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硬盘的结构及如何存储数据

2014-07-04 00:44 281 查看
几天之前就想写这么一篇文章了,一直没有什么时间,现在终于抽打CF的时间的决定写一下这篇文章。首先,说一下,理解了这篇文章后我们能够做什么?倘若学不能已致用,学又有何用。在理解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可以对存贮数据和怎样合理的使用硬盘使它的寿命更长以及怎样对硬盘分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首先,我们先了结硬盘的组成部分。盘面;轴;移动臂;读写磁头;柱面组成。我们需要在脑中想象出硬盘内部的模型出来。

盘面。我们可以把这个盘面看成一张光碟。盘面就想光碟一样是可以c存放数据的,分为很多个磁道。一圈一圈的磁道从里到外组成盘面。盘面从右往左转动,固定在移动臂上的读写磁头从里到外一个磁道一个磁道从里到外横向走动(不是跟着磁道走动,是在一圈磁道走完之后移动到下一个磁道上)。就像电视里面经常出现的留声机一样。

磁盘是由很多个盘面从上到下一一组合而成。由轴穿过固定。每一个盘面上都有一个读写磁头以便于读写数据。所有的磁头全部固定在移动臂上。每一个盘面有N个磁道,所以相同磁道的所有柱面从上到下连接起来分为一个柱面(构成的是一个圆柱形)。每一个柱面数据存储满之后移到下一个柱面。有N个磁道就有N个柱面。

对于硬盘分区,假设硬盘中的盘面有100个磁道,那么硬盘就有100个柱面(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么少)。如果硬盘分成了四个区,1~10个盘面为C区,11~40为D区,41~70为E区,71~100为F区。分成了4个区。所有的这些记录信息全部放在分区表里面。在区分配好之后,如果在不改变分区表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跨区分的。因为在它们之间有另一个区存放着数据。占据着位置。如果必须要跨区分,那么就要改变分区表。导致数据东一块,西一块,从而使硬盘读取速度变慢,硬盘寿命不长。例如:D盘有20个G我不想用了,想与F盘合并。但是硬盘的物理结构已经成型了,所以只能改变分区变的信息,让这20个G看不到,同时把F盘的容量增加20G,20G的数据依然放在那儿。需要这个数据时仍然从这里取出。就像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之间隔着个加拿大,美国去阿拉斯加的时间就会变长。去阿拉斯加也会不方便。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