实现“半透明”的装饰者模式。
* 在实际项目中要做出最佳选择。
*
*
* 设计原则:
* 1.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
* 利用继承设计子类的行为,是在编译时静态决定的,而且所有的子类都会继承到相同的行为。
* 然而,如果能够利用组合的做法扩展对象的行为,就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进行扩展。
* 2. 类应设计的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
* http://www.diyibk.com/post/76.html *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