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Web前端

前端实习一个月的收获与思考

2014-10-25 10:23 155 查看
今年5月开始前端之旅,学习近4个月之后,于9月底,参与了一个商城厂家后台的前端页面的开发,所做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在这段时间的收获却不少。接下来将详细谈谈这些收获。

1)参与项目之前应该做什么

在实习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从git上clone代码,然后自己在前辈的指导下查看代码结构,理解整个流程。当时花的时间不长,基本也把代码看的差不多了。这个是很重要的,你需要对整个前端的架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写第一行代码前应该做什么

仔细看产品原型,查看接口文档。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原型,需要仔细的查看原型,看看那些地方存在不合理的,需要及时找产品或相关负责人沟通,最终要确保你对整个产品原型有很详细的了解。这样子不至于在写页面,写交互的时候出现大问题。还有接口文档也是很重要的,前端和后端都需要一份共同的接口文档,大家根据这个文档进行数据交互。有了共同的接口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不用关注变量名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且能确保前后端数据交互时不会有不一致的地方。

3)写代码时应该做什么

多思考,就能少写几行不必要的代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需要将所需要的技术掌握,然后将页面分成几个小块,从整体到部分,要清楚代码的大致结构,脉络。先将大的东西做好,再慢慢细调。这样子不必时刻纠结于细节,浪费不少时间。写代码时要遵循代码规范,比如说Tab键还是空格缩进的问题,比如说是LF还是CTLF换行的问题,尽量采取和大家一致的开发环境,这样在别人看你的代码和你看别人的代码时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4)写完代码时应该做什么

单元测试,不用多说。如果是用RAP来进行单元测试的话,要注意测试用例设计的合理性。

5)前后端联调

前后端联调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以前是一个前端搭配一个后端,他们用同一个分支。联调时,后端从git上pull代码,然后在本地跑一遍gulp,然后运行联调。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端有问题时,如果是一个很小的问题,那么他也需要从他自己的机子上改,然后commit,push代码,然后后端在他的机子上重新pull,gulp,运行联调。这样子比较繁琐,效率不怎么高。现在的做法是前端将请求用nginx代理请求到后端的机子上,然后在前端进行测试。这样前端发现有问题,他自己修改就好。后端不用pull代码。后端发现有问题也是如此,这样前后端就分开了。

6)提交给测试人员

当联调完成之后就可以将代码提交给测试人员。测试人员通过模拟真实数据来进行功能测试。之所以在测试阶段会有这么多问题,是因为:前后端联调的时候,对联调数据没太在意,以为数据跑得通就OK。导致一上到真实环境出现一堆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是,测试人员往往不能够详细描述问题出现的情形,比如说: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操作之后,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出现的频率。和预期的差别。实际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出现了某个问题,然后把错误一截图发给开发人员就没了。其实对于前端来说,需要知道做了哪些操作导致的bug往往是特别重要的。

暂时就先写这些,其实还有很多,但还没整理好,先不写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