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发多少工资才能留住人才?

2014-03-10 16:46 204 查看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马云眼中的薪酬绩效”:   1、核算的是KPI数据,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东西;   2、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3、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力;   4、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5、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价值。   一、现状问题:   1、为什么很多企业花了很多钱做广告营销,顾客却不买账?   2、为什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开发客户,客户却还是越来越少?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投钱做广告、找客户,越是一种浪费,我们的利润为什么越来越低,越来越少?因为我们的浪费越来越大!   可是,如果不做营销广告和客户开发,我们直接就会死掉!   继续这样做无效的广告和客户开发,我们将痛苦地慢慢死去!   二、问题根源:   1、我们中国大多中小企业,只靠一条腿走路,过于重视营销,忽视人才培养和激励;   2、因为没有好的人才,所有没有好的营销创新模式,只会模仿他人;   3、为什么没有好的人才?因为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育和团队的建设。   如何才能实现强有力的竞争力呢?   那么,你一定要一口气把本文读完!   因为,我将在本文重点让大家“认识绩效管理”和“如何做KSF薪酬绩效模式”?   让薪酬回归激励本质,激励员工实现自动自发,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认识绩效管理   我想通过三句话来让大家重新认识绩效管理:   第一句话: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一切的经营活动最终都是为了绩效!   我们很多企业,只会关注业绩,认为有了业绩就有了一切,很多管理者也用业绩来盖住企业内部的很多问题,当业绩好的时候,内部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内部的浪费也是正常。   但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多问题就浮出来了,有业绩,我们可以暂时的活得不错,但是我们不能走远,因为市场不断地发生变化,竞争也就不断地发生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只能做大,却不能做强,只能走好,却不能走远的原因!   绩效是什么?   绩:就是成绩和业绩;   效:就是成效、效益!我们追求的是有成效、效益的成绩和业绩。   我认为绩效就是:人效、坪效、产效、品效、客效、财效,6效合为绩效!(注:坪效是台湾经常拿来计算商场经营效益的指标, 指的是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   而目前很多企业只追求了财效,却没有做好另外5效,注定不能走远!   第二句话:企业没有绩效管理,就谈不上管理   看看你的企业有没有这些问题?   1、管理者都不看内部管理报表?   2、管理者都不愿意做数据分析?   3、有制度,却总是被人情所取代?   4、有目标,却没有目标管理?   5、有考核,却流于形式?   6、有考评,却由上级主观决定?   如果没有做绩效管理,企业的管理就会变成以上的现状,做了绩效管理,我们就会通过BSC平衡原理,进行提取指标,员工就会有方向和方法进行开展工作。   向员工要潜能,向企业要绩效:   因为绩效管理,就需要有指标;   因为有指标,就需要有考核;   因为有考核,就需要有数据支持;   因为需要数据的支持,管理者就会对数据进行关注和分析;   因为管理者关注数据,管理就会相应对进行细化;   有了精细化管理,才能谈得上管理。   第三句话: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企业一切都是通过人创造出来的,人才就成了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什么是人才?这是需要员工创造的价值和结果衡量的,如果没有进行绩效管理的指标提取,就没有办法衡量员工是否是人才。   人才不是天生的,员工需要的是激励,如果员工安于现状,终有一天就会失去竞争力,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激励来帮助员工成长,尽量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成长,都能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而这一切就需要有绩效管理来实现的。   中小企业应该用什么样薪酬绩效模式?   一、传统薪酬结构设计: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技术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分红)奖励…   这种设计最大的缺点是: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2) 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