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Jinja2学习笔记暨官方文档的翻译 -- 转载

2014-06-19 00:00 246 查看
呵呵, 刚刚看完Python模板引擎Jinja2的文档, 感觉很好, 觉得动态语言真是很好. 模板引擎竟然可以做的如此灵活....真是不错...

下面直接把看文档过程的笔记发布出来, 呵呵, 基本上就是翻译, 加了不多的一点自己的解释......希望可以帮到

补充:

1. 在模板中设置自定义变量:

{% set variable_name = value %}

比如设置{% set username = 'Jack' %}

那么在设置之后就可以使用{{ username }}得到输出Jack

section 1 API

1 jinja2的Hello world:
import jinja2 as jj

template = jj.Template(‘Hello {{where}}’)

template.render(where = ‘World’)

2 基础:
2.1 jinja2中有一个核心对象: template Environment(模板环境), 这个类的实例被用于存储配置信息, 全局对象, 从文件系统或其他位置加载模板, 甚至如果你使用Template的构造器创建一个String类型的模板的时候, 也会自动的创建一个Environment对象.
2.2 Environment一般在一个应用中只创建一个, 当系统中有不同的配置需求的时候, 就需要创建多个Environment对象相互支持.
2.3 创建一个Environment对象: env = Environment(loader = FileSystemLoader(‘templates’))…意思是创建一个template Environment对象, 使用的加载器loader是FileSystemLoader类型, 可以加载的模板是当前工作目录下的templates目录下的模板文件.
2.4 加载一个模板: template = env.get_template(‘mytemplate.txt’), 使用env的模板环境加载名为mytemplate.txt的模板文件.
2.5 渲染一个模板: template.render(name = ‘Jack’), 渲染模板template, 传入了模板参数name值为Jack
3 高级api
3.1 class Environment(block_start_string = ‘{%’, block_end_string = ‘%}’, variable_start_string = ‘{{’, variable_end_string = ‘}}’, comment_start_string = ‘{#’, comment_end_string = ‘#}’, line_statement_prefix = None, trim_blocks = False, extensions = (), optimized = True, undefined = <class ‘jinja2.runtime.Undefined’>, finalize = None, autoescape = False, loader = None, cache_size = 50, auto_reload = True): 下面单独列出的属性解释不都是构造器中的参数
3.1.1 block_start_string = ‘{%’, block_end_string = ‘%}’, variable_start_string = ‘{{’, variable_end_string = ‘}}’, comment_start_string = ‘{#’, comment_end_string = ‘#}’用来定义块, 变量, 注释的开始和结束标记.
3.1.2 line_statement_prefix: 单行语句前缀
3.1.3 trim_blocks: 布尔值, 块后面的第一行将会被移除(块, 非变量标签), 默认是False
3.1.4 extensions: Jinja的扩展对象列表, 可以是导入路径的字符串或扩展类
3.1.5 optimized: 布尔值, 表明优化是否允许.
3.1.6 undefined: jinja2.runtime.Undefined或其子类的实例, 用来描绘模板中的值为undefined的变量
3.1.7 finalize: 一个可调用对象, 用来最终确定一个变量, 默认使用apply, 需要HTML转码时可以设置为escape
3.1.8 autoescape: 设置为true就打开了XML/HTML的自动escape功能
3.1.9 cache_size: 缓存大小, 默认50, 意思是如果有超过50个模板被加载器加载, 就会清理刚刚使用过的模板. 如果设置为0, 表示所有的模板都会被重编译, 也就是不使用缓存, 如果设置为-1, 表示缓存不会被清理.
3.1.10 auto_reload: 如果模板的文件发生了变化, 加载器会重新编译该模板进行加载.
3.1.11 shared: 使用Template的构造器创建一个模板的时候, 会自动的创建一个Environment对象, 这个Environment对象就是一个共享的Environment对象, 很多模板都共享着同一个匿名Environment对象, 对于共享Environment对象而言, shared属性为True, 其他情况都是False
3.1.12 sandboxed: SandboxedEnvironment的实例对象此属性为True
3.1.13 filters: 一个字典描述的filters过滤器集合, 如果非模板被加载的时候, 可以安全的添加filters或移除较早的.
3.1.14 tests: 一个字典描述的测试函数集合, 如果非模板被加载, 可以安全的修改这个字典.
3.1.15 globals: 一个字典描述的全局变量集合, 这些变量可以在所有的模板中使用, 并且不能被模板重写(如果optimizer设置为允许). 如果非模板被加载, 它可以安全的修改这个字典.
3.1.16 from_string(source, globals = None, template_class = None): 从一个字符串加载一个模板, 将source指定的字符串转换成一个模板对象. 该方法是一个实例方法
3.1.17 join_path(template, parent): 不知道用途. 联接一个模板和父模板. 通过默认的查找查找关联的根, 这个方法返回没有修改过的template参数, 但是, 如果paths可以随父模板改变, 这个函数就可以用来得到模板的真实名称.(模板父名称+模板名称???), 子类可以重写这个方法实现自己的模板路径联接
3.1.18 get_template(name, parent = None, globals = None): 加载一个模板, 如果parent参数不是None, 会调用join_path()方法得到模板的真实名称在加载之前. 如果加载器配置了这个方法就会加载name指定的模板. globals参数用来提供编译时的全局模板参数, 未来可能会允许优化的渲染templates的部分在编译时……….编译不允许有TemplateNotFound异常
3.1.19 overlay(block_start_string = missing, block_end_string = missing, variable_start_string = missing, variable_end_string = missing, comment_start_string = missing, comment_end_string = missing, line_statement_prefix = missing, trim_blocks = missing, extensions = missing, optimized = missing, undefined = missing, finalize = missing, autoescape = missing, loader = missing, cache_size = missing, auto_reload = missing): 获取一个新的Environment, 该对象继承获得所有当前Environment对象的配置属性, 调用此方法传递的参数会覆盖原有的配置属性.
3.2 class Template(): 核心的模板对象, 用来提供使用构造器创建模板对象, 构造器参数和Environment的相同, 但是不能提供loader, 使用构造器创建的模板对象有一个临时的Environment对象, 这个对象和所有其他使用构造器创建的Template共享. 下面介绍Template中的主要成员:
3.2.1 globals: 模板中使用的全局变量???
3.2.2 name: 返回加载模板时指定的名称(如果是FileSystemLoader加载的, 会返回文件名.)
3.2.3 render(*args, **kwargs): 接受关键字参数或字典作为参数. 返回渲染模板的结果字符串
3.2.4 stream(*args, **kwargs): 接受参数同上, 返回一个TemplateStream对象, TemplateStream做类似生成器的工作.
3.2.5 generate(*agrs, **kwargs): 对于很大的模板, 使用generate接口并不会一次渲染整个模板, 而是返回一个生成器, 每次next的时候, 使用yield方式生成一个模板片段.
3.2.6 module: 是一个TemplateModule对象, 该对象对用于运行时导出模板变量.例如:
t = Template(“{% macro foo() %}42{% endmacro %}”)
t.module.foo()就会返回42
3.2.7 make_module(vars = None, shared = False): 不传递参数相当于module属性. 传递参数功能未知.
3.3 class TemplateStream(gen): 一个模板流, 和python的生成器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但是, 这里可以通过更多项的缓存, 以减少迭代次数., 默认是不支持缓存的, 可以通过enable_buffering()开启缓存
3.3.1 disable_buffering(): 展示输出缓存
3.3.2 enable_buffering(size = 5): 开启缓存, 缓存的项数默认是5, 缓存发生的时机在yielding之前
4 Undefined Types: Environment的构造器中提供了设置接口, 如果在模板中查找不到一个名称或不能访问一个属性的时候, 就会创建一个Undefined对象并返回.
4.1 class Undefined(hint = None, obj = None, name = None): 默认的Undefined类型, 这个undefined类型只能被打印, 遍历, 布尔判断, 其他的任何访问都会引发UndefinedError.
4.2 class DebugUndefined(hint = None, obj = None, name = None): 用来打印返回debug信息的Undefined类型
4.3 class StrictUndefined(hint = None, obj = None, name = None):
5 上下文环境:
5.1 class Context(environment, parent, name, blocks): 用来保存模板的上下文环境变量. 不支持直接创建实例, 因为它是在模板的不同评估阶段自动创建的. Context对象是不可变的, 不可以在parent中修改, 只允许在创建template代码的时候在vars上修改. 模板的filters和全局函数被标记为contextfunction(), 当前活动的context会作为第一个参数被传递给这些全局函数, 并且是只读的.
5.2 上下文环境支持只读的字典操作: get, __getitem__, __contains__, 然而__getitem__失败之后不会发生KeyError, 而是返回一个Undefined对象.
5.3 属性解释:
5.3.1 parent: 一个只读的字典, 其中存放全局变量, 这些变量可能来自另外的Context实例, Enviroment.globals或者Template.globals. 他们都是不可修改的.
5.3.2 vars: 模板的本地变量. 是字典类型, 包含了来自parent的environment和 context functions作为本地的可以从模板修改和导出的变量. 模板将会修改这个字典在评估template的时候, 但是filters和context functions是只读的.
5.3.3 environment: 加载这个模板的environment对象
5.3.4 exported_vars: 这个集合包含所有template导出的名称, 名称的值在vars字典中. 可以通过get_exported()方法获得一个新的导出变量字典.
5.3.5 name: 拥有这个context的模板的加载名
5.3.6 blocks: 一个当前已经映射的block字典. keys是所有block的名字, 值是所有block的注册值. 最后一项是当前活动的block
5.3.7 super(name, current): 渲染一个父级的block
5.3.8 get(key, default = None): 获取模板context中的一项, 如果key不存在, 返回default
5.3.9 get_exported(): 返回一个exporeted variables字典
5.3.10 get_all(): 返回一个完整的context拷贝(包含所有的全局变量)
6 加载器
6.1 所有的加载器继承自BaseLoader, 可以通过继承BaseLoader并重写get_source方法创建自己的加载器.
6.2 class BaseLoader(): 所有加载器的基类….Environment 提供的get_template方法会调用加载器的get_source()加载模板.
6.2.1 get_source(environment, template): 获取模板的源, 文件名和reload帮助器. 接受environment和模板名, 返回一个元组(source, filename, uptodate), 如果加载不到, 可以触发TemplateNotFound异常. 返回的source是模板的unicode或ASCII字符串形式. 文件名必须是真正在文件系统中存在的文件全路径, 如果不是从文件系统加载可以返回None, 最后一个返回uptodate是一个函数, 如果自动reloading允许, 就会在模板的源发生改变的时候自动调用这个方法. 这个函数不接受任何参数, 因此需要在函数中保留一些原来的状态, 可以使用闭包来保存状态. 如果这个uptadate方法返回的是False, 模块就会被重新加载一次.
6.2.2 load(environment, name, globals = None): 甲子啊一个模板, 这个方法从缓存中查找一个模板或调用get_source()加载. 子类可以重写这个方法来改变加载方式.
6.3 其他的jinja2内建加载器:
6.3.1 class FileSystemLoader(searchpath, encoding = ‘utf-8’): 从文件系统加载
6.3.2 class PackageLoader(package_name, package_path = ‘templates’, encoding = ‘utf-8’): 从包中加载
6.3.3 DictLoader(mapping): 从指定字典中加载
6.3.4 FunctionLoader(load_func): 调用指定的函数加载, 该函数返回一个元组tuple(source, filename, uptodatefunc), 其中uptodatefunc同BaseLoader.get_source()返回中的uptodatefunc, 用来在重加载时判断是否需要重加载. 返回False会进行重加载
6.3.5 PrefixLoader(mapping, delimiter = ‘/’): 前缀加载器, mapping是一个字典, {‘loader1’: loader1, ‘loader2’: loader2}, 则加载’loader1/template.html会调用loader1加载器, delimiter是一个间隔字符串, delimiter之前的就会被作为mapping的key获取具体的加载器.
6.3.6 ChoiceLoader(loaders): 接受一个加载器列表, 在加载模板的时候, 如果使用其中一个加载器加载失败就会选用下一个加载器继续加载.
7 公共工具: 用来自定义filter和函数
7.1 environmentfilter(f): 装饰器, 标记为environment依赖的filter, filter会作为filter的第一个参数被传递.
7.2 contextfilter(f): 装饰器, 标记为context依赖filter, 当前context会作为第一个参数被传递给filter.
7.3 environmentfunction(f): 该装饰器被用于标记一个可调用对象作为enviroment的可调用对象,
7.4 contextfunction(f): 该装饰器被用于标记一个可调用对象作为context的可调用对象,
7.5 escape(s): 转换(&, <, >, “)字符成为HTML的安全序列. 返回的是一个Markup对象, 由于Markup是标记为安全的不需要escape的, 所以, 一个串是不可能被二次escape的. 如果需要自动转码, 可以将environment的finalize属性设置为escape
7.6 clear_caches(): 清理缓存的接口.
7.7 class Markup() 标记一个string包含的html/xml是安全的, 不需要escape….
8 异常:
8.1 TemplateError(): 所有模板异常的基类
8.2 UndefinedError(): 模板尝试操作一个Undefined类型的时候触发异常
8.3 TemplateNotFound(name): 模板查找不到的异常, 参数是模板的名称
8.4 TemplateSyntaxError(message, lineno, filename): 模板内部有语法错误的时候触发, message是异常消息, lineno是异常发生的行号, filename是发生异常的模板的文件名.
8.5 TemplateAssertionError(message, lineno, filename): 不懂
9 自定义过滤器: 在模板中使用{{ obj | myfilter(args)}}对应的就会调用过滤器:
def myfilter(obj, args):
pass
9.1 自定义过滤器的注册: environment.filters[‘filter_name’] = filter, 内建的filters可以通过调用environment.filters获取.
9.2 注册为environment过滤器使用装饰器environmentfilter
9.3 注册为context过滤器使用装饰器contextfilter
10 自定义测试: 在模板中使用{% if obj is test_name %}的方式进行测试.
10.1 test返回的必须是True或False.
10.2 test的注册: environment.tests[‘test_name’] = test
10.3 同样可以使用environment.tests获取所有内建的tests
10.4 注册为environment过滤器使用装饰器environmentfunction??
10.5 注册为context过滤器使用装饰器contextfunction???
11 全局名称空间: Environment.globals, 或Template.globals

section 2 Template Designer

1 概要:
1.1 一个模板就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 它可以生成任何基于文本的格式(HTML, XML, CSV, LaTeX 等等), 没有明确的扩展名, .html, .xml 或者其他任何都可以.
1.2 模板包含变量(或表达式), 当模板被评估(解析)的时候这些变量会被替换成值.
1.3 模板有一些标签, 用来控制模板解释时的逻辑.
1.4 模板的语法多是使用Django和python创造的.
1.5 {% %}用来执行语句, {{ }}用来返回一个变量的值.
2 变量:
2.1 可以使用.号来获取对象的属性
2.2 支持切片操作
2.3 如果访问的对象在模板中没有被找到, 就返回一个预定义的Undefined对象.
3 过滤器:
3.1 变量的修改可以使用过滤器.
3.2 过滤器的语法是使用管道操作符|, 过滤器可以多重嵌套使用, 前面的过滤器的返回值将会作为下一个过滤器的第一个输入参数. 这里的管道和linux的管道概念上是类似的, 将前面的表达式的返回值交给后面的表达式(或函数)处理
4 测试: 和filter类似, is前面的值将会被作为test的第一个参数传入, 如果还有其他的参数, test名称后面加空格跟随其他参数, 或者使用方法调用符”()”进行参数的传入.
5 注释: {# #}中间包含注释语句.
6 模板继承: 通过在一个框架模板中定义一些公用的输出, 在通过定义子块block达到代码共享, 这样, 其他的模板继承框架模板, 就不用再写重复的公用代码. 其中的block在父模板中可以有实现, 在子类中通过重写达到多态效果.
6.1 定义block: {% block block_name %} {% endblock %}
6.2 子模板中继承父模板: {% extends ‘base.html’ %}, 这一句告诉模板引擎, 这个模板继承另一个模板, 当解析这个模板的时候, 首先会本地化它的父模板. extends标签如果有则必须是模板中的第一个标签.
6.3 在同一个模板中, 不允许有重名的block
6.4 在模板中, 可以通过self获取自身的引用来调用指定名字的block内容, 例如{{self.block_name }}
6.5 在block中, 如果重写了父模板的block, 又期望显示父模板的内容(当只是对父模板做了一些填充性的扩展需求发生时), 可以使用{{super()}}来显示父模板中该block的内容
7 HTML Escaping
7.1 当从模板生成一个HTML的时候, 会由于变量包含一些HTML标签带来危险.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 手动转码每个变量或者通过默认指定自动转码所有的变量
7.2 Jinja2对两种解决方法都支持, 具体使用哪个根据应用程序的配置, 默认的配置是非自动转码.
7.3 默认使用手动转码的原因:
7.3.1 自动转码会对所有的变量都进行转码, 对于很多的变量实际上是不包含HTML元素的, 也就不会产生安全影响, 这样转码就会对性能带来影响.
7.3.2 变量的安全信息是非常脆弱的, 可能会因为转码和解码导致数据丢失.
7.4 使用手动转码的工作方式:
7.4.1 对于可能包含>, <, &, “等字符的不可靠变量进行转码
7.4.2 转码使用管道调用filter: {{user.username | e}}
7.5 使用自动转码的工作方式: 会对所有未设置为安全的变量进行转码
8 For: {% for user in users %} {% endfor %}: 下面列出for循环块内部可用的变量
8.1 loop.index: 当前迭代索引, 1开始
8.2 loop.index0: 当前迭代索引, 0开始
8.3 loop.revindex: 当前迭代到结束还有多少个元素, 包含当前元素
8.4 loop.revindex: 当前迭代到结束还有多少个元素, 不包含当前元素.
8.5 loop.first: 当前迭代元素是否是第一个元素
8.6 loop.last: 当前迭代元素是否是最后一个元素
8.7 loop.length: 迭代对象一共有多少个元素
8.8 loop.cycle: 返回一个包装的Cycle对象. 该对象描述迭代的当前状态.
9 If: {% if bool_expression %}
10 Macros: {% macro macro_name(args, kwargs) %} 内部可以使用传入的参数, 就像普通的方法的方法体 {% endmacro %}
10.1 Macros的调用: {{macro_name(*args, **kwargs)}} 返回的是定义的macro的标签体内的输出.
10.2 内置属性: 可以在{% macro %}和{% endmacro %}之间使用的属性
10.2.1 varargs: 如果调用时传递的位置参数多于定义的位置参数, 多出的会以一个元组的形式保存在这个变量中
10.2.2 kwargs: 如果调用时传递的关键字参数多于定义的关键字参数, 多出的会以一个字典的形式保存在这个变量中
10.2.3 caller: 调用这个macro对象的call对象, 该对象是一个可调用对象, 可以使用{{caller()}}的方式获取call中的自己输出.
10.3 外部可调用属性: 可以在macro定义外部通过macro_name.field_name调用的属性
10.3.1 name: 获取macro定义的名称
10.3.2 arguments: 获取定义中的所有参数名称, 返回一个元组
10.3.3 defaults: 获取所有定义中的有默认值的参数的默认值.
10.3.4 catch_kwargs: 如果为True表示macro的定义可以接受扩展关键字参数, 也就是可以接受在定义中没有指定的参数
10.3.5 catch_varargs: 如果为True表示macro的定义可以接受扩展位置参数, 也就是可以接受在定义中没有指定的参数
10.3.6 caller: 布尔类型, 表明在macro定义中是否调用了caller()对象
11 Call: {% call macro_name(*args, **kwargs)%}内部可以定义自己的输出{% endcall %},
11.1 用来对macro定义的函数的扩展.
11.2 在调用的时候, 还可以使用参数传递:
11.2.1 在macro定义中调用时, 使用{{call(*args, **kwargs)}}的方式进行调用, 就会把参数传递给{% call %}
11.2.2 在{% call %}中需要接受参数时使用{% call(*args, **kwargs) macro_name(*args, **kwargs) %}
12 Assignments: 为模板指定别名的语法: {% navigation = [(‘index.html’, ‘index’), (‘about.html’, ‘about’)] %}
13 Block: 定义模板中的块
14 Include: 将预定义的模板引入到当前模板中, 语法是{% include ‘template_name’%}, 这个标签没有结束符, 默认会传递当前context到被引入的模板
15 Import: {% import ‘template_name’ as new_name %} 将一个模板引入作为新的变量, 就跟模块的引入相似, 引入后可以使用.点号操作符获取其中定义的macro等元素, 也可以使用from-import语法{% from ‘template_name’ import element_name as new_name %}将模板中的元素引入并赋予一个新的名称. 默认不会传递当前的context到被引入的模板
16 Import Context Behavior:
16.1 {% import ‘template_name’ with context %}, 引入template并传递当前context, 同样, from-import的引入方法也使用with context语法
16.2 {% include ‘template_name’ without context %}, 包含一个template, 但是不传递当前context
17 Expressions:
17.1 “string”引号中间的就是字符串
17.2 42 / 42.23: 直接用数值表示float, int
17.3 [1, 2, 3, 4]: 列表
17.4 (1, 2, 3, 4): 元组
17.5 {‘one’: 1, ‘two’: 2} 字典
17.6 true/false
18 +, -, *, /, **, //, %等数学运算符都支持.
19 逻辑运算符and, or, not也同样支持
20 其他操作
20.1 in 判断元素是否在集合中
20.2 | 管道操作符, 默认使用Apply调用一个方法
20.3 ~ 字符串连接
20.4 ( ) 调用可调用对象
20.5 . 和 [ ]获取属性
21 三元操作: value1 if expression else value2支持
22 内建filter: (对于内建filter的别名, 可以在jinja2的filters.py文件中查找)
22.1 abs(number) 返回一个值的绝对值
22.2 batch(value, lincount, fill_with = None): 接受的value是一个序列对象, linecount表明个数, 最后生成一个列表, 列表个数为linecount, 如果提供的value长度小于linecount, 不足的使用fill_with填充
22.3 capitalize(string): 接受一个字符串, 将其转换为首字母大写, 其他字母小写的形式返回
22.4 center(value, width = 80): 接受一个字符串, 将其至于80的长度中居中, 不足的字符使用空格填充
22.5 default(value, default_value = u””, boolean = False): 返回value指定的变量的值, 如果value是Undefined那么返回default_value指定的值, boolean意义未知
22.6 dictsort(value, case_sensitive = False, by = ‘key’): value为要遍历的字典, case_sensitive指示是否立即加载, 设置为False表示延时加载, by表示以什么排序, 可以通过设置by = ‘value’来以值排序.
22.7 escape(string): 返回一个转码的安全HTML
22.8 filesizeformat(value): 接受一个数值, 返回人易读的文件大小表示.
22.9 first(sequence): 返回序列的第一个元素
22.10 float(value, default = 0.0): 将接受到的value转换成float类型, 如果转换失败返回指定的default值
22.11 forceescape(value): 强制进行HTML转码, 也就是说不检查要转码的字符串是否是标记为安全的,这样可能会发生二次转码
22.12 format(value, *attribute): 类似于字符串格式化’%d %s’这样的功能value是格式定义, attribute不定参数接受占位符代表的值.
22.13 groupby(value, attribute): 按照指定的共有属性将集合进行分组, 返回元组组成的列表, 元组中第一个元素是用来分组的属性的值, 第二个元素是分组得到的所有原集合元素的列表.
22.14 indent(string, width = 4, indentfirst = False): 将接受到的string, 每行缩进width指定的字符数, indentfirst用来指定首行是否缩进.
22.15 int(value, default = 0): 将接受到的value转换成int型, 如果转换失败, 返回default指定的值
22.16 join(value, d = u””): 接受一个序列类型的对象, 向序列中进行插空d指定的字符串返回一个字符串
22.17 last(seq): 返回指定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
22.18 length(obj): 返回序列或者字典的项数
22.19 list(value): 将接受到的value转换成一个list
22.20 lower(string): 将接受到的字符串转换成小写形式.
22.21 pprint(value, verbose = False): 漂亮的打印一个变量的值, 多用于调试, verbose表示是否显示冗长的信息
22.22 random(seq): 接受一个序列对象, 随机返回其中的一个元素
22.23 replace(string, old, new, count = None): 接受一个字符串, 将其中的old表示的子串替换成new指定的子串, 从左到右替换count次, 如果count不指定, 则替换一次
22.24 reverse(value): 接受一个可迭代对象, 返回逆序的迭代器
22.25 round(value, precision = 0, method = ‘common’): 舍去运算, 接受一个值, precision表示精度(小数点后保留几位), method可以取值common | ceil | floor, 分别表示四舍五入 | 进位 | 舍去
22.26 safe(value): 标记传入的value值是安全的, 使用escape转码时不会发生二次转码
22.27 slice(value, slices, fill_width = None): 切片, 接受一个可迭代对象, 返回slices指定的前n个元素, 不足n个使用fill_width指定的对象进行填充
22.28 sort(value, reverse = False): 接受一个序列对象, 进行排序, reverse指定是否逆序
22.29 string(obj): 接受一个对象, 转换成一个string字符串
22.30 striptags(values): 接受一个字符串, 剥离SGML/XML标签, 并且将多个空白字符转换成单空格
22.31 sum(sequence, start = 0): 接受一个序列对象, 返回序列对象的元素和start的总和, 如果指定的序列对象是空的, 就返回start指定的值
22.32 title(string): 将接受到的字符串转换成标题模式, 即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22.33 trim(value): 去掉字符串开始和末尾多余的空白字符
22.34 truncate(string, length = 255, killwords = False, end = “…”): 切断接受到的字符串, 截取前length个字符, 如果字符串比length长, 切断后追加end指定的字符串, 如果killwords = True可以返回, 如果killwords = False不会有任何输出, 不明白.
22.35 upper(string) 把接受到的字符串转成大写
22.36 urlize(value, trim_url_limit = None, nofollow = False): 接受一个url, 转换成一个<a>标签表示的link, 这个link的href为传入的url, innerText是url截取前trim_url_limit个字符, nofollow设置为true时, 会为这个link加入一个属性 rel=’nofollow’
22.37 wordcount(string): 计算string中的单词数
22.38 wordwrap(string, width = 79, break_long_words = True): 返回经过包装的width指定宽度的字符, 也就是说每读取width个字符就会换行. , break_long_words表明在获取到width个字符之后, 如果一个单词还没有结束, 是否截断单词, False将不会截断
22.39 xmlattr(d, autospace = True): 通过接受一个字典, 创建一个SGML/XML属性列表, 例如:
<ul {{ {‘class’ = ‘my_list’, ‘missing’: none, ‘id’: ‘list’} | xmlattr }} />
可以得到输出
<ul class=’my_list’ id=’list’ />
字典中指定的值为none的, 将不会被解析成标签属性.
23 内建测试:
23.1 callable(object): 测试一个对象是否是可调用对象
23.2 defined(value): 测试传入的对象是否已经定义了
23.3 divisibleby(value, num)测试传入的数值是否可以被num整除
23.4 escaped(value): 检查传入的对象是否被转码了
23.5 even(value): 如果传入的对象是even的返回True, 不懂even是什么样的对象
23.6 iterable(value): 检查对象是否是可迭代的
23.7 lower(value): 检查传入的字符串是否都是小写
23.8 none(value): 检查对象是否是空对象None
23.9 number(value): 检查对象是否是一个数字
23.10 odd(value): 检查传入的数字是否是奇数
23.11 sameas(value, other): 检查传入的对象和other指定的对象是否在内存中的同一块地址(同一个对象)
23.12 sequence(value): 检查对象是否是序列, 序列同样是可迭代对象
23.13 string(value): 检查对象是否是string
23.14 undefined(value): 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未定义
23.15 upper(value): 检查一个字符串是否全部大写
24 全局函数:
24.1 range([start, ]stop[, step]):
{% for i in range(10) %}
{{ i }}
{% endfor %}
24.2 lipsum(n = 5, html = True, min = 20, max = 100): 不知道用途
24.3 dict(**items) 根据传入的关键字参数构造一个字典对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