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需求用例分析之七:业务用例之小结

2014-06-08 11:43 211 查看

作者:张克强 作者微博:张克强-敏捷307

RUP虽然对于业务对象建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其本身并没有把业务对象建模(领域模型)、业务用例作为必须的工件。Rational系方法把业务用例作为需求规格说明(SRS)前的推荐工件。

在《编写有效用例》中,业务用例被放在很次要的位置,前面提到云朵和风筝时,科伯恩并没有清晰的指出这是业务用例,相反的还是在系统范围内讨论用例。而且科伯恩还指出了2大“坏消息”。

Dean Leffinwell, Don Widrig所著《软件需求管理用例方法》第2版中的一个小节:何时使用业务建模:业务建模不是我们对每个软件工程工作的推荐。当应用环境是复杂而且横跨多领域,并且许多人员直接参与到系统使用,业务建模带来最大价值。比如,如果你在一个既有通讯交换器上添加一个补充功能,你没有必要考虑业务建模。另一方面,如果你要为GoodAreUs建设订单入口系统,那么进行业务建模为支持问题分析带来好处。

附加说明,《软件需求管理用例方法》书中前文是采用业务用例来进行业务建模的,这与RUP是一样的,此书总共502页,业务建模章节占了8页。

在Frank Armour和Granville Miller的《高级用例建模卷Ⅰ:软件系统》一书中,没有提及业务用例,有意思的是,提出了“发现概念层次的系统用例”,并且与科伯恩利用目标帮助识别用例的方法联系起来了。这与《编写有效用例》其实是一样的观点,《编写有效用例》在前面说明不同目标的用例,并没有提到业务用例,所分析范围其实是在系统范围内,恰是符合此书提出的“概念层次的系统用例”。

KurtBittner,Ian Spence《用例建模》(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3-5-1)中,全书同样没有提及业务用例,其提出描述问题领域和环境的关键概念是必需的,有三种形态:1,简单的文本词汇表;2,正式的领域模型;3,带有图片说明领域模型的文本词汇表。从其说明可以看出,正式的领域模型包括业务用例。



Doug Rosenberg / Kendall Scott 的《UML用例驱动对象建模》(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3-7-1),也即是著名的ICONIX方法,全书同样没有提到业务用例。

高焕堂编著的《USE CASE入门与实例》(2008年出版)全书没有提到业务用例。

徐峰的《软件需求最佳实践》(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08)使用其它方式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没有提到业务用例。

邱郁惠著的《系统分析师UML用例实战》(2010年出版)是一本用例分析入门书,全书没有提到业务用例。

谭云杰的《大象Thinking in UML》第2版,全书有526页,书中前后花费了17页来说明了业务用例,其中提到“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需要从业务用例建模开始”,其17页中的将近一页来是用来说明使用和不使用业务用例模型的理由,核心内容与Dean Leffinwell, Don Widrig所著《软件需求管理用例方法》中的“何时使用业务建模”是一致的。

在某本我不愿意提起书名但口气超大的书中,花了前面的131页来谈业务建模,而后面的需求分析占领101页,是众多用例类书的特例。

在最新的Use-Case 2.0中,业务用例在后半段被提到了一次,重点放在了引入Use-Case Slice。

通过以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业务用例在用例分析中的位置:1,不是必需的;2,可被替代的。

就笔者亲身经历而言,除了在RUP材料与及Rational后续文章中看到较好的业务用例之外,就没有在实际使用中看到过合乎RUP的业务用例。在笔者亲自参与的项目中,都是直接采用用例(系统用例),而在处理复杂并且不熟悉的业务时,绘制流程图、活动图等等来作为理解业务的载体。

更多相关文章

需求用例分析之一:异常流

需求用例分析之二:级别设置

需求用例分析之三:补充规约

需求用例分析之四:业务规则
需求用例分析之五:业务用例之Rational系

需求用例分析之六:业务用例之科伯恩系

需求用例分析之八:用例颗粒度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