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2015年考研英语复习23问23答

2014-07-17 13:51 381 查看
2015年考研英语复习23问23答

(第三版)

目 录

1.2015 年考研我们应该知道的三件事,是什么?
2.全国考研政治平均成绩每年都近60分,为什么考研英语平均成绩一直在40多分?
3.现在的考研英语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词汇吗?英语(一)和(二)的试题有何特点?
4.考研英语长难句书在21世纪初几乎人手一本,其为什么没能拯救全国考生?
5.当今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书人手一本,其为什么也没能拯救全国考生?
6.为什么要将词汇书扔进垃圾桶?如何将考研词汇融入自己的血液?为什么说反复研读真题是快速记住考研词汇的捷径?单词的义项那么多,都需要记忆吗?十年真题的词汇量大,还是于慧100篇的词汇量大?只记忆50篇真题阅读理解词汇够不够?
7.为什么说从2014年开始接近四级水平的考生再没有任何理由低于70分?
8.如何才能看懂句子?翻译与学习句法、分析句子结构有何关系?
9.现在“做”真题难道不是浪费吗?我基础很差,一上来就开始“研读”真题,能看懂吗?看不懂怎么办?
10.如何解决做题思路与命题人思路不一致的问题?即文章读懂了,题仍不会做怎么办?如何才能成为满分阅读高手?如何进行比较分析?
11.“做真题,对答案”是对宝贵真题的资源极大浪费,为什么?不核对答案有什么好处?如何核对答案?
12.考试时间非常有限,在考场上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分析句子结构?
13.一个句子如何才算懂?需要将句子翻译出来吗?
14.分析句子结构要分析到什么程度?每一个词的句子成分都必须清楚吗?
15.只研读50篇阅读理解吗?完型、新题型、翻译、作文怎么办?后50篇阅读怎么处理?
16.第一遍研读什么?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30遍研读什么?
17.句子的译文几乎能背下来了,我已研读不下去了,如何才能持续研读下去?
18.王林十年和于慧100篇为什么都没有语篇分析、文章结构图和文章导读?
19.如何使用《王林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或于慧《考研英语真题100篇》?两本书都要买吗?买了这两本书还需要买别的书吗?
20.考研英语复习时间如何安排?如何进行滚动复习?滚动的速度太慢怎么办?
21.请总结一下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写作五种题型各怎么复习?
22.如何才能坚持到底?
23. 最后顺便问一下,考研政治的复习思路与考研英语的思路一样吗?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大笨象博士吗?

1.2015 年考研我们应该知道的三件事,是什么?

第一件事:王林教授的统计数据。我们先看全国著名英语测试学专家、计算机语料库专家王林教授统计的三大数据:
2014年考研英语真题与考研英语大纲词汇数据:2014 年考研英语真题总词汇为4211个,扣除重复词汇后为1417 个,归为字典词汇1135 个,其中超纲词汇109个(专有名词31个,实际超纲词汇为78个)。这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大纲词汇全部背下来,但在2014年的考研英语中我们还有78个单词不认识。
2014年考研英语真题与《王林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以下简称“王林十年”)数据:在2014 年考研英语真题中,有205 个单词在前连续十年的真题中没有出现过。在这205个词汇中,中学词汇27个、四级词汇56个、考研词汇28个,超纲词汇94个(其中专有名词31个,同源词5个,实际超纲词汇为58个)。这也就是说若十年真题中的全部词汇都认识,有中学基础的考生在2014年的考研英语中有(56+28+58)142个单词不认识,有四级基础的考生在2014年的考研英语中有(28+58)86个单词不认识。
2014年考研英语真题与于慧《考研英语真题100篇》(以下简称“于慧100篇”)数据:在2014年真题中有135个单词在于慧《考研英语真题100篇》中没有出现过。在这135个词汇中,中学词汇19个、四级词汇38个、考研词汇18个,超纲词汇60个(其中专有名词31个,同源词5个,实际超纲词汇为24个)。这也就是说若于慧100篇文章中的全部词汇都认识,有中学基础的考生在2014年的考研英语中有(38+18+24)80个单词不认识,有四级基础的考生在2014年的考研英语中有(18+24)42个单词不认识。
注:历年的考研英语真题词汇统计数据与以上统计结果相当一致,仅相差1%左右。

第二件事:从“做真题”到“研读真题”的思路转变已经实现!这以《王林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正式分装为“词汇分册、研读分册、解析分册”为标志。王林教授2013年在大笨象博士的强烈要求下,在全国首次将《王林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分装为“词汇分册、研读分册及解析分册”,词汇分册中的单词按在研读分册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考生从此结束查字典的历史!

第三件事:接近四级水平的考生再没有任何理由低于70分!因为《王林十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的黄金搭档《考研英语真题100篇》已经震撼上市。于慧100篇分两册装订,即全解分册、研读分册。全解分册对王林十年研读分册中的阅读理解进行了句句图解、句句解说。不但每一句都有句子结构图解及详细讲解,而且还系统地讲解了句法及翻译家的翻译之道。研读分册,单词义项直接标注在文章中,且重复标注,即在前面文章中已经标注了义项的单词,在后面仍然标注。不但结束了查字典的历史,而且还结束了查单词的历史。有王林十年与于慧100篇两本书的完美组合,接近四级水平的考生再没有任何理由低于70分!

2.全国考研政治平均成绩每年都近60分,为什么考研英语平均成绩一直在40多分?

从官方公布的历年数据来看,完型和翻译的得分率最低,学生平均得分在3分左右。写作得分率最高,全国平均分在16分之上。新题型得分一直在5-6分之间。阅读理解得分在20分左右。可见,这可怜的40分,作文竟占了半边天!这不是考生的悲哀,而是英语教学者的悲哀!得分率这么低的根本原因是考生看不懂句子,做题跟着感觉走。最为普遍的现象是考生做完题后不知道对错,不知道自己是否看懂了句子。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英语教学体系本身出了问题。在非英语国家放弃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硬套英美的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教学方法和手段必定会失败。我国一名牌大学的知名英语教授李老公开呼吁“英语教育必须恢复到50年前的教学体系,否则英语教育会完蛋”,这与我去年6月呼吁中国英语教育应恢复到许国璋时代的教学体系不谋而合!李老主张,“学英语,抓住了句法这一环,就是抓住了根本;教英语,以句法为轴心,就能收到纲举目张之效;用英语,有坚实的句法基础,就能做到心中有谱,应对自如”。这正好与我的自学心得、十年来一直主张的考研英语真理:“反复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结构、熟悉句子结构”不谋而合。两个不谋而合使我坚信天快亮了!

3.现在的考研英语难在什么地方?难在词汇吗?英语(一)和(二)的试题有何特点?

考研英语就难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子长、难,长难句遍地都是,完型填空也不例外;二是难在做题思路与命题人的思路不一致。文章读懂了,甚至对照译文反复看了,还是半对半错。长难句主要是难在句子成分的自然顺序被隔离。比如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个插入语,导致主谓隔离;再狠一点就是在主语后面跟一个过去分词短语作主语的后置定语,从而导致主谓隔离;再再狠一点,就在上一条的基础上,在过去分词短语中跟一个定语从句,该定语从句的主谓也被主语的后置定语隔离。若要再再再狠一点,就在前一条的基础上,使用那些过去分词与动词的原形相同的词。出现这种结构不但考生会“晕”,句法功夫不够火候的教授也会“晕”。
有些考生总认为句子看不懂是生单词的问题,其实往往不是这样的。汉语有汉语的搭配,英语同样也有英语的搭配。孤立的一个词我们可能不认识,但一旦将这个词放在句子中,放在语境中,我们就能明白其意。比如“霾”字,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把其放在“今天雾霾很严重”这句话中,通过“霾”前的“雾”字,以及说这句话的背景,我们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英语也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生单词在句子中所担当的成分及与生单词前后搭配的内容来推出句子的大致意思。有的考生认为解决了单词问题就解决了英语问题,其实英语没有那么简单,英语有英语的句法。好比“文言文”,尽管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句子意思并不一定清楚。有些考生天天拿着词汇书背,假设一个美国人想参加中国的高考语文,你会给他一本新华字典背吗?
全国考生都知道,考研英语能否得高分,关键在于阅读。以前阅读题“绕弯多”,句子看懂了,题不一定能做对。自从2011年开始,“绕”的题一年比一年少,且题基本上是按文章自然顺序设置,一般不存在满篇找。然而,尽管绕的题少了,但几乎每道题都是以再现原文词汇或近义词、反义词等方式进行干扰。四个选项貌似都正确,细看才能发现它们表述的内容与原文不一致,甚至不沾边。这种命题特点需要我们具有看懂句子的能力。能看懂句子就白得2分,看不懂句子,跟着感觉走就很难猜中,因为干扰项更像正确答案。
英语(一)与英语(二)就命题人而言,为同一命题组,所以命题思路和考生的解题思路完全相同。就大纲词汇方面而言,笔者作过比对,仅仅是排版不同,词汇完全一样。就试题方面而言,英语(二)更注重考查看懂句子的能力,更偏向于阅读和翻译,这一点从其试题结构上也能体现出来。英语(二)翻译15分,比英语(一)多5分,而得分率最高的写作,英语(二)比英语(一)少五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考生上年考英语(一)考50多分,第二年改考英语(二),反而少考几分的原因。
所以无论考英语几,复习方法都一样。英语(二)才实施五年,五年前的真题没有参考价值。为此,考英语(二)的考生应研读英语(一)的历年真题。对于考英语(一)的考生来说,英语(二)近5年的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

4.考研英语长难句书在21世纪初几乎人手一本,其为什么没能拯救全国考生?

回顾考研英语辅导书的历史,考研英语“长难句书”起源于21世纪初,“长难句书”一上市就得到了考生的热捧,全国考生曾经达到了人手一本。笔者也不例外,也买过,并认真地学习过。从理论上讲,解决了长难句就解决了英语。换话句话说,能看懂长难句,就解决了英语。对于长难句的破解,无一例外都是从句子的结构入手,这正如翻译家所说,句子结构清楚了,翻译也就不难了。“长难句书”为什么没有能提高全国考研英语的平均成绩呢? 原因有三:第一,汉语的行文特点是多实称,而英语的行文特点是多代称。考研英语试题涉及到的长、难句子往往“难”在代称上。而代称需从上文寻找,而长难句书是孤立的句子,这是长难句书的致命缺陷。其次,长难句书中的句子都是取材于文章之中,而我们在理解一个句子时是不能脱离文章语境的,脱离文章语境的长难句不但难上加难了,而且枯燥无味,难以下咽!这也是长难句书的致命缺陷。第三,考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题做对,得高分,得满分。可见,“脱离题”也是长难句书的一大缺陷。

5.当今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书人手一本,为什么也没能拯救全国考生?

曾经人手一本的“考研英语长难句辅导书”没能实现自己的夙愿——把全国考研英语的平均成绩提高到60分以上。长难句书救不了全国考生的致命原因是书中的句子脱离了语境,所以从人手一本逐步沦落到少有人问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取而代之的是“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书”,目前全国考生至少人手一本真题解析书,而全国考生的平均成绩还是一直停留在40多分,这充分说明真题解析书也救不了考生。是什么问题呢?
就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书而言,他们集体走向了邪道,且越走越厚,越走越偏:现在市场上的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书,无一例外都是重在解析。整本书都在“传授”如何解题。辅导书无例外地先将真题翻译成中文,让考生通过译文搞懂句子的意思,接着传授如何解题。真题解析书必须改邪归正:从以“做题为中心”,转向以“提高考生看懂句子的能力为中心”。考生看不懂句子,大讲语篇分析、试题设置、干扰项设置难道不是乱弹琴吗?
就考生而言,通常做法是先背几个月单词,接着反复做真题。这种大众复习方法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若行,全国考生的平均成绩就60多分了,不会一直停留在40多分。大众复习方法是:背单词+反复做真题,这种大众复习方法导致全国考研英语平均成绩一直在40多分,这是一种原地踏步走的复习方法,浪费时间的方法!不懂句子结构即使把大纲词汇和十年真题全部默写下来,也还是30多分,40来分,上50分还要运气。除非运气到了极点,不可能跨越60分。

2012年吉林大学有一考生,考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总分370 多分,但英语刚好考40分。他母亲告诉我他的英语基础很好,六级得分很高,真题做了7 遍。他母亲执意要去北大查成绩,但北大2012年一律不给查,为此很不服气。我问他的母亲,他阅读理解部分能得多少分,她说20多分。我就告诉她,阅读理解若只得20多分,成绩40分很正常。阅读理解得20多分,就说明还看不懂句子,看不懂句子的考生,也只能得40多分,上50分是运气,上60分是运气好到了极点!经常有学生问我,“真题需要做多少遍”,我一听这个“做”字,我就知道这个考生未来的考研英语成绩是40多分,甚至30多分!真题不是用来做的,即使做十遍还是不会有提高!而是用来反复研读的!考研英语不是通过做题就能提高的。今年有一个四级470多分,真题做了十几遍,结果考了36分。去年有一个英语专业考生,专八已经通过,跨专业考东北师大中文专业,2012年英语考54 分,2013年英语考55 分,两年时间真题也做过很多遍。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最近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考生及考生家长来向我咨询考研英语复习方法。

6.为什么要将词汇书扔进垃圾桶?如何将考研词汇融入自己的血液?为什么说反复研读真题是快速记住考研词汇的捷径?单词的义项那么多,都需要记忆吗?十年真题的词汇量大,还是于慧100篇的词汇量大?只记忆50篇真题阅读理解词汇够不够?

学习英语“词不能离句,句不能离篇,篇不能离题”,其中的道理尽管很简单,但编词汇书的人至今仍没有明白。我一直主张考生把词汇书扔进垃圾桶,这个观点遭到绝大多数考生及英语老师的强烈反对。我自己有亲身体会,天天拿着大纲词汇书背,背了两年也没有记牢多少。在词汇书上认识,但出现在文章中变y为i再加个ed 就不认识的情况是常态!比如:indices。即使认识也反应很迟钝!你可以说我笨,但不能说我不勤奋!复习一年又一年,难道还说我不勤奋吗?
我并不是说单词不重要,我的意思是记忆单词一定要放在真题文章中去记忆。大家应该通过反复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结构、熟悉句子结构,来将词汇和句子结构融入自己的血液。硬要背词汇书,也要背那些按照单词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的词汇书,就如我们中学的语文课本一样,前面课文,后面生词表。比如王林十年词汇分册、于慧100篇(第二版)词汇分册。这样在背词汇时就会想到文章的内容,就类如,看到“和尚”这个词,就会想到文章中“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这个句子。这样在背单词时就与文章的内容互动上了,这种互动记忆效果很神奇。
本书前50篇阅读理解的总词汇量在30000个左右(包括题干和选项词汇),其中大纲词汇3000 个左右,这3000个词汇十年来一直在反复考。我们不妨推算,我们把这50篇文章看一遍实际上就把这3000 个单词看了10遍(30000/3000),若把这50篇文章看10 遍,也就是把这3000 个单词看了100 遍。一个单词在不同的时间看到60 遍以上,其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终生不会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