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管理心得之十一】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协力人员” (前篇)

2014-02-13 09:21 155 查看
场景再现
======================
项目经理 :把大家召集起来,想和大家介绍两个新成员。
由于项目吃紧,由他公司借来{小吴}和{小李}来帮忙,以后大家一切工作,大家先认识下。

{寒暄过后..............}
{大家回到各自位置......}

正社员A 对 B 说:这回好,干苦活、累活、脏活的人来了,我们可以轻快点了。
正社员 B 答道: 呵呵。

======================

“派遣人员”是指派某人以特别的身份去某处完成某些特定目的的任务。例如常见的出差,公干,外派等都是派遣人员工作的代名词。
在IT领域尤为常见,甚至还有一部分公司专门从事人员派遣,通过“单价”和“薪资”差额,换取公司利润空间。
{小吴}和{小李} 还有个别名叫 “协力人员”。

我无心讨论这样的企业如何求生存,我只在意“如何才能管理好协力人员?”

我也被派遣到其他大公司协力工作过。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出内心的感受。
前几年,协力人员似乎是苦活、累活、脏活、加班加点的代名词。
→最难,最乱的给协力
→烦琐、费体力的给协力
→加班加点的优先考虑协力
正因这样,才会有{正社员A}和{正社员B}之间的对白。

可能是人们有所感知,近几年有了改善。
在部分派遣协议上,出现了“加班不应超过XX小时”、“劳动强度在XX范围内”等字样,应该说是一种进步。
这只是停留在一张纸上,是不是真的做到,有没有被利益所践踏,恐怕只有“协力人员”才知道。

这1,2年我一直为如何管理好“协力人员”而犯愁,根本找到不到管理的有效方法,只因“协力人员”的身份太特殊。
→协力人员:组织无法动用(季度奖金、年度奖金、晋级、深造等)激励手段去调动“协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供工作绩效。
雇佣单位只是每个月如数地向被雇佣单位支付“单价”,协力人员从中领取定额“工资”而已。“坐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谈
提高、谈创新,只能沦为一句空话。仅寄托他们把现有工作做好、做完即可,高效率、高质量恐怕是奢求。
→正社员 :正因是组织的一员,各种激励措施都会对其有激励作用。
项目经理可以把你的表现如实反映到组织,奖金、晋级、深造都是与其成正比的。
同时主观能动性也会被激发,求高效、求创新则是他作为同组织作“交换”最有利的筹码。

⇒协力人员:“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逼急了,爷不伺候你了”
出现“狗急跳墙”的事件,并不一定是雇佣单位出了问题。多数是“协力人员”向自身组织(被雇佣单位)提出近似合理
要求被拒的一种情况。此刻,项目经理不可能把手伸向被雇佣单位解决此问题,能做的恐怕只有“等待”。
(※ “{小吴}昨天还来上班呢,今天就突然不来了。”-----原因仅此而已 )
⇒正社员 :协调组织内部关系是项目经理应尽的职责,只要提出的要求 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组织必会权衡各种关系、利益支点,寻求
最佳解决方案,主动权仍掌控在自己手里,与“等待”相比似乎更多了点胜算。

我似乎走进了误区,
管理好“协力人员”原本两家公司(雇佣单位、被雇佣单位)坐在一起协商、探讨、共同处理的一件事,凭借任何一方努力都是徒劳的。

{雇佣单位的声音}
▲我希望能得到贵公司奖惩员工的权利,去激励“协力人员”提高绩效
▲我希望贵公司在处理人员去留问题上,顾及一下我公司的切身利益。
▲我希望....................

{被雇佣单位的声音}
△奖惩成本由我方支付,如何保证奖惩措施有效合理?如何保证一张员工评价表的真实性?
△两公司企业文化、育人理念、状况经营不尽相同,贵公司切身利益会考虑其中,但结果恐怕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

太多的希望只能寄予双方协商、协商的成败是以互信为前提,这条路能否走下去谁都不知道。

我是一IT菜鸟,想到仅此而已,如您有高见,能留下您的声音吗?

菜鸟级 管理交流群:295388584
微信互动(管理心得交流站):GLXDJLZ
刚刚初步,菜鸟征集中。。。。。。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