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越来越能说了?

2014-11-18 15:36 204 查看
柳传志很会说,BAT创始人很能说,雷军很会说,周鸿祎很能说,老罗自然也很厉害,尤其是过去一段时光。

以前生硬的杨元庆现在也活泼多了,竟然还开了微博,几条之后便有几千万关注。虽然明显是为了配合前几天APEC表演机会(访谈),杨的表达力确实不同以往,与杨澜的沟通简直换了个人。

几年前专访杨,印象中,他见面的开场白大致这样:“还好吧?都还好吧?我看大家都很好。”然后一脸严肃坐等提问,或催促说:“开始吧。”他个高,气足,穿着严谨,但表达总觉吃力,短促,而且很冲。

企业家越来越能说的背后有什么驱动力?

【中国崛起背景下,一种商业的自信】

中国崛起里的言论自信,当然有渠道释放,政治、商业、文学艺术,以及民众的口头表达等等。

本来文艺很先见,也很委婉。比如惠特曼就是美国崛起的符号。诗人往往能率先感受到社会巨变、商业变迁。然后言论走向直白。麦尔维尔在其《白外套》(1849年)中这么写:“我们是特殊的……上帝已定好在我们民族发生伟大事情。”日本明治维新史也是一段光芒四射的日本商业言论史。

中国思想界有点阳痿。不是没思考能力,而是甘于威权,未老先衰,喜欢幽幽而无效地吆喝民主。少数标榜行动的,没有真正的言论能力,只想创造身后名,粗暴行动反证出表达弱智。更多醉心于追寻小时代与小幸福。

当代中国真正的言论史,更多以商业语言出现。过去人微言轻的民营企业家从原罪主体走到前台,如今已身处言论中央。

马云等人就是中国过去15年来的言论英雄。他的商业远见,呈现为那些张扬家天下愿景与青春意识的言论。15年前他被视为骗子,15年后,社会验证了他的许多言论。阿里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商业言论史。

如果只是马云,言论尺度再大,都不能说明某种趋势。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群体。BAT其他企业、360、小米们的创始人,都是如此。传统领域的王健林、董明珠也是十分张扬,他们曾分别与马云、雷军对赌,引发持续讨论。

我觉得对赌属于两大阵营的自信PK,里面传递的信心,远远超过两对企业,而体现为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力量。

王健林讲话缺少文采,但直接有力、不拐弯抹角、不容置辩。2014年万达半年工作会议上,他说,中国要真正强盛,在国际上有话语权,需要上百家真正有跨国色彩、有跨国组织特征的企业,万达希望中国第一批真正的跨国企业。这符合他的风格。事实上,王健林在重大场合多次标榜过中国力量。

阿里美国IPO,给了一次集中的言论宣泄机会。它已成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马云的口风现在更加高大上了,“国际化”词不离口。

事实上,BAT们已经成为全球前十大互联网企业。当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雷军、刘强东开始频频出现国家领导人身边,他们已经拥有了另一种言论表达的机会。

当然也有别样的。曾去美国做慈善、投广告的陈光标也很能说。很多人认为他言论滑稽、傻帽,而我觉得他同样体现了中国商业的自信,只是以一种变异、膨胀的方式而已。

【互联网时代,你要说说说】

有太多例子不屑举。但你能看到,言论活跃的人,大都分布在TMT领域,尤其是互联网业: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周鸿祎、雷军们……当然,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杨元庆、董明珠们也是个性十足。

还有更多小企业。罗锤子、王自如们。不列举了。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冒出一些。

为什么这个群体更容易表达,更愿意表达?我的观点是除了性格外,跟所处行业、时代有关。

PC也是IT领域,但那时很难说有真正的商业模式。鼠标与水泥混搭,还没真正融合。阿里真正爆发,要到2004年前后。此前一段,它的B端生意其实很原始。即便如此,马云当年就已经是言论英雄,当然他也是言论中心。

多年前,老有人说他是骗子,他却不断汇聚起人才,这说明,马云是个能将精神理念成功灌输给群体的人。这肯定跟他的表达力有关。他太能说了。但光能说有时没用,如果有强大的理念感召力与独特的人格魅力,年复一日地不会有人跟你。比马云会说话的多了去了,但没有多少人像他那样谈梦想、价值观。

很多人将此归结于马云的教师生涯,也许有理。但他少年时就有很好的沟通力,很早就接触外语。我觉得还是应从精神与梦想层面看待这么个人。

用力默默做事重要,但说也同样重要。几个月前,我写过互联网大佬为何不读书,其实只想表达这种观点:时代变化太快,许多东西来不及沉淀就被淹没或推翻,没什么范本,你需要去做,不断试错,而书本只能提供精神动力,锤炼价值观,坚信努力能够改变世界。而真正要说的,恰恰就是后面精神的部分。

良讯 白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