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Android 开发 代码结构规范 MVC模式

2014-06-26 11:10 429 查看
MVC (Model-View-Controller):M是指逻辑模型,V是指视图模型,C则是控制器。一个逻辑模型可以对于多种视图模型

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方便扩展,便于以后的管理

从开发者的角度,MVC把应用程序的逻辑层与界面是完全分开的,最大的好处是:界面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参与到界面开发,程序员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逻辑层上。

Android中也可以说采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MVC框架,在Android中:

1) 视图层(View):一般采用XML文件进行界面的描述,使用的时候可以非常方便的引入,但是用xml编写了,又需要在Acitvity声明并且实例化,有点麻烦,考虑能否做一个类似注解实现匹配,或者写一个类获取xml的各个节点然后自动进行封装,当然,这只是个想法,以后再实现。

  2) 控制层(Controller):Android的控制层的重任通常落在了众多的Acitvity的肩上,要通过Activity交割Model业务逻辑层处理,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Android中的Acitivity的响应时间是5s,如果耗时的操作放在这里,程序就很容易被回收掉。

  3) 模型层(Model):对数据库的操作、对网络等的操作都应该在Model里面处理,当然对业务计算等操作也是必须放在的该层的。

这是我的目录结构:



代码讲解:

模型层(Model): 分了model包和dao包,

model包主要是对对象的封装和一些简单的对象逻辑

dao包主要是对数据库的操作和对网络的操作

MODEL:

DAO:

视图层(View):

对安卓来说,就是XML的布局文件。用代码实现android布局不明智

控制层(Controller):

activity包,Android的控制层的重任通常落在了众多的Acitvity的肩上,要通过Activity交割Model业务逻辑层处理。但是所有的控制层逻辑都写在activity又感觉太臃肿了,一个activity几百行代码,维护起来也不方便,所以就分了一个ctrler的包。

ctrler包:activity包主要实现与视图层的逻辑处理,ctrler包更多用于实现与model层的业务逻辑处理。

adapter:不用多说,android自己实现的数据和UI(View)之间一个重要的纽带,[b]直观的表达了Data、Adapter、View三者的关系。[/b]

activity: (主要实现从服务器做登陆,并且获取通知初始化listview)

三步走 (不同布局都一样,三步走):

一、initView();初始xml的视图布局

二、getData(); 获取数据

三、initAdapter(); 初始数据

ctrler: (负责业务逻辑,通过此类获取数据并返回给activity处理视图逻辑)

config是项目的一些常用数据的配置

util是放工具类的

主要是一开始经常会把所有逻辑直接写在activity里,导致activity很臃肿,维护不方便,导致activity里代码过于集中,所以强行把项目结构改成这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