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推荐:《中文排版的最佳实践》 _使得长篇文章更易读的十条法则(转)

2014-11-12 15:20 316 查看

 

 

如果你想把你的业务扩展到亚洲,首先会碰到的是语言壁垒(然后是GFW)。中日韩三国使用不一样的排版规则。Requirements for Japanese Text Layout 是一个不错的参考,不过就是太长,读也读不完。Requirements for Hangul Text Layout and Typography 倒还好。我本人还在编写 Requirement for Chinese Text Layout 的草稿。

在我完成这个文档之前,先给大家十条法则,帮助你更好地做中文排版。

 

1. 不一样的标点符号

由于某些原因,台湾和香港的繁体中文阅读者一点都不喜欢阅读简体中文,反过来,大陆的中国人阅读起繁体也很吃力。

中文字体非常多,作为一个设计师的你,该如何区分字体是繁体的还是简体的?

很简单,输入全角的逗号和句号,如果字符是居中的,那就是繁体中文;如果和日文一样位于左下角的话,那就是简体中文。

     

 

2. 使用正确的字体

 

一旦掌握了如何区别简体和繁体,你就可以继续学习如何正确地在 CSS 或者 App l10n 中使用字体了。我有时候看到有人只做了日文的 l10n,比方说,使用 OS X/iOSHiragino Mincho 作为 body 文本的字体,这是很有问题的。

  • 标点符号与繁体中文不符;
  • 有一些繁体字体没有包含在 Adobe Japan 1-6 中,很多都是简体的;降级后你的文章看起来就像是一封加密的邮件;
  • 漢字(Hanzi/Kanji) 在日本、中国、台湾/香港以及越南都有用,但是它们是不一样的。

我把 OS X / iOS / Windows 以及 Android 的系统字体列在下面,方便你选择正确的字体,某些字体在老版的系统或者 iOS App 中并没有,你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从 Apple 下载它们。

说到 Android,Droid Sans Fallback 对于 CJK 来说就是满满的痛。如果你希望字体好看些,Noto Sans 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不好的地方在于 CJK 字体体积很大,你必须抽取其中的子集来减少加载的时间。你也可以尝试下像 iFontCloud 这样的动态 webfont 子集服务。或者干脆忽略 Android 的叹息声。

 

  3. 合适的 line-height

除了 line-height,字体大小也有关系。但是我很难告诉你字体到底该多大合适。在活字印刷时代,合适的中文字体大小应该是 10.5pt (请折算成实际大小,不能用在 CSS 中),不能低于 9pt。与你的设计风格有关。但是要记住,人们不喜欢阅读小的字,尤其是在屏幕上。

但是 line-height 有合适的数字,通常在 1.5 到 2.0em 之间,你只需要:

[code]p { line-height: 1.7em; }
[/code]

这就行。

 

  4. justify 是万能的

这是一种古老的中文或自印刷(木制的)!暗示了中文排版的重要原则:所有的字符都是方形的。

但是到了 20 世纪,标点符号被用在出版业中。而且现代的桌面出版工具采用了源自日本的“prohibition rules(禁則處理)”,不允许句号、逗号等等出现在行首。而且要求英文单词不可以截断。因此我们无法保证所有东西都是横竖对齐的。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保证行的开始和结束可以对齐。这也是为什么 justify 对于电子书或者长文重要的原因。

在 CSS 中,你可以试试:

[code]p { text-align: justify; text-justify: ideographic;}
[/code]

中文的排版立马更漂亮了一些。

 

  5. 不使用斜体

在中国,用毛笔书写的习惯持续了上千年。中文的“草书”并不是像拉丁文一样使用斜体,而直接就是弯曲的。有好些草书字体,比如 Kai,Xing(行书),cao(草书)等。

数字时代之前,你找不到使用斜体的中文。而且也不应该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像 em、blockquote 这样的标记默认对中文字符使用斜体,请使用 CSS 修正它:

[code]em { font-style: normal; } 
em 可以加粗、可以无衬线,但不能是斜体的。

  6. 段的分隔

有两种方式来分隔段落:

1. 书本式

在中文书籍中,段落之间是没有额外间隙的,需要使用两个字符的缩进,即:

[code]p { margin: 0; text-indent: 2em;}
[/code]

你也可以使用日文的处理方法,使用 U+3000(表意空格)代替 text-indent。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有用,比如 Safari 的阅读工具可能会强制覆盖你的样式,这么做可以保留缩进。

这种样式同样适用于电子书。

2. 网页式

但是在人们浏览网页时,书本式的排版会让他们感到压力。你可以直接添加 margin-after 或者 margin-bottom 来分隔段落:

[code]p { margin-after: 0.5em;}
[/code]

记住,别留太多的空白,0.5 - 1em 之间最佳。

 

  7. Kai 更靠近书本式

Ming (明體)/Sung(宋體) 这样的衬线字体通常用在正文中。而非衬线字体则过于现代,很少在印刷业中使用。

通常,在引用、对话或者独白中,我们常常使用 Kai(楷書)。大多数的桌面操作系统都包含 Kai,如果你希望让读者感觉上更书本式一点,可以用这个字体。

不然的话,非衬线字体也是可以接受的。

 

  8. break-all vs 禁则策略

齐行是解决中文排版的数字方法,但是不是最好的。而且问题很容易重现:

  • 杂志排版窄栏,手机上;
  • 中文字符中插入了一个较长的拉丁词(或者多个);
  • 使用了齐行。

上图中,由于齐行字间距被拉大的,甚至超过了 1em!在排版软件和浏览器中都存在这个问题。

一种快捷的解决方案,就添加:

[code]p { word-break: break-all; }
[/code]

效果很好。但是偶尔,break-all 会违反标点符号的规则,会导致逗号、句号出现在行首。在简体中文中有这样的问题,但在繁体中文中不存在。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简体中文中的标点符号就像日文一样,放在左下角,当它们出现在行首时,感觉很奇怪。

 

  9. 谨慎使用 letter-spacing

对于中文正文,你不需要处理 letter-spacing。在香港有一些网站,它们使用了字符间距,但这不是好的做法。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无法分清横竖的问题。中文可以横排也可以竖排。line-height 是唯一的提示该如何阅读。如果你添加了 letter-spacing,你应该使用更大的 line-height、最终,这文章就是没法读了,因此:

     无需调整字间距,在标题中使用 letter-spacing,在正文中不使用。

 

  10. 简体不能转成繁体,但是可以繁体转简体

在这个表格中,你可以看到常用的中文繁体和简体字符。这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文字有不同的编码,简体的编码是这个,但繁体的编码是另外一个。只不过大多数的工具使用一个映射表来做转换。

但是有 267 个繁体中文如果通过简转繁的结果不一致。举两个例子:

TC→SC:皇后、後世→皇后、后世
SC→TC:皇后、后世→皇后、后世
TC→SC:呂布→呂布
SC→TC:呂布→呂佈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简单的转换,你必须使用一个基于字典的转换器。或者做一些校对。

就这么多,并没什么难点,记得用就行。

 

 

原文链接:

(英文)https://medium.com/@bobtung/best-practice-in-chinese-layout-f933aff1728f

(繁体)http://binb.tw/ebookmag/00/00.html

(简体)http://zhuanlan.zhihu.com/FrontendMagazine/19891152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