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tool】有效的用例编写规则

2014-10-28 14:46 176 查看
1.用例的本质上是一种功能分解技术。

2.用例的读者:

  1)最终用户或业务专家;2)程序员;

3.用例的编写者:

  1)至少一位具有编程背景的人,以获得描述所要求的准确和精度;

  2)至少一位熟知业务规则的人;

  3)至少一位熟知在实际中如何使用系统的人;

  创建小的用例编写团队(smallWritingTeam)。

  原因:用例要求具有不同观点和专业知识的人编写。

     但是将一大组人聚集在一起是困难的,理论上,在用例上投入的人越多,就能越快的完成用例编写工作;实际上,大的团队会变得低效。因为,大型编写团队势必会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发用例,添加许多不必要的特性。

  所以:一个由2或3人组成的团队足够小,容易交流和达成一致。

     可以使用几个smallWritingTeam,但应当制定一位用例设计师,以保证所有的用例与愿景一致。最终的目的是使过程保持在可管理的状态,大的团队将在管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4.用例的开发过程:

  1)首先开发用例的概述是有益的。完成概述用例后,随着对系统的了解的增多,不断提高用例的精度。避免一开始就陷入用例编写的细节,失去重点,无法描述所有可能的扩展条件。而到了用例编写后期,在了解系统后又必须进行大量的修改。

  2)理解系统的行为可能会花掉大量时间,拖延的成本是昂贵的,要尽快完成用例的编写;对需求进行分析后,需求很可能会发生变化,需求错误的成本是昂贵的。以一种迭代的,宽度优先的方式开发用例,每次迭代都会提高用例集的准确性和精度:

    1>从简单的东西开始,如一个参与者/用例列表;

    2>简要描述用例主场景,即高层用例,以包含用例的主要范围;

    3>扩展摘要的子集,并填充细节;

    4>评审并调整;

  3)在同一个项目上使用不同的模板不是一个好主意。不同的项目需要不同程度的形式化,不同的编写团队需要不同程度的规范和严格度,每个人对模板都有不同的偏好。在组织中使用公共的编写形式有助于交流,根据项目相关的风险性,项目特点,和所涉及到的人员选择用例的编写格式,并在该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组织内部使用。

  4)分批次的评审用例

  原因:许多人都可能需要评审用例,这是一件昂贵耗时的事情。对于验证和确认编写及内容来说,评审是必要的。涉众在用例上有一种既得利益,但是每个人参与编写过程非常昂贵,麻烦并且缓慢;如果仅由一个小的编写组进行评审,就不会考虑所有涉众的利益;评审可能是昂贵的、乏味的、耗时的。

  所以,两种类型评审:一是由较小的内部小组进行的评审,可能需呀重复进行很多次;二是由整个团队进行的评审,可能只进行一次。

  5)适度停止用例开发工作

  忽视重要需求的巨大恐惧使构建人员和涉众延长了需求收集活动,开发一个超出了涉众和开发人员需要的用例模型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拖延项目进度。大多数人可以用一种合理的模糊性工作,即不言自明,详细讲述谎言并不能使他们更为精确。在用例完整并且符合参与者的需要后,就需要停止开发用例。

  用例模型完整性的检验:

    1)完整、可读、逻辑上正确、对开发人员足够详细。

    2)是否识别了所有的参与者和目标并将其编成了文档?

    3)客户及其代表是否承认用例集是完整的,而且每个用例都是可读的和正确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