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C++

高质量C++编程指南要点

2014-04-15 23:44 281 查看
版权声明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取材于作者一年前的书籍手稿(尚未出版),现整理汇编成为上海贝尔网络应用事业部的一个规范化文件,同时作为培训教材。

由于C++/C编程是众所周知的技术,没有秘密可言。编程的好经验应该大家共享,我们自己也是这么学来的。作者愿意公开本书的电子文档。

版权声明如下:

(1)读者可以任意拷贝、修改本书的内容,但不可以篡改作者及所属单位。

(2)未经作者许可,不得出版或大量印发本书。

(3)如果竞争对手公司的员工得到本书,请勿公开使用,以免发生纠纷。

预计到2002年7月,我们将建立切合中国国情的CMMI 3级解决方案。届时,包括本书在内的约1000页规范将严格受控。

欢迎读者对本书提出批评建议



林锐,2001年7月
-----------------------------------------------------------------------------------------------------------------------------------------------------------------
1、函数考察:

(1)编程风格;

(2)出错处理;

(3)算法复杂度分析(用于提高性能)。

2、试问有多少软件开发人员对正确性、健壮性、可靠性、效率、易用性、可读性(可理解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兼容性、可移植性等质量属性了如指掌?并且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高质量”可不是干活小心点就能实现的!

------------- 第一章 文件结构 -------------

1.1 版权和版本的声明

版权和版本的声明位于头文件和定义文件的开头(参见示例1-1),主要内容有:

(1)版权信息。

(2)文件名称,标识符,摘要。

(3)当前版本号,作者/修改者,完成日期。

(4)版本历史信息。

/*

* Copyright (c) 2001,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网络应用事业部

* All rights reserved.

*

* 文件名称:filename.h

* 文件标识:见配置管理计划书

* 摘 要:简要描述本文件的内容

*

* 当前版本:1.1

* 作 者:输入作者(或修改者)名字

* 完成日期:2001年7月20日

*

* 取代版本:1.0

* 原作者 :输入原作者(或修改者)名字

* 完成日期:2001年5月10日

*/

1.2 头文件的结构

头文件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1)头文件开头处的版权和版本声明(参见示例1-1)。

(2)预处理块。

(3)函数和类结构声明等。

【规则1-2-1】为了防止头文件被重复引用,应当用ifndef/define/endif结构产生预处理块。

在C++语法中,类的成员函数可以在声明的同时被定义,并且自动成为内联函数。这虽然会带来书写上的方便,但却造成了风格不一致,弊大于利。建议将成员函数的定义与声明分开,不论该函数体有多么小。

【建议1-2-2】不提倡使用全局变量,尽量不要在头文件中出现象extern int value 这类声明。

1.4 头文件的作用

早期的编程语言如Basic、Fortran没有头文件的概念,C++/C语言的初学者虽然会用使用头文件,但常常不明其理。这里对头文件的作用略作解释:

(1)通过头文件来调用库功能。在很多场合,源代码不便(或不准)向用户公布,只要向用户提供头文件和二进制的库即可。用户只需要按照头文件中的接口声明来调用库功能,而不必关心接口怎么实现的。编译器会从库中提取相应的代码。

(2)头文件能加强类型安全检查。如果某个接口被实现或被使用时,其方式与头文件中的声明不一致,编译器就会指出错误,这一简单的规则能大大减轻程序员调试、改错的负担。

1.5 目录结构

如果一个软件的头文件数目比较多(如超过十个),通常应将头文件和定义文件分别保存于不同的目录,以便于维护。

例如可将头文件保存于include目录,将定义文件保存于source目录(可以是多级目录)。

如果某些头文件是私有的,它不会被用户的程序直接引用,则没有必要公开其“声明”。为了加强信息隐藏,这些私有的头文件可以和定义文件存放于同一个目录。

------------- 第二章 程序的版式 -------------

2.1 空行

【规则2-1-2】在一个函数体内,逻揖上密切相关的语句之间不加空行,其它地方应加空行分隔。参见示例2-1(b )

2.2 代码行

【规则2-2-1】一行代码只做一件事情,如只定义一个变量,或只写一条语句。这样的代码容易阅读,并且方便于写注释。

【规则2-2-2】if、for、while、do等语句自占一行,执行语句不得紧跟其后。不论执行语句有多少都要加{}。这样可以防止书写失误。

【建议2-2-1】尽可能在定义变量的同时初始化该变量(就近原则)

2.3 代码行内的空格

2.4 对齐

2.5 长行拆分

【规则2-5-1】代码行最大长度宜控制在70至80个字符以内。代码行不要过长,否则眼睛看不过来,也不便于打印。

【规则2-5-2】长表达式要在低优先级操作符处拆分成新行,操作符放在新行之首(以便突出操作符)。拆分出的新行要进行适当的缩进,使排版整齐,语句可读。

2.6 修饰符的位置

修饰符 * 和 & 应该靠近数据类型还是该靠近变量名,是个有争议的活题。

若将修饰符 * 靠近数据类型,例如:int* x; 从语义上讲此写法比较直观,即x是int 类型的指针。

上述写法的弊端是容易引起误解,例如:int* x, y; 此处y容易被误解为指针变量。虽然将x和y分行定义可以避免误解,但并不是人人都愿意这样做。

【规则2-6-1】应当将修饰符 * 和 & 紧靠变量名

【规则2-7-1】注释是对代码的“提示”,而不是文档。程序中的注释不可喧宾夺主,注释太多了会让人眼花缭乱。注释的花样要少。

【规则2-7-2】如果代码本来就是清楚的,则不必加注释。否则多此一举,令人厌烦。例如

i++; // i 加 1,多余的注释

【规则2-7-3】边写代码边注释,修改代码同时修改相应的注释,以保证注释与代码的一致性。不再有用的注释要删除。

【规则2-7-4】注释应当准确、易懂,防止注释有二义性。错误的注释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规则2-7-5】尽量避免在注释中使用缩写,特别是不常用缩写。

【规则2-7-6】注释的位置应与被描述的代码相邻,可以放在代码的上方或右方,不可放在下方。

【规则2-7-8】当代码比较长,特别是有多重嵌套时,应当在一些段落的结束处加注释,便于阅读。

2.8 类的版式

类可以将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其中函数表示了类的行为(或称服务)。类提供关键字public、protected和private,分别用于声明哪些数据和函数是公有的、受保护的或者是私有的。这样可以达到信息隐藏的目的,即让类仅仅公开必须要让外界知道的内容,而隐藏其它一切内容。我们不可以滥用类的封装功能,不要把它当成火锅,什么东西都往里扔。

类的版式主要有两种方式:

(1)将private类型的数据写在前面,而将public类型的函数写在后面,如示例8-3(a)。采用这种版式的程序员主张类的设计“以数据为中心”,重点关注类的内部结构。

(2)将public类型的函数写在前面,而将private类型的数据写在后面,如示例8.3(b)采用这种版式的程序员主张类的设计“以行为为中心”,重点关注的是类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接口(或服务)。

很多C++教课书受到Biarne Stroustrup第一本著作的影响,不知不觉地采用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书写方式,并不见得有多少道理。

我建议读者采用“以行为为中心”的书写方式,即首先考虑类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函数。这是很多人的经验——“这样做不仅让自己在设计类时思路清晰,而且方便别人阅读。因为用户最关心的是接口,谁愿意先看到一堆私有数据成员!”

------------- 第三章 命名规则 -------------

作者:林锐 博士 来源:本站搜集

      

比较著名的命名规则当推Microsoft公司的“匈牙利”法,该命名规则的主要思想是“在变量和函数名中加入前缀以增进人们对程序的理解”。例如所有的字符变量均以ch为前缀,若是指针变量则追加前缀p。如果一个变量由ppch开头,则表明它是指向字符指针的指针。

“匈牙利”法最大的缺点是烦琐,例如

int i, j, k;

float x, y, z;

倘若采用“匈牙利”命名规则,则应当写成

int iI, iJ, ik; // 前缀 i表示int类型

float fX, fY, fZ; // 前缀 f表示float类型

如此烦琐的程序会让绝大多数程序员无法忍受。

据考察,没有一种命名规则可以让所有的程序员赞同,程序设计教科书一般都不指定命名规则。命名规则对软件产品而言并不是“成败悠关”的事,我们不要化太多精力试图发明世界上最好的命名规则,而应当制定一种令大多数项目成员满意的命名规则,并在项目中贯彻实施。

3.1 共性规则

本节论述的共性规则是被大多数程序员采纳的,我们应当在遵循这些共性规则的前提下,再扩充特定的规则,如3.2节。

【规则3-1-1】标识符应当直观且可以拼读,可望文知意,不必进行“解码”。

标识符最好采用英文单词或其组合,便于记忆和阅读。切忌使用汉语拼音来命名。程序中的英文单词一般不会太复杂,用词应当准确。例如不要把CurrentValue写成NowValue。

【规则3-1-2】标识符的长度应当符合“min-length && max-information”原则。

几十年前老ANSI C规定名字不准超过6个字符,现今的C++/C不再有此限制。一般来说,长名字能更好地表达含义,所以函数名、变量名、类名长达十几个字符不足为怪。那么名字是否越长约好?不见得! 例如变量名maxval就比maxValueUntilOverflow好用。单字符的名字也是有用的,常见的如i,j,k,m,n,x,y,z等,它们通常可用作函数内的局部变量。

【规则3-1-3】命名规则尽量与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或开发工具的风格保持一致。

例如Windows应用程序的标识符通常采用“大小写”混排的方式,如AddChild。而Unix应用程序的标识符通常采用“小写加下划线”的方式,如add_child。别把这两类风格混在一起用。

【规则3-1-4】程序中不要出现仅靠大小写区分的相似的标识符。

例如:

int x, X; // 变量x 与 X 容易混淆

void foo(int x); // 函数foo 与FOO容易混淆

void FOO(float x);

【规则3-1-5】程序中不要出现标识符完全相同的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尽管两者的作用域不同而不会发生语法错误,但会使人误解。

【规则3-1-6】变量的名字应当使用“名词”或者“形容词+名词”。

例如:

float value;

float oldValue;

float newValue;

【规则3-1-7】全局函数的名字应当使用“动词”或者“动词+名词”(动宾词组)。类的成员函数应当只使用“动词”,被省略掉的名词就是对象本身。

例如:

DrawBox(); // 全局函数

box->Draw(); // 类的成员函数

【建议3-1-1】尽量避免名字中出现数字编号,如Value1,Value2等,除非逻辑上的确需要编号。这是为了防止程序员偷懒,不肯为命名动脑筋而导致产生无意义的名字(因为用数字编号最省事)。

3.2 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命名规则

作者对“匈牙利”命名规则做了合理的简化,下述的命名规则简单易用,比较适合于Windows应用软件的开发。

【规则3-2-4】静态变量加前缀s_(表示static)。

例如:

void Init(…)

{

static int s_initValue; // 静态变量



}

【规则3-2-7】为了防止某一软件库中的一些标识符和其它软件库中的冲突,可以为各种标识符加上能反映软件性质的前缀。例如三维图形标准OpenGL的所有库函数均以gl开头,所有常量(或宏定义)均以GL开头。

------------- 第4章 表达式和基本语句 -------------

4.3.1 布尔变量与零值比较

【规则4-3-1】不可将布尔变量直接与TRUE、FALSE或者1、0进行比较。

根据布尔类型的语义,零值为“假”(记为FALSE),任何非零值都是“真”(记为TRUE)。TRUE的值究竟是什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Visual C++ 将TRUE定义为1,而Visual Basic则将TRUE定义为-1。

假设布尔变量名字为flag,它与零值比较的标准if语句如下:

if (flag) // 表示flag为真

if (!flag) // 表示flag为假

其它的用法都属于不良风格,例如:

if (flag == TRUE)

if (flag == 1 )

if (flag == FALSE)

if (flag == 0)



4.3.2 整型变量与零值比较

【规则4-3-2】应当将整型变量用“==”或“!=”直接与0比较。

假设整型变量的名字为value,它与零值比较的标准if语句如下:

if (value == 0)

if (value != 0)

不可模仿布尔变量的风格而写成

if (value) // 会让人误解 value是布尔变量

if (!value)

【规则4-3-3】不可将浮点变量用“==”或“!=”与任何数字比较。

千万要留意,无论是float还是double类型的变量,都有精度限制。所以一定要避免将浮点变量用“==”或“!=”与数字比较,应该设法转化成“>=”或“<=”形式。

假设浮点变量的名字为x,应当将

if (x == 0.0) // 隐含错误的比较

转化为

if ((x>=-EPSINON) && (x<=EPSINON))

其中EPSINON是允许的误差(即精度)。

4.3.4 指针变量与零值比较

【规则4-3-4】应当将指针变量用“==”或“!=”与NULL比较。

指针变量的零值是“空”(记为NULL)。尽管NULL的值与0相同,但是两者意义不同。假设指针变量的名字为p,它与零值比较的标准if语句如下:

if (p == NULL) // p与NULL显式比较,强调p是指针变量

if (p != NULL)

不要写成

if (p == 0) // 容易让人误解p是整型变量

if (p != 0)

或者

if (p) // 容易让人误解p是布尔变量

if (!p)



【建议4-4-1】在多重循环中,如果有可能,应当将最长的循环放在最内层,最短的循环放在最外层,以减少CPU跨切循环层的次数。例如示例4-4(b)的效率比示例4-4(a)的高。

for (row=0; row<100; row++)

{

for ( col=0; col<5; col++ )

{

sum = sum + a[row][col];

}

}

示例4-4(a) 低效率:长循环在最外层

for (col=0; col<5; col++ )

{

for (row=0; row<100; row++)

{

sum = sum + a[row][col];

}

}

示例4-4(b) 高效率:长循环在最内层

【建议4-4-2】如果循环体内存在逻辑判断,并且循环次数很大,宜将逻辑判断移到循环体的外面。示例4-4(c)的程序比示例4-4(d)多执行了N-1次逻辑判断。并且由于前者老要进行逻辑判断,打断了循环“流水线”作业,使得编译器不能对循环进行优化处理,降低了效率。如果N非常大,最好采用示例4-4(d)的写法,可以提高效率。如果N非常小,两者效率差别并不明显,采用示例4-4(c)的写法比较好,因为程序更加简洁。

for (i=0; i<N; i++)

{

if (condition)

DoSomething();

else

DoOtherthing();

}

表4-4(c) 效率低但程序简洁

if (condition)

{

for (i=0; i<N; i++)

DoSomething();

}

else

{

for (i=0; i<N; i++)

DoOtherthing();

}

表4-4(d) 效率高但程序不简洁



【规则4-5-1】不可在for 循环体内修改循环变量,防止for 循环失去控制。

【建议4-5-1】建议for语句的循环控制变量的取值采用“半开半闭区间”写法。

示例4-5(a)中的x值属于半开半闭区间“0 =< x < N”,起点到终点的间隔为N,循环次数为N。

示例4-5(b)中的x值属于闭区间“0 =< x <= N-1”,起点到终点的间隔为N-1,循环次数为N。

相比之下,示例4-5(a)的写法更加直观,尽管两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for (int x=0; x<N; x++)

{



}

示例4-5(a) 循环变量属于半开半闭区间

for (int x=0; x<=N-1; x++)

{



}

示例4-5(b) 循环变量属于闭区间

【规则4-6-2】不要忘记最后那个default分支。即使程序真的不需要default处理,也应该保留语句 default : break; 这样做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为了防止别人误以为你忘了default处理。

------------- 第5章 常量 -------------

5.4 类中的常量

有时我们希望某些常量只在类中有效。由于#define定义的宏常量是全局的,不能达到目的,于是想当然地觉得应该用const修饰数据成员来实现。const数据成员的确是存在的,但其含义却不是我们所期望的。const数据成员只在某个对象生存期内是常量,而对于整个类而言却是可变的,因为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不同的对象其const数据成员的值可以不同。

不能在类声明中初始化const数据成员。以下用法是错误的,因为类的对象未被创建时,编译器不知道SIZE的值是什么。

class A

{

const int SIZE = 100; // 错误,企图在类声明中初始化const数据成员

int array[SIZE]; // 错误,未知的SIZE

};

const数据成员的初始化只能在类构造函数的初始化表中进行,例如

class A

{

A(int size); // 构造函数

const int SIZE ;

};

A::A(int size) : SIZE(size) // 构造函数的初始化表

{

}

A a(100); // 对象 a 的SIZE值为100

A b(200); // 对象 b 的SIZE值为200

怎样才能建立在整个类中都恒定的常量呢?别指望const数据成员了,应该用类中的枚举常量来实现。例如

class A

{…

enum { SIZE1 = 100, SIZE2 = 200}; // 枚举常量

int array1[SIZE1];

int array2[SIZE2];

};

枚举常量不会占用对象的存储空间,它们在编译时被全部求值。枚举常量的缺点是:它的隐含数据类型是整数,其最大值有限,且不能表示浮点数(如PI=3.14159)。

------------- 第6章 函数设计 -------------

【规则6-3-2】在函数体的“出口处”,对return语句的正确性和效率进行检查。

如果函数有返回值,那么函数的“出口处”是return语句。我们不要轻视return语句。如果return语句写得不好,函数要么出错,要么效率低下。

注意事项如下:

(1)return语句不可返回指向“栈内存”的“指针”或者“引用”,因为该内存在函数体结束时被自动销毁。例如

char * Func(void)

{

char str[] = “hello world”; // str的内存位于栈上



return str; // 将导致错误

}

(2)要搞清楚返回的究竟是“值”、“指针”还是“引用”。

(3)如果函数返回值是一个对象,要考虑return语句的效率。例如

return String(s1 + s2);

这是临时对象的语法,表示“创建一个临时对象并返回它”。不要以为它与“先创建一个局部对象temp并返回它的结果”是等价的,如

String temp(s1 + s2);

return temp;

实质不然,上述代码将发生三件事。首先,temp对象被创建,同时完成初始化;然后拷贝构造函数把temp拷贝到保存返回值的外部存储单元中;最后,temp在函数结束时被 销毁(调用析构函数)。然而“创建一个临时对象并返回它”的过程是不同的,编译器直接把临时对象创建并初始化在外部存储单元中,省去了拷贝和析构的化费,提高了效率。

类似地,我们不要将

return int(x + y); // 创建一个临时变量并返回它

写成

int temp = x + y;

return temp;

由于内部数据类型如int,float,double的变量不存在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虽然该“临时变量的语法”不会提高多少效率,但是程序更加简洁易读。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