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对超级课程表产品的一些个人小看法

2014-02-24 16:20 267 查看
一.对比

  超级课程表与课程格子,作为课程工具软件,超级课程表覆盖的学校范围相对较大,支持全国4000多所高校;而课程格子只支持全国3126多所高校。操作上,对于一名用户来说,由教务系统直接导入课程表,实现一键导入是一大特色,这一点在操作上作为软件的初次使用相对于课程格子有着很大的优势。

 

二.对于超级课程表的个人看法

  作为一款工具软件,这种产品天然会具有一定的用户黏贴性,所以具有一定刚需。然而工具产品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行为,没办法形成社交的氛围。故工具类应用应该向sns类转变。这一点由今年过年期间的支付宝红包和微信红包就可以明显感受出社交产品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类似的产品在寻求社交方面上的突破,例如:大姨吗。是做的相对比较好的。

  当然,由“下课聊”和“递纸条”可以看出超级课程表也在社交化上做出了探索。但是“下课聊”是以类似树洞发微博的形式进行(匿名)。然而微博的本质在于以自身微博为原点,去记录自己的经历感悟,希望和别人分享,甚至是炫耀。新浪微博就像私家车,你的一举一动代表你自己,你可以围绕私家车自己来主导话题,比如你说今天去哪玩,然后在评论里和好朋友互动。这里有两个点可以确定:第一,话题的深入程度和变化你可以控制,第二,和你互动的至少都是熟人。

     然而下课聊就像公共汽车,谁都可以上,最重要是没实名化监管。在效果上做不到这两点,并且非实名无监管又会让垃圾内容充斥,劣币驱逐良币,久了之后就不会有用户愿意生产优质内容。同时由于这个平台是属于陌生人社交,本来就不适合这种微博的形式。陌生人是有猎奇和八卦的驱动力,熟人是有关心,调侃,关注的驱动力。我个人认为用一个熟人的形式套陌生人的人群,有点不协调。

  同时,在社交上以这种没有话题性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没有深入讨论的条件,信息更迭快等等,由于给的空间太广,用户并不知道如何去创作优质内容,久而久之会造成更多的是“无病呻吟”。作为一个产品,我个人认为与其给用户过多的选择,倒不如帮用户选择。其次,作为社交,个人认为是构建网络上立体的人,方便别人通过你的个人主页可以完全的了解你,和你低障碍的沟通,降低人和人交流的成本,这才是真的社交产品。匿名的方式无法做到这一点。

对于传纸条,其实就是一对一的勾搭,然而我认为对于这种陌生人的聊天,其直接交流的障碍不是形式,而是聊天的话题。并不是说你的交互模式是摇一摇,还是传纸条,哪个炫酷就可以勾搭上。所以我认为在传纸条上,话题的引导是最重要的。要是能在一对一勾搭前,增加一个引导你发话题的功能,通过一些算法,为你智能推荐勾搭人家的第一句话题,个人感觉应该不错。

  欢迎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