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在curd 中提升自我 + 如何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辨别真假)

2014-10-05 23:06 302 查看
在curd 中提升自我
(1)在工作之中就感觉自己的工作是枯燥无味,毫无挑战意义的事情.

特此,就一个人员自述:作自身目前的现状给其他一些有技术发展茫然的朋友做个分享.

(2) 在每天敲完我的curd的时候,我会分析我所做的模块是否符合业务逻辑的需求,是否存在业务或者代码上的bug(测试自己的代码很重要,无论是自己还是对公司抑或是产品),思考代码的性能是否已经达到很好,是否能进行代码重构(同样的业务逻辑,不同的代码,可能你在自己测试的时候感觉代码优化的不错,但是发现产品上线之后,在高并发的时候存在性能偏低的问题)

(3)观察你整个项目的架构,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项目都会有curd,然后由于业务的需求,每个项目的数据库,后台搭建,所用技术是不一定相同的,你可以观察一下他们的不同点在哪,这个项目的架构为什么如此的设计,这么设计的好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为什么选用这个框架,在做项目的时候,业务的了解性也是必要的。

曾经看到有位兄台说道,每天做的curd都大同小异,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有公共点的代码提取出来,做相应的封装,变成我们想要的工具类,以方便下次更快捷的使用,是否可以利用设计模式,让我们的代码更具备公共化呢(设计模式也是很重要的)

(4)去github库中寻找一些其他的框架,从搭建开始,(如果只是为了练手)把自己以前的项目用这个框架重新实现一下,相信用这个新框架做完一个以前的项目之后,你应该也对这个框架了解的不少了.这时候,你去体会一下,这个框架的优点在哪,缺点又在哪.这个框架的优缺点知道了,那他适合做什么样业务的项目呢.好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了,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尝试理解这个框架的设计理念.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把他的一块块分解开,抽出来,看看到底是做什么的,又为什么这么去做.

(5)还有就是可以去看一些论坛,或者加一些技术交流群,去尝试帮别人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你的问题处理能力会提升很多.

好了做完以上这些,我觉得你应该不会再有这种疑惑了.如果你的状态依然和现在一样,那么你还可以这么做.去看一些大牛的技术blog,去那上面找一些关于系统架构,设计模式,底层原理的解析等.其实也可以尝试学习一些其他的主流语言,如ruby,php Python等,拿这些语言与java进行比对,看看两者之间的共同和不同之处,各自的优缺点.尝试一种新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和语言的理解也是一件有益之事.

(6)其实说来说去,基础扎实还是很重要的,虽然现在你所做的东西都作出来了,但是你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尝试着从自己的代码中寻找能提升自己的地方.(另外基础扎实还是很重要的,源码看不懂的最大原因还是基础不够扎实,设计模式理解不够透彻)框架只是为了简化我们的代码工作量,总的来讲,所谓框架,就是利用一些设计模式设计思想(java框架中最常用到的就是反射技术)把一些常用的代码进行了封装化.

楼主说到感觉没什么意思,那只是因为你目前没遇到一些难题,技术=不难,业务=微难,业务+技术=未知;所有的技术都是大同小异而已,真正的难点还是和业务需求挂钩的技术,同样的一个bug,你可能有n种解决方案,可是哪一种是最好的呢.所以,目前还是安下心来,打好基础,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走下去.

以上为个人的一些从业经验,以及小小的建议,希望大家早日能够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计算机行业,学无止境,一起加油吧!

以上为个人对技术发展的一点小见解,如有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一起来讨论。

补充:
CURD是一个数据库技术中的缩写词,一般的项目开发的各种参数的基本功能都是CURD。它代表创建(Create)、更新(Update)、读取(Read)查询((Retrieve)(重新得到数据),其实就是select操作) 和删除(Delete)操作。

CURD 定义了用于处理数据的基本原子操作。.

之所以将CURD 提升到一个技术难题的高度是因为完成一个涉及在多个数据库系统中进行CRUD操作的汇总相关的活动,其性能可能会随数据关系的变化而有非常大的差异。

CURD 操作通常是使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完成的。随着 Web 变得更加具有面向数据特性,因此需要从基于 SQL 的 CURD 操作转移到基于语义 Web 的 CURD 操作。

二、 面对网络海量信息,我们如何鉴别筛选?

  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也一度十分广阔,但是,随着这几年的新闻实践,也暴露出一些弊病,特别是由于互联网上消息庞杂,传统媒体采用互联网消息需要更加谨慎。以下两个最近的例子就反映出了上面的问题——

  一是《半岛都市报》近日登出的《老板手头紧 让五情妇PK》,在网络上影响很大,并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可是随后却被人发现完全是捏造的假新闻。该报记者是通过改编《知音》杂志的一篇类似报道,生造出该消息的。其中有两个细节值得传统媒体警惕,一是新闻所指的崂山地区根本没有文中出现的老虎庙这个地名;其二是,“新闻”故事情节是故意杀人,里面的警方却鉴定为“意外事故”。这么简单的互相矛盾的地方都发现不了,再次暴露出一些媒体草率转载其它地区互联网新闻和过于注重新闻噱头的问题。媒体追查事实真相的主动性正在逐步丧失,对二手材料的利用很浮躁轻信。

  二是近日网络“人肉搜索”南京某区房产局长周久耕,发现其抽天价烟等问题,后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调查,互联网对此消息发布非常混乱,先是说双规调查,后又被当地某部门否认,随后又证实其被立案调查。其间相关传闻多次被反复作为正式消息被转载,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通过以上两个报道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比较热门的社会新闻,许多媒体已经过于依赖互联网上未经证实的信息,而没有进行基本的取证工作。

那么,在信息过剩的互联网,应该如何在保证低廉成本的同时,尽快确定转载消息的可靠程度,从而尽量保证主流媒体的客观公正性呢?我认为,一是要在见到耸人听闻的互联网消息后,多问一个为什么,特别是一些让人耸动的新闻细节更要仔细甄别,仔细阅读反对意见或者消息,宁可迟发,不可乱发;二是努力利用互联网寻找确切的消息来源,因为此类消息一般都是通过多家媒体网站反复转载后才扩大影响的,而在转载期间,又经过了多种加工和裁剪,许多细节已经失真,这就要求媒体编辑尽量通过消息中附加的地名、人名、事件关键词等信息,通过网络搜索和查找,发现该消息的第一来源,进行深度的解读,这样才能尽量还原消息的本来面目;第三是采信渠道要严格筛选,一般来说,主流的有发稿权的综合新闻类大网站即使转载此类消息,也会进行严格筛选,有的甚至会重新投入人力物力进行调查,比如新华社、人民网等,而在地方网站上,一般本地的门户网站消息比较可靠,编辑对此类新闻的转载也比较慎重,事实出入不大。

  总之,随着信息海洋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的新闻时效优势已经受到网络媒体某种程度的挑战,而作为新闻把关人,传统媒体提供权威详细确切的消息的功能却在增强。如何鉴别筛选新媒体消息必将成为我们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必修课。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