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再谈自由软件在中国

2014-08-18 02:37 225 查看
2007年9月10日,我写了短文“自由软件在中国”,至今,时间已经过去7个年头。现在,重温此文很有意义。
当今,要是说起“自由软件”,那就话长了。2007年6月29日,美国自由软件基金会(FSF)正式颁布GPLv3(此条款意义重大!),明确定义了什么是自由软件。GPLv3明文规定:凡称“自由软件”者,在其源程序的首部必须明确注明:“This
program is free software”(“本程序是自由软件”)。大家知道,这是我们国内软件生产厂家难于说出口的一句话。近十几年来,国内谈论自由软件倒是不少,但是,都难免“言不及意”,或是“词不达意”,或是“言不由衷”。对于我们不少人,自由软件的本意,总是说不出口,很不好意思。面对这种状况,谈何“自由软件”?更谈不上什么“自由软件在中国”这个严肃话题了。
直到2005年年初,Ubuntu
5.04传入中国,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Ubuntu发行版让中国人真正认识并且亲身体验到什么才是“自由软件”。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对Ubuntu(自由软件)的认识有了提高。2007年9月7日,微软(中国)在《LinuxWorld
2007》北京大会上,设立了展示专区,打出8个大字:”参与、成长、合作、学习”。微软奠基人盖茨承认当今世界软件业是由私有软件和自由软件“混合”而成的,早就提出“要向自由(开源)软件学习”。我们国内某些软件企业就是放不下“架子”,闭口不谈“自由软件”,谈论自由软件好似有失身份。某些政府官员也从来闭口不谈“自由软件”(离腐败分子不远),致使“自由软件在中国”的话题,多年来无从谈起。
在未来时日里面,撰写“中国软件发展史”,“自由软件在中国”这个严肃话题应该从自由软件发行版Ubuntu传入中国说起。什么“国产Linux发行版”(实质上是某些国内厂商的“私有软件产品”,不论改用什么名称)必将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最终淡出软件业。历史不能遗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