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法正(3):扫黑

2014-03-19 17:23 218 查看
  然而,关于法雄霸道、严厉的各种信息在平氏警界内部也流传甚广。据说,法雄还经常半夜到当地的派出所搞突然袭击,如果没人值班,第二天派出所所长立刻会被叫去“收拾”。

  法雄的做法让手下又敬佩又惧怕。平氏警界分为两坨人,一坨人认为法雄作风霸道,他搞的那套累死人。另一坨人认为他工作能力强,从严治警,身先士卒,甚至亲自参与做尸检,把民警的工作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不管怎么说,乱耍乱整的警察少了,以前的警察朋友经常约出来耍的,现在都约不出来了。

  用法雄的话说,这一套打黑思路就是:内除积弊,外销积怨。

  这八个字概括的很清楚,法雄把积弊和积怨分得很清楚,老百姓的怨就是来自于警察执法不公,恨警察。他敢拿警察开刀,老百姓都非常敬佩。

  但也有人担心,法雄这样的扫黑方式容易陷入“光杆司令,单兵独战”的状况,使得下属和法雄之间形成一种距离感。这样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这是后话,暂时不表。

  总之,法雄扫黑的支持率在当地节节飙升。很多人给法雄写信,称“别的做不了,就想为法雄盖一座精神支柱”。还有不少外地的百姓闻讯赶来,力邀法雄前往他们的家乡扫黑。

  法雄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法雄的出色表现,得到了南阳太守鲍德的器重,于是向皇上上书举荐。皇上知道后,就下旨提拔,法雄仕途从此平步青云。

  东汉永初年间,天灾不断,加之官府的苛捐杂税仍然繁重,被逼的走投无路的人民当中出现了一个名叫张伯路的人,此人于公元109年在山东率3000人起义,他们活跃在海上。山水交错,湖河相连,港汊纵横,气势磅礴。那架势,分明是后来水泊梁山的翻版。

  张伯路自称将军,攻打沿海七郡,杀郡守、县令长等。由于声势越来越好大,皇上也开始把这事摆上了议事日程,给当成了一块心病,欲除之而后快。

  由于沿海的民众纷纷响应,再加上官府无能,张伯路的队伍渐渐壮大,打得官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一时朝野巨惊。当时法雄已经担任青州刺史,朝廷就派他和御史中丞王宗一起讨伐张伯路。

  就这样打了几年,经过数次征剿,法雄果然了得,大破张伯路,对方死的死,伤的伤,有被砍了脑袋的,也有掉到水里淹死的。张伯路的军队已经奄奄一息了。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法雄的韬略,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用的战船比对方要好的多。

  在我国古代,各朝代的水军战船代表了那个时代造船业的、发展水平。法雄人马所用的古战船,从性能上看就比张伯路的好很多。在快速性、适航性、抗沉性等方面都有其优势之处。

  

法雄战船的船型瘦长,长宽比近似5:1。加上流线型的尖头阔尾,船壳光滑,阻力小,其快速性显然更好。

  除此之外,法雄的正规军指挥的通讯设施已初具规模。水军驶航、驻泊、作战均有明确号令。战船进发、锚泊必须按照次序;白天使用金、鼓和不同颜色的旗帜,夜晚则以旗帜和“炬火”配合使用,这可说是信号旗和灯号的雏形。

  有了这些对比,就不难发现正规军比狗刨出来的野路子要有多么明显的优势。

  眼看胜利果实已成囊中之物,这时候,朝廷下了旨意,招安吧,就别打了,可以给你一个重新做人,效忠皇上的机会。

  但是,张伯路怎么看都觉得这种赦免没有诚意,因为对面那些军队还是武装到牙齿的模样,并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啊。

  这阵势,哪里像是招安的啊?也没见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迹象啊?不是鸿门宴就阿弥陀佛喽!

  张伯路犹豫再三,不敢投降,就这么耗着吧。

  王宗看对方这么不识好歹,就火不打一处来。

  他跟法雄商量:这些刁民这么不听招呼,敬酒不吃吃罚酒,要不不招安了,干脆斩草除根吧。

  法雄说了一番话:“不然。兵,凶器;战,危事。勇不可恃,胜不可必。贼若乘船浮海,深入远岛,攻之未易也。及有赦令,可且罢兵,以慰诱其心,埶必解散,然后图之,可不战而定也。”

  这意思是说,行兵打仗都不是什么好事,没人愿意这么干。咱们也没有必要得理不饶人,真把他们惹毛了,一跑到深岛里头,咱们也不好进攻啊。再想抓他们就不容易了。既然有了赦令,就先不打了,等他们放松警惕以后,就成了散兵游勇了,咱们也就不战而胜了!

  也是啊,既然可以守株待兔,又何必穷追猛打!

  王宗连连点头,也觉得法雄言之有理,就收兵回营了。

  目睹此景,张伯路果然不出法雄所料,也就退守回海岛暂避风头。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