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QUML:量化需求分析与建模》节选之三:一个量化管理项目的一生(2)

2014-09-09 18:11 316 查看

本书由本人编写,于2014-09-09在百度阅读首发,博客将转载试读部分的20%内容,以及非试读章节的某些片断。
电子版链接:http://yuedu.baidu.com/ebook/c7a9a6dc680203d8ce2f24a6###

第一个月

从用例到用户故事,从用户故事到代码
在敏捷计划会上——是的,他们采用敏捷开发,确切说是Scrum——产品经理正在给开发人员讲解需求。他并不是空手来的,而是带来了几张图,比如下面这张收发货子系统中的“结帐记录”的“用例-流程图”。这是他在计划会前,会同几个客服、运维以及开发骨干讨论绘制出来的。

这张图表明对于“结帐记录”这个数据实体,共有4个不同的业务操作,也大约对应4个不同的页面——至少多数时候如此。在讲解完成整个图形及单个页面的详情之后,产品经理提醒大家,从图中的业务依赖关系来看,这4个业务操作必须同时被完成,这个功能才得以上线。
开发人员们纷纷点头,在一个名为CheckRecordsController的类里边写4个方法——Pay(付款),Details(单个详情),IndexOfShop(查看所有本店铺的支付记录),IndexOfExpress(查看所有本物流公司的收款记录)——不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简短估算
图中的圆圈,做估算的人把他们叫做拗口的EI/EO/EQ(外部输入/外部输出/外部查询),做需求的人喜欢叫用例,做前端的人喜欢叫页面,不过在习惯了敏捷开发的开发人员眼中,他们更喜欢称之为4个用户故事。这4个用户故事组成了1个必须完整交付的史诗故事——“必须完整交付的一组故事”,这是他们给史诗故事的一个新定义。
每个故事的功能点数是4.3点,上图中共有4×4.3=17.2点;不过每个史诗故事本身要额外多计算7点,来自背后要设计数据结构、进行联合测试等工作,一共是24.2点。这比之前说的平均值35点要小一些,不过只是个例。
若干这样的图形被讲解、分析、估算完成后,500个功能点中的200个被确定在这个迭代内完成开发和测试。为什么不是500/3=167?根据经验他们知道第一个迭代应该完成较多的功能,而之后的迭代则会因为功能耦合、联合测试等原因导致生产率下降,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修改和删除功能的情况。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