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跨界会对电商行业造成什么影响

2014-08-14 16:28 281 查看
=========从消费者来说===========

对于大众消费者,能够自己海淘的,还是自己海淘。只要转运能够慢慢的做起来(包括时效、价格、服务、体验,关于这一点,如果转运公司只有若干家大的转运,要做到上面的要求是不用怀疑的,比如顺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自己海淘的价格优势是更明显的。 =========从模式上来解释===========

上面为什么这么说,这里来解释。牵扯的对象,包括中国品牌代理商、经销商、卖场、电商平台、海外厂商,都面临着一次新的思考。 传统模式:为什么意大利卖10欧元的皮鞋,在中国卖¥500?海外厂商入驻中国,涉及非常多的层面。虽然中国加入WTO,关税的确和世界同步,但是附加费用太多,包括17%增值税、贸易公司(为什么会有贸易公司的角色出现,因为老外不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的政界文化,入关标准没有海外严格,但是难度却比中国品牌入海外难。这里就牵扯到灰色的部分。贸易公司就是解决文化差异、解决灰色部分的人)其余的附加是传统B2B模式的延伸,包括出口商、进口商、代理商、经销商、仓储。厂商生产货,货快速推给经销商,经销商压货要仓储成本,要雄厚的资金,同时要承担坏品、积压等风险。这些成本谁来买单,消费者!所以才会存在全球差价如此离谱的局面。 保税仓模式:保税仓的模式代表着金融、贸易自由。海外厂商/一级代理把货交给经销商,经销商把货屯到保税仓。并以个人自用的通关模式进入中国。这样的方式,可以省去17%增值税以及贸易公司灰色部分的费用。但是经销商的费用依旧存在。这笔费用还是要消费者承担。 海淘模式:消费者直面海外厂商/一级代理(amazon可以看做是一级代理商),海外市场的费用,已是一个趋于平衡的结构,不会有太多的附加费用。除了转运费用和时效较保税仓模式更高些外,实则费用是更低的。 保税仓模式和海淘模式对比,解释为什么上面说自己海淘更划算。 再来说一下国内代理商和卖场(包括线下以及线上的天猫、京东等)。已入驻中国的海外品牌,成本高由消费者买单。保税仓模式挤压了这种模式。代理商要重新考虑他们的出路。一种做法是海外厂商、代理商、卖场三方坐下来谈,把附加费用压下来,少赚点,然后再均摊。一种做法是有一方出局,省下的钱就是减少的附加费用。不管怎么样的方法,消费者的费用都会降下来。 尚未入驻的海外品牌,那么保税仓模式非常适合他们。 世界的贸易趋势一定是区域自由贸易。中国的文化或多或少打WTO擦边球,所以才会面临WTO需要重新洗牌的局面。保税仓模式是中国的一次妥协。但是妥协影响了中国高层部分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够推行下去,内部解决不了,那么就由WTO2.0解决。所以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最后说下海淘模式的转运========

上面提到了,海淘模式仍旧是消费者最佳选择。但以目前的转运服务而言,并不是最好的。包括了转运的费用、时效、体验、退换货等问题,如果转运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个模式就玩好了。转运的费用、时效、退换货不是解决不了,可以解决,但是需要足够大的实力的公司才可以做,小公司可以做,但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累积。(源:互联网思维 http://www.ma4.net/maas-9.html)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