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软件技术人员成长路线的设计

2014-10-20 19:54 393 查看
软件技术人员是一家技术型公司的核心力量,因此,关于技术人员的成长也是重中之重。但是,技术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到底如何分级?技术人员如何培养?另外,根据技术水平和能力分出来的初级、中级、高级分别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如果我们把这些都梳理清楚了,那么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路线,并且在路线的不同阶段定义不同的课程,从而利用这张路线图指导技术人员的成长,同时也让技术人员明确的知晓目标和学习指导的着力点。
近日参与了一项相关的工作,下文将如此复杂、长期的工作过程作个简要的记述。
首先第一步,是将现有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梳理,试图找到其全部的工作任务、主要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后面的工作。 无论什么级别的技术人员,都会在技术岗位上从事类似的工作,比如软件研发、技术传播、技术规划、技术创新等,通过将日常工作进行列举归类,形成第一级别的任务分类。再按第一级别的任务分类形成二级子任务,比如软件研发工作包括需求分析、设计、代码编写、测试等子任务,技术规划包括技术调研、预研、前沿技术跟踪、技术路线制定等。这些是把日常活动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目的是希望尽量覆盖技术人员的任务范围。 接下来,对每一类任务,分别列举所需的知识、专业技能、通用技能、所需具备的素质。如软件研发任务,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业务相关的知识、系统平台知识等,需要具备设计能力、编码能力、文档化能力等专业技能,也需要具备时间管理、沟通协作、任务分解等通用技能,最好具有判断力、全局意识、自驱力、责任心等素质。 我们把形成上述内容的过程称为萃取,即从现有的工作任务当中提炼出知识、技能、素质。
第二步,是利用前一阶段的产物,与各个级别进行对应,从而分成级别。比如初级工程师要对应的知识、技能有哪些,中级工程师要对应的知识、技能有哪些。然后,根据这些知识、技能可以设计专业课程和通用课程,并与更重要的素质进行匹配。这里所说的课程略广义,可以是2小时的培训,也可以是系列课程,还可以是网络视频、自学、参加座谈等其他形式。同时还要严格定义每个课程的含义,将其二次提炼、分解、整合,形成可以进行课程设计的产物。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提炼。至此,已经将分散在各级别工程师日常活动中的经验、级别和课程形成了对应关系。
第三步,是包装,把上述产出整理成可见的、美观易懂的出版物。 第四步,是发布,此处略。
经过上述工作,那些虚的成长规划就会转换成实的路线图,那些虑的经验积累也会转换成实的课程体系。将有效指导技术人员的成长,使其少走弯路,直达目标。
——欢迎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blog.csdn.net/caowenbin ——
——欢迎关注微信号“曹文斌的软件思考”,共同探讨软件人生——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