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每周荐书05】《新亚遗铎》(钱穆 著)

2014-03-26 18:33 148 查看
题记:老师推荐的所有书籍,都是老师看过多次并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所以都是自己购买并收藏的书籍。非常欢迎同学们向老师借阅。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

看到新浪博客中一篇博文“钱穆和新亚书院”,忆起自己曾经写过一篇读后感。钱穆先生,中国人的楷模。

本文先发于QQ空间(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18oqn.html)

     大家知道香港有几所大学,如 香港科技大学,以20多年的历史,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排名第一的大学;还有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其实还有一所 香港中文大学,而中文大学,就与本书有关。

    香港中文大学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及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组成,及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NoVU_o5tqNq9z2lQ4V8vHHH8J2QexZQPQzN6Bz-A64EmlX6hcX7CE7Xa-NXKjH8)  新亚书院的创始人之一 及 校长,即为 钱穆先生。钱穆先生在49年的时候,有感于流落到香港的青年求学机会稀少,故而成立了新亚书院,也许我们这代人真的想象不到,新亚书院(一所正规的大学)的艰辛发展之路,以及创始人对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关心与坚持。

    首届学生一共有80来人,4年后毕业的学生是8人。比我们现在一个专业的人还少。而当时新亚书院的老师,都是留学归国的教授。 《新亚遗铎》即为 钱穆校长 在《新亚生活周刊》上发表的演讲与对学子的期待、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研究等。每一篇,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钱穆先生对青年学子的关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和我们面对面的交流。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现摘两篇《新亚遗铎》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新亞學規(載《新亞校刊》第二期,1953)

凡屬新亞書院的學生,必先深切了解新亞書院之精神。下面列舉綱宗,以備本院諸生隨時誦覽,就事研玩。

一、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

二、做人的最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三、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為求學做人之中心基點。對人類文化有了解,對社會事業有貢獻,為求學做人之嚮往目標。

四、袪除小我功利計算,打破專為謀職業、謀資歷而進學之淺薄觀念。

五、職業僅為個人,事業則為大眾。立志成功事業,不怕沒有職業。專心謀求職業,不一定能成事業。

六、先有偉大的學業,纔能有偉大的事業。

七、完成偉大學業與偉大事業之最高心情,在敬愛自然,敬愛社會,敬愛人類的歷史與文化,敬愛對此一切的智識,敬愛傳授我一切智識之師友,敬愛我此立志擔當繼續此諸學業與事業者之自身人格。

八、要求參加人類歷史相傳各種大學業、偉大事業之行列,必先具備堅定的志趣與廣博的智識。

九、於博通的智識上,再就自己材性所近作專門之進修;你須先求為一通人,再求成為一專家。

十、人類文化之整體,為一切學業事業之廣大對象;自己的天才與個性,為一切學業事業之最後根源。

十一、從人類文化的廣大對象中,明瞭你的義務與責任;從自己個性稟賦中,發現你的興趣與才能。

十二、理想的通材,必有他自己的專長;只想學得一專長的,必不能備有通識的希望。

十三、課程學分是死的,分裂的。師長人格是活的,完整的。你應該轉移自己目光,不要僅注意一門門的課程,應該先注意一個個的師長。

十四、中國宋代的書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現代的大學教育是課程中心。我們的書院精神是以各門課程來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傳授各門課程的。

十五、每一個理想的人物,其自身即代表一門完整的學問。每一門理想的學問,其內容即形成一理想的人格。

十六、一個活的完整的人,應該具有多方面的智識,但多方面的智識,不能成為一個活的完整的人。你須在尋求智識中來完成你自己的人格,你莫忘失了自己的人格來專為智識而求智識。

十七、你須透過師長.來接觸人類文化史上許多偉大的學者,你須透過每一學程來接觸人類文化史上許多偉大的學業與事業。

十八、你須在尋求偉大的學業與事業中來完成你自己的人格。

十九、健全的生活應該包括勞作的興趣與藝術的修養。

二十、你須使日常生活與課業打成一片,內心修養與學業打一片。

二十一、在學校裏的日常生活,將會創造你將來偉大的事業。在學校時的內心修養,將會完成你將來偉大的人格。

二十二、起居作息的磨鍊是事業,喜怒哀樂的反省是學業。

二十三、以磨鍊來堅定你的意志,以反省來修養你的性情,你的意志與性情將會決定你將來學業與事業之一切。

二十四、學校的規則是你們意志的表現,學校的風氣是你們性情之流露,學校的全部生活與一切精神是你們學業與事業之開始。敬愛你的學校,敬愛你的師長,敬愛你的學業,敬愛你的人格。憑你的學業與人格來貢獻於你敬愛的國家與民族,來貢獻於你敬愛的人類與文化。

錢穆: 知識﹑技能與理想人格之完成

     --本院第十七次月會舉行藝術專修科第一屆畢業授憑講演辭

……

  學校教育﹐縱說抱有如可般的理想﹐但就實施上言﹐主要還只是傳授知識與訓練技能。使來學的人﹐不知的知了﹐不能的能了﹐那便是教育功能﹐論語裡子夏說: 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不知求知﹐不能求能﹐學問之事﹐大體說來﹐如此也就完了。但諸位當知﹐此知與能之背後﹐必有一主體﹐此主體便是那學者﹐便是諸位之自身。諸位來學校﹐日有長﹐月有進﹐從前不知的﹐現在是知了﹐從前不能的﹐現在是能了。諸位當知﹐一切新知新能﹐是全會影響到那知與能者之主體﹐全會無形中變換那求知求能者之全人格的境界與內涵的。換言之﹐一人之知能增進﹐便該是那人之品格提高。

  新亞的教育宗旨﹐常以倡提人文精神為主。試問人文精神何嘗能離開了知識與技能?那裡有無知無能的人文精神?諸位來校學藝術﹐講堂教授﹐只是教諸位知道些畫理與畫法﹐訓練諸位如何下筆畫中畫與西畫﹐但學校的教育精神﹐則並不在這些上﹐更要則在諸位各自之全人格上。學校不僅希望諸位懂畫能畫﹐更主要在求諸位各自能成為一理想上完美的人。就諸位之所學言﹐亦可說﹐乃在希望諸位能成為一理想上完美的藝術家。但試問﹐那有不懂藝術不能藝術的藝術家呢?

  近幾年來﹐本校各系教授﹐都要在提高各科的程度和加嚴各科的訓練上認真努力﹐盼諸位仔細了解此中的意義﹐莫認為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是一件可輕視的事。

  但知識技能﹐範圍極廣﹐勢需各就才性所近﹐各自向一較為專門的目標而前進﹐庶可朞其有成。學校分科用意便在此。但諸位又當知﹐各門學問﹐其實是相通的﹐並非可以分門各別﹐不相照應的。而且任何一門學問之背後那一個主體﹐則同樣是一人﹐那更是相通的。任何人﹐同是生長在同一的社會中﹐同是呼吸沉浸在同一的文化體系中﹐則更是相通的。因此包圍在各項專門知能之外﹐滲透在各項專門知能之內﹐是有一個共通的大境界﹐共通的大原理的。我們學問的教育宗旨﹐一面常講人文精神﹐一面又總要提到文化意識﹐也就為此。

  諸位瞭解得此意義﹐便知學問之困難處﹐而那些困難﹐則待諸位自己去克服。從前有一故事說﹐仙人呂洞賓﹐能點鐵成金﹐他遇到一乞丐﹐把一塊泥土用手指一點成了金﹐給那乞丐﹐但乞丐不要那金﹐卻要呂洞賓那手指。諸位來學校﹐學校所能盡的責任﹐則只在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上﹐那些知能﹐縱有價值﹐也僅像一塊塊黃金。什麼是能點鐵成金的那手指呢?諸位當知﹐諸位之自身﹐諸位自己所修養鍛練出的諸位之品格﹐才是那點鐵成金的手指呀!

  人常說﹐因他有好的藝術作品﹐他才出名成為一藝術家了。因他有好的文學作品﹐他才出名成為一文學家了。但就實際言﹐正因他先有了文學藝術的修養﹐才能有好的文學藝術作品之完成。換言之﹐先該有此品格﹐才能有此成就與表現。從一切知識與技能來訓練出一個人。有了這一人才能再從這一人的身上來發現出新知識與新技能。我們不能盼望從知識生知識﹐從技能生技能﹐主要中心還在人。再就藝術言﹐從藝術之欣賞到鑑別到批評到創造﹐一切關於藝術之知與能之背後會有一人之存在。若沒有了那人﹐試問有何藝術可言。有好些青年﹐在學校中﹐未嘗沒有好的成績﹐但一出了學校﹐就平常了﹔也有好些青年﹐在學校時﹐像是平常﹐但出了學校﹐卻逐漸露頭角﹐顯得與眾不同了。正因有些青年﹐在學校時﹐只知道接受呂洞賓所給與的那黃金﹐而有些青年﹐則懂得討乞呂洞賓那手指。

  因此﹐每一個青年在學校﹐應知有四件重要的法寶。首先第一件是知識﹐此一件法寶﹐一半得自教授之傳授﹐另一半須由自己去探討。第二件法寶是技能﹐此一件法寶﹐則幾乎全須賴自己練習。第三件法寶是自己的品格﹐這一法寶﹐更需要自己修養﹐自己鍛練﹐而且與第二法寶不同﹐因其不能與人以共見﹐只藏在自己內心自知之。第四件法寶是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一件法寶﹐更無憑據﹐無把握﹐有待於出了學校以後之逐步努力﹑逐步完成。諸位要能建立理想﹐便該從廣大的知識中覓取。諸位當知﹐任何一專門學者乃及一普通人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理想乃及學術理想﹐全需在社會大群之現實境况與文化大體系之繁複機構中而有其意義與價值的。我們學校之教育宗旨﹐重在人文精神﹐便是要諸位從認識第一件第二件法寶知識與技能之修習外﹐進而獲得第三第四件法寶﹐即自己人格之鍛練﹐與自己理想之建立。

  所謂人生理想﹐雖是各別的﹐仍是共通的。主要不過要大家好好地做一人做一能在社會人群﹐文化體系中能盡自己的職分﹐能對社會人群文化大體有貢獻的人。從這一層說來﹐職業即是事業﹐事業即是出路﹐私人生活不成為問題。當知知識技能乃至品格理想﹐這四件法寶﹐是全不能把經濟價值來加以衡量的。出了學校以後各人的經濟情況﹐那全是些機緣與際遇﹐那些是全不可以預見預測的。因此諸位來入學校﹐選習課程﹐全該各就自己才性所近﹐由各自的興趣來完成各自的志願﹐這才是一條可以達到的途程。若先橫梗了一種經濟計較﹐認為某種知識技能可以有好出路﹐可以獲得好報酬﹐朞望好待遇﹐那就大錯特錯了。

  藝術這一門﹐尤易得我上面所提出的種種理論﹐所以我特別要乘今天這一機會來講這些話﹐尤其是我們所以必要在學校中來添設藝術這一門﹐必要在兩年的藝術專修之外來增設四年完整的藝術系之用意所在。我們希望我們全體同學共同能瞭望這一番話。

  ……

  (原載「新亞生活雙周刊」第一卷第十八期﹐一九五九年三月十六日。摘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