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淘宝技术这十年》 之读书杂谈

2014-03-25 20:18 411 查看

1 引言

1.1 互联网企业

一家互联网企业要发展,可能需要这么几个要素(排名不分先后):市场契机,好的产品,优秀员工,互联网文化
阿里巴巴,在淘宝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随着网购的兴起,淘宝应运而生,一大批优秀人员加盟淘宝,在马云这位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领袖带领下,淘宝逐渐成为了阿里的代名词,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家优秀互联网企业。
本文是作者阅读《淘宝技术这十年》(以下简称《淘十年》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注:后文中,在指代企业时,淘宝=阿里

2 互联网绝招:唯快不破

2.1 拥抱变化 唯快不破

当下,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快鱼吃慢鱼”。这样的理念,对于淘宝来说,初创的时候就已经深刻领会并用于实践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淘宝的领先,不仅是业务内容的领先,更是企业精神的领先。所以,淘宝能够做大做强,也就理所当然了。
需要说明的是,从《淘十年》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无论是马云亲自组建淘宝团队,还是“我的淘宝”上线时,马云的亲自体验;无论是某个牛B的人过苦B的生活,还是一群人封闭开发多个月;无论是技术大牛的技术创新,还是大牛转岗转职。这其中,开发快、调整快、管理快:“快”不是个人标签,而是团队特征。所以,一个企业如果要想互联网转型,仅仅对员工“提效”是不够的。

2.2 淘宝初创

2.2.1 快速开发在互联网的市场里面,产品的可复制性、可替代性很强。能够快人一步,先入为主加上后续的持续快速改进,是产品在竞争中制胜的一大法宝。
怎样在开发过程中快呢?特别对于那些陌生领域?淘宝的经历如下:
淘宝初创的时候“创业团队的成员:三个开发工程师(虚竹、三丰、多隆)、一个UED工程师(二当家)、三个运营工程师(小宝、阿珂、破天)、一个经理(财神),以及马云和他的秘书。当时对整个项目组来说,压力最大的就是时间,为什么时间这么重要呢?火云邪神先生说过“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eBay和易趣在资本方面正打得不可开交,我们是趁虚而入的,等他们反应过来就危险了。那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网站从零开始建立起来呢?”
淘宝是5月10如上线的。“2003年4月7日到5月10日,这之间只有一个月时间。要是你在这个团队里,你怎么做?不是“抄一个来”,我们的答案是――“买一个来”。买一个网站显然比做一个网站要省事”。
可以看出,对于初创产品的开发,淘宝采用了“买+改造”的方式。
在中国,白手起家、从零开始而后取得成功的人被放大,放大到大家认为这样才是成功的典范。但是现在,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所有东西如果都是强调白手起家(当然,有足够的底蕴和资源也是可以这么干的),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骑牛追马,最终结果就是对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所以,对于产品,特别是互联网网产品,如果有可以借鉴的,而且自己又不熟悉的东东,就大胆的参考吧。
简而言之,有了好点子,就快速开发出一个产品。
2.2.2 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用户是上帝”,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生命线。
产品要从idea变为有生命力的产品,仅仅靠市场、研发人员琢磨,是做不好的。必须用市场来检验,必须用户来用,来“说三道四”,产品才能逐渐成长。所以,关注用户需求的收集和快速响应,是互联网企业的一大特征。
淘宝在初创的时候,即进行了运营策略的讨论。“老马要求所有的员工都去论坛上回答用户的问题”。
“他们回答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快速响应着用户的各种需求”
“如果是技术上能解决的,几个人商量一下,马上就开发、测试、发布上线。”
2.2.3 快速推广在互联网里面,信息是海量的。如何让用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用户识别你的产品,宣传和推广就尤为重要了。淘宝的策略就是“砸钱”。
“eBay买断了新浪、搜狐、网易的电子商务类型的广告,签署了排他性协议,切断了淘宝在这上面做广告的路子。大路不通,我们就独辟蹊径,上网比较早的人应该还记得那些在右下角的弹窗和网站腰封上一闪一闪的广告,“淘宝网”几个字总是如影随形地出现在任何中小型网站上。市场部那位到处花钱买广告的家伙太能花钱了,一出手就是几百万元,他被我们称为“大少爷”。”

2.3 拿来主义&自力更生

2.3.1 人要做顶尖产品,需要有顶尖的人才领衔。当然,一个好汉三个帮,除了顶尖人才,还需要人才团队。
顶尖人才,我们称之为牛人。
一个有追求的牛人,可以引领团队在技术方面不断前进。这个牛人可以自己培养。但是,如果企业暂时没有,市场又要求企业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研发实力,从外面招聘牛人更为合理。
人才团队里面,我们需要的是有追求的人。他们可以帮助牛人完成任务,可以在牛人的带领下逐渐成长为牛人。《淘十年》的作者,就是从一个学习java不到三个月的菜鸟,一路跟随牛人,最终也成长为牛人的。
互联网企业,在人才方面,既有拿来主义,也有自力更生。
拿来主义,是为了快速解决问题,自力更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换句话说,互联网企业不完全依赖于外部招聘牛人,但是欢迎外部招聘。一切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与此同时,这种企业对自己培养牛人,也十分关注。从系统思考的角度而言,这种企业迅速引入症状解,努力实现根本解。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能够快速形成高端战斗力。拉开与其他企业的距离。
《淘十年》中,可以看出在淘宝这个很牛的产品后面,有一群牛人,这些牛人,有自己培养的,也有从外面招聘的:
“在2003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已经有一支很强大的DBA团队了,有鲁国良、冯春培、汪海(七公)这样的人物,后来还有冯大辉(@fenng)、陈吉平(拖雷)。这样的人物牛到什么程度呢?Oracle给全球的技术专家颁发一些头衔,其中最高级别的叫ACE(就是扑克牌的“尖儿”,够大的吧),被授予这个头衔的人目前全球也只有300多名(公布名单的网址为: http://apex.oracle.com/pls/otn/f?p=19297:3),当年全球只有十几名,而阿里巴巴就有4名” “有个架构师周悦虹,他在Jakarta Turbine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扩展,打造了一个阿里巴巴自己用的MVC框架WebX ( http://www.openwebx.org/docs/Webx3_Guide_Book.html )”
“LVS的创始人章文嵩博士带人搭建了淘宝自己的CDN网络”
2.3.2 技术坚定的使用铁锤、凿子,从零开始把山打通,这叫做愚公移山,在互联网时代,是不太提倡的。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善于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只要有的话),快速向上攀登。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用好开源产品,基础商用版本;当然,也提倡开源自己的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工具(根据人才储备、开发效率等来选择),例如开发语言的选择。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技术方面就必须依靠自力更生。因为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站在世界之巅,你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代表全人类的一次探索,你在技术方面已经没有可以“拿来”的东西了。与此同事,因为互联网的产品通常是智慧聚集型产品,高度依赖人们集体的创造性活动。这种集体创造性活动,往往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且不能简单的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得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你要做一个世界级的产品,光有钱,是不行的。
选型JAVA时:“Java是当时最成熟的网站开发语言,它有比较良好的企业开发框架,被世界上主流的大规模网站普遍采用。另外,有Java开发经验的人才也比较多,后续维护成本会比较低”
“是请Sun公司的人”
“eBay的系统刚刚从C++ 改到Java,而且就是请Sun的工程师给改造成Java架构的,这下你懂了吧?他们不仅更懂Java,而且更懂eBay”
“随着淘宝网的发展,在不久以后,钱已经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了。花钱买豪华的配置,也许能支持1亿个PV的网站,但淘宝网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到了10亿个PV怎么办?到了百亿怎么办?在几年以后,我们不得不创造技术,解决这些只有世界顶尖的网站才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很缺乏属性数据,尤其是数码类。从哪里弄这些数据呢?我们跟“中关村在线”合作,拿到了很多数据”
TDDL “因为B2B的人搬到滨江去了,交流十分不畅,所以最后只是做了拿来主义,没有对开源的Amoeba和当时的Cobar有所贡献。”
下面这个图,进一步说明了拿来主义和自力更生的时机和收益。



2.4 聚焦&发散

阿里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员工,目前的重点产品: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可以看出,阿里的业务范围非常聚焦。
“淘宝网运行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加入,也开发了很多优秀的产品,例如,商品的类目属性、支付宝认证系统、招财进宝项目、淘宝旅行、淘宝彩票、淘宝论坛等,甚至在团购网站风起云涌之前,淘宝网在2006年就推出了“团购”的功能。在这些产品和功能的最底层,其实还是商品管理和交易管理这两大功能。”
喜欢足球的人都知道,一支优秀的队伍,善于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情况。要做到以多打少,这支队伍需要长期的磨练,在整体队形保持,无球跑动,站位和传接球,抢断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修炼。当两只优秀的队伍碰到一起的时候,如果另外一支队伍能够全场保持局部地区的以多打少,那基本上,这支球队的胜率会比较高。
在商场,在战场,也是如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是取胜的一大法宝,而且往往可以达到以弱胜强。同理,分兵冒进,则有可能被对手蚕食,甚至包饺子,直至全军覆灭。
在互联网市场,对手众多,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根据自己的特征,集中有限的资源,聚焦重点领域,是关乎企业成败的关键问题。
从《淘十年》可以看出,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2.5 “野蛮生长”

聚焦是战略,“野蛮生长”是细节。一个互联网新品,大反向定了之后,具体怎么去发展,怎么一步步走,也许也可以借鉴(借鉴国外的),但是很大一部分需要自己去摸索。也就是所谓的“试错”,所谓的“野蛮生长”。野蛮生长实际上就是快速试错,最关键的是,公司要有对这种行为的包容。一般而言,野蛮生长的创新性比较强。从某种程度来说,微信可以说是野蛮生长的结果(当然,微信是另一家的)。
在产品发展的初期,我们需要特别鼓励野蛮生长(不要和“聚焦”冲突)。
在《淘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产品的初创期,“很多产品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做的项目包括:
担保交易
旺旺&旺旺表情
聊天室(挂掉)
社区团购(挂掉)
我的淘宝(全面使用Ajax,技术先进,仍然挂掉)
招财进宝
所以,对于一家具有互联网精神的企业,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要敢于尝试,即使出错,也是经验的积累。出错了,快速撤退即可。

3 互联网精神:自由、开放、共享

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管理最关键的是,如何长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的努力和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细读本书,我发现有阿里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

3.1 自由

3.1.1 侠客文化淘宝通过两个方式,
淘宝通过“花名”,将团队等级模糊化,让每一个人都点燃心中的“侠客梦”,在一种自由的氛围中,快乐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当然,这也是互联网企业推崇的方式。因为在互联网企业里面,在团队管理方面的目标就是形成自组织团队。
上下级之间的称呼,有以下几种:
1) 称呼全名,
2) 称呼名
3) 称呼职位:称呼某经理,某部。
像阿里这样,每个人都取个花名,既亲切又不存在颠倒上下级的问题,且模糊了上下级的关系,便于工作的开展,也便于工作的变动(例如,从A岗位到B岗位,其他人对你的称呼还是一样的)。通过阅读本书,只有一个被称呼为X总,那就是马云。这个细节,也从一定程度上面体现了马云在阿里的地位――马云就是阿里的神。
3.1.2 弹性工作这个内容,来源于中兴E员的文章(参考上一节中的链接)
“早上8点50的阿里食堂、就餐员工还是寥寥,晚上6点之后的阿里园区到处灯火通明。弹性工作制,不用打卡。淘大的一名员工说:昨天心情很不好,我就去健身房健身了。”
弹性工作,实际上适合于智慧型劳动的团队管理,特别是软件研发。对于软件研发的劳动成果,可以管,但是管不出精品,必须靠激发,必须靠向心力和吸引力。
3.1.3 管理在管理方面,一方面通过放权,让下层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另一方面,管理做到足够的扁平化,是的管理的效率很高;此外,淘宝通过员工评价这个工具,让管理者不“乱来”
决策权下放:
从《淘十年》中几个失败的项目来看,领导的领导,对于产品的方案,技术选型不过分关注,充分放权,让项目团队自己决策。即使项目失败了,也不批评。我以为:淘宝的管理充分相信自己的员工是竭尽所能在做事情的。所以,甚少批评。
基层人员具有决策权,比如说中谈到“淘宝”这个名称的来历:
“在上线的时候需要给这个网站取个名字,……这时候,美女阿珂提供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淘宝”。……。于是这个大名就定了下来,淘宝网横空出世了。”
管理扁平化:
“2003年4月7日,马云在杭州成立了一个神秘的组织。他叫来十位员工,要他们签了一份协议,这份协议要求他们立刻离开阿里巴巴集团,去做一个神秘的项目”
员工评价:
《淘十年》中,员工可以直接评价公司管理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管理层自身的不断提高。

3.2 开放

开放是一种态度。大胆使用新的开源产品,是企业开放的一种表现:
“我们最核心的系统已经摆脱了商用软件,完全基于开源软件和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所以说,开源软件对我们帮助非常大。”
2010年“这一年另一个重大改变就是更多的人对开放的价值有所认同,淘宝从一个部门的开放走到了淘宝公司的开放”
目前,淘宝的“开放平台”日渐成熟,在开放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3.3 共享

3.3.1 共享与企业影响力企业影响力有两种:1)由企业资源量确定的2)由企业贡献量(特别是无偿贡献)确定的
对于第一种,比较好理解,就是某企业拥有较大的企业规模,较大的资金量,较大的市场份额等,能够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甚至能够影响国家决策。
对于第二种,国外的企业很多,其中代表企业是google,对android的开源,对分布式研究的开源,对促进其他企业乃至全球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种企业,大家羡慕;第二种企业,大家尊敬。
而阿里,正在朝着第二种企业大踏步发展。
l 关键技术开源
l 组织行业年会(阿里嘉年华)
l 鼓励员工探索、实践、分享
“我们现在也把我们自己的一些软件开源出来,回馈社区,包括TFS、Tair、WebX、TEngine等。我们的淘蝌蚪平台上已经有了一百多个开源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是淘宝工程师的,也有很多是外面的工程师贡献的。我相信国内的开源环境会越来越好。”
3.3.2 共享与员工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需求模型,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参与一个改变世界的项目,做一个对其他人有帮助的开源产品,都是自我实现的渠道。
通过推动共享(博客,开源产品,行业会议),淘宝的员工收获业界的认可与尊敬,淘宝员工在个人价值实现方面获得极大的满足,这种满足是简单用金钱买不来的。
所以我们看到,google,facebook,淘宝这些企业,都非常推崇对外共享。
3.3.3 企业大学除了对外共享,淘宝也非常注重对内共享。为此,组建了专门的企业大学。
《淘十年》作者有几年的时间专门做这个,课程有:
“《云计算系列》《海量存储系列》《Oracle系列》《MySQL系列》《操作系统系列》《小众语言系列》《JVM系列》《Java内存调优》《搜索技术系列》《广告技术系列》等。也根据这两年公
司技术战略的几个关键词:稳定、性能、成本、用户体验,开发出了《稳定性系列》《性能优化系列》《用户体验系列》课程。还根据日常的热门技术做出了《秒杀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双十一背后的技术体系》一道又一道的技术大餐。”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作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干货课程:
另外,他们对好课程的要求,值得借鉴
“在得到老板们的支持之后,我们开始花重金在内部悬赏这样的课程,把某项技术讲透,需要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需要有良好的课程设计和授课技能。”

4 互联网员工:人・工作・生活

这部分不做展开。就讲几个案例。在淘宝,是希望可以把“人・工作・生活”平衡好的。
淘宝UED写博客时的插画(画外音:这得有多热爱自己的工作啊)



本书中,做技术的二当家不久就实现了自己的一个目标:用宝马(X5当座驾)
本书中,牛叉人物:多隆,淘宝创始人之一,淘宝第一个程序员,现在仍然在写程序
“子柳:你很早就是一个研究室的主任,能够带队开发。但你在淘宝是没有下属的,为什么?正祥:我在微软和百度也没有下属,我最大的长处是做技术,管理方面比我擅长的人有很多,那就让他们管吧,呵呵。管理对我来说实在是一项艺术,我还是更偏技术。“
淘宝的工作环境









简而言之,淘宝尽可能提供可以促进效率提升的工作环境
支持员工在技术线上长期发展,并获得匹配的收入
鼓励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从牛叉人物的采访来看,都提到了家庭的细节)
“子柳:你在工作上一直很忙,我也看到你经常在微博上秀生活照,能描述一下你业余时间是什么样子的吗?正明:主要是带孩子玩,我比较喜欢孩子,当然家里的事不是我做主,我主要负责陪玩,呵呵。”
有压力,有付出,有回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