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开发

从OO的本质理解python中的self

2013-12-22 20:33 387 查看
举个栗子,假设我要对用户的数据进行操作,用户的数据包含name和age。如果用面向过程的话,实现出来是下面这样子的。

def user_init(user,name,age):
user['name'] = name
user['age'] = age

def set_user_name(user, x):
user['name'] = x

def set_user_age(user, x):
user['age'] = x

def get_user_name(user):
return user['name']

def get_user_age(user):
return user['age']

myself = {}
user_init(myself,'kzc',17)
print get_user_age(myself)
set_user_age(myself,20)
print get_user_age(myself)


可以看到,对用户的各种操作,都要传user参数进去。

如果用面向对象的话,就不用每次把user参数传来传去,把相关的数据和操作绑定在一个地方,在这个类的各个地方,可以方便的获取数据。

之所以可以在类中的各个地方访问数据,本质就是绑定了self这个东西,它方法的第一个参数,当然可以不叫self,叫其它名字,self只不过是个约定。

下面是面向对象的实现,可以看到,结构化多了,清晰可读。
class Us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SetName(self,name):
self.name = name

def SetAge(self,age):
self.age = age

def GetName(self):
return self.name

def GetAge(self):
return self.age

u = User('kzc',17)
print u.GetName()
print u.GetAge()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其实面向对象挺有用的,只不过大多数人抽象的不好,封装的不好,错误的运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