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微信开发

产品经理宝典:微信为什么会成功?

2014-11-12 10:50 736 查看
http://www.shichangbu.com/article-4693-1.html一、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时制定的规则很简单

上帝是一个建立了简单的规则,然后让这个世界演化。为什么我们喜欢简单?因为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他定下来的规则也非常的简单。就如爱因斯坦在建立质能方程的时候,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公式表示了一个复杂的理论,简单而且美!很多物理学家会说我们发现宇宙的规律是很简单的,既然宇宙的规律都这么简单,我为什么要把很多事情搞复杂化?为什么说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因为我们也在制定产品的规则,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时制定的规则很简单,产品经理在做产品的时候制定的规则也需要很简单。

首先你要了解用户内在的需要,然后你要通过你的产品去满足,并且他们在使用的过程里面是按照你的预期来的,你知道他们会怎么样自己去演化,然后你就在旁边看热闹就行了。

就像我们微信做了摇一摇,一个很小的功能,然后每天有几千万上亿次摇动在发生。我们知道这耗费了很多能量,所以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在摇动的时候做一个能量收集器,能够把摇动产生的动能收集起来用来发电,然后我们把它慈善的捐出去。为什么大家如此乐此不疲?男人为何每天都浪费这么多生物能在这事儿上,而且很多人还是在做无用功?其实他并没有找到女孩子。我们后台的数据看过这种搭讪的成功率是很低的,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有无数的男性在那里拼命的摇啊摇,其实还有很多女性在那里摇,你们知道她们为什么会摇吗?如果你们对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彻的话,你就损失了一半的用户。所以我们的产品经理现在都在看一本书叫《女性的源起》,我推荐你们也看一下。我们有一半的用户是女性。

女性为什么会摇呢?其实在座的很多女同学,她们不愿意说而已,有没有哪位女同学敢于说一下?

(台下回答:检验魅力值。)

小龙:说得非常对,这里说一个小插曲,可以体现出产品经理对于女性的无知。当时做附近的人总以为我们会让女性用户受到骚扰了,我们很对不起她们,我们会有这种负疚感,我们为了让这个功能用起来,我们真的对不起这些女用户。

然后发布的第二天,我就赶紧给我们的那些女同事说,是不是有很多人骚扰你们,给你们打招呼过来了?然后跟我想的相反,她们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底下看谁收到的打招呼多一些。

所以我们对我们的用户,每一个人千万不要说对我们的用户很了解了,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在座的是不是有这种虚荣心的体现?当然我们的隐私做得非常好,她会收到打招呼,但是她不会被骚扰,这些是我们做得好的地方。

在座的产品经理,怎么样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你必须了解上帝的规则,并且学习像上帝那样思考,摸清楚用户的心理,并且设计一个规则去引导他。并且要知道上帝的法则是很简单的,看看《圣经》创世纪第一章就知道了。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也要用简单的规则,只有简单的规则才可以演化出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出来。

所以我经常很不认同说,在很多做产品里面,一开始就做一个复杂的规则出来,最后没有任何演化的空间。我们看到很多的产品,像Twitter之类的产品都非常简单,它的规则简单到你们都瞧不起它,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如果谁一上来给我拿一个产品计划的逻辑,我都要花一个小时才能看懂,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我们再回来看,第一点是说乔布斯的理念,当然也不是乔布斯发明的,是之前的一个美国的嬉皮士说的这一句话。我们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它,我在它前面加了一句,意思是我们要让用户保持饥饿,让他们保持愚蠢。看起来是在嘲弄用户,对吗?

但是如果你在做一个产品里面,你没有这种信心说你把握住了用户的需求,你没有办法去控制他的每一步所要做的方向,那你就控制不住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就已经在失控之中了。作为产品经理来说,一方面是自身要保持饥渴,保持一个觉得自己很无知的状态。但是对我们的用户来说,我们是要想办法知道他们的饥渴在哪里,清楚用户的内在需求在哪里?

二、理解用户内在的需求需要洞察人性

佛说人的本性是贪嗔痴,佛说所有的人是瞎子,是无名的,那么睁开了眼的人就看到了光明的人,觉悟了的人就是佛。

普通的人,他认为有三个基本的约束力,使得人不是佛,而是普通的人,就是贪嗔痴。

贪是贪婪,嗔是嫉妒,痴是执着。

那我们要洞察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对用户产生黏性,就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贪,产生嗔,产生痴。

我们给大家各种钻,钻体现了什么心理?其实都体现了人性的这几个弱点,各种黄钻、绿钻,他会贪,他要升级;他会嗔,他会跟人比较,说你的钻比我的等级高,所以我也要升上去;他会痴,觉得我一定要把所有的钻给收齐。我们这里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要去做钻之类的东西,即使是一个体验好的产品,就像苹果的手机,它同样的会对用户产生这样的吸引力,因为这是人性本身的一个共同的弱点。

所以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在研究人性,而不是说在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逻辑本身没有什么好研究的,开发的同事可能更懂一些。技术是满足需求,产品要提升体验。

最重要的是你的产品为什么是这样子,而不是那样子,最后是对于人性的分析。这个人性不是说我们一些产品需要,我们摇一摇需要有人性,其它产品就不需要了?不是这样的,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有人性的研究。为什么要有白色的iPhone,为什么iPhone只有两种颜色?你可以对每一个好的产品都提出来问题,那么它背后肯定都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别的理由来说的。所以乔布斯曾经说过一句话,记者问他:你们推出新产品的背后是做了很多的用户调研吗?还是别的一些方式来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产品?乔布斯说我们不需要去做调研,我们也不需要去看统计数据,但是我们知道用户心里面需要什么样的东西。这个知道并不是说你去问一万个用户,而是你对于人心的洞察或者人在内心里面的一些渴望的洞察,那你就会知道了。

三、产品体验的核心

产品体验是什么?我们常常思考这个问题!说到底,一个字,是什么?爽!两个字?好玩!

事实上在微信,如果我们问一下用户为什么喜欢用微信?没有一个人会给你说它可以帮我省钱,或者是帮我很方便的发短信,他们反而不会这么说。他们会告诉你这个东西挺好玩的,或者用起来挺爽的。这个会超出你的预期,你们会觉得我们本来是做一个功能,做一个通讯工具,但是用户不是这么看的。用户看的重点和你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你在拼命的给他说我帮你解决了通讯问题,用户说其实这不是我关心的。如果出现这种很大层面上的偏差,就很麻烦了。每一个功能需求的背后都有一个内心的呼唤。总之,做好产品一定要懂得洞察人性!

有一次我在一个聚会里面,这个聚会里面来了好几个女生,我跟这个女生说你们装一个微信吧,她们说装微信干什么?我说装微信可以免费发短信,可以发图片,都省了彩信的钱,还可以直接说话,连打字都不需要了。这几个女孩子没有一个人有兴趣,很奇怪的看着我,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然后我现场给她们演示了一下,你看我附近有很多美女,我可以跟她们直接打招呼,这些人立马两眼放光,一个个拿出手机让我帮她们装。我当时都很震撼,这两个差别会这么大。我承认我当时对人了解太少了,但是真实的结果就是这样子的。

四、看了360口信我就窃喜

所以当我们的竞争对手360做了一个“口信”,他们的定位很清晰,因为他们很善于做这种用户的需求把握,觉得越实在的产品,对用户有实惠的产品,用户就会越喜欢。事实上很多产品之前也是这么成功的,所以他们做口信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我帮你省了短信费,可以集成到一起。我看了以后就窃喜,此处省略N个字……

五、微博的用户动力学

所以我们做产品要找到用户心理诉求的本质,这个本质是什么?

我们再以微博为例,再分析一下吧。用户上微博干什么?用户上微博的原因是为了炫耀,是因为害怕孤独,不是利群而离群,是用它有追感。前面大家可能明白,后面这个“有追感”会比较难理解。想一下你们在微博上干什么?

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你写一句话的时候,你脑袋里面想到哪些听众会看到,你会为他们写东西,你会构筑一个自己的形象,你会想我写了这句话以后,别人看了我的形象是不是又朝我想要的方向变了一点。你会看到一个人爱上你了,或者给你发私信了,马上第一时间去看一下,你会很在意。

实际上微博是一个构筑另一个自我的地方,构筑一个自我。就像我们平时在生活里面,通过各种行为来构建一个自我一样的,或者是自我形象。那里面爆出来很多人心的缺陷在里面,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不需要写微博的。现在想想你们玩微博的时候心态是怎么样的?粉丝增加了吗?发的消息被多少人转发了?评论对你有利还是不利?

微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我们自己写微博的时候,你观察一下自己的动静也发现挺有意思的。自言自语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没有人会写日记写那么多,那个才是自言自语,一旦有人群的地方就不是自言自语了,那挺难的。

如果做微博的人对于用户为什么写微博的心理不能够分析得很透彻的话,那我们就是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来做产品。同样,无论做什么产品,如果我们不深入到用户内心,看清楚本质,做出来的产品一定是肤浅的,你们再想想……



(附:张小龙是谁?





张小龙 男,

1969年12月出生,湖南人。

1987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电信系;

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到广州工作,从事软件开发。此后,他开发了一款优秀的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Foxmail。

1997年1月,Foxmail 1.0 beta(英文版)诞生;

1998年4月,Foxmail 2.1 中文版推出;

2000年4月18日,张小龙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并任公司副总裁;

2005年3月16日,腾讯收购Foxmail软件,张小龙加盟腾讯公司,担任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并带领QQ邮箱团队;

2011年8月2日,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副总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2011年8月16日,Foxmail 7 正式版发布。

从Foxmail到Foxmail被腾讯收购,再到QQmail以及现在极为火爆的微信,张小龙从一个技术达人暗暗修炼成为互联网圈一位极其低调的产品经理,什么的面纱渐渐被揭开,甚至开始被罩上光环为圈内人推崇。)

更多文章:
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微信为什么会成功?-/article/1239834.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