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汇编——函数调用汇编原理

2013-11-25 10:39 141 查看

创建堆栈框架

总体看来,构建一个堆栈框架包含了以下几个步骤:

如果要调用的函数有参数,将参数压入堆栈;

用call指令调用子程序;

此时子程序开始,将ebp寄存器压入栈:push ebp;

将ebp的值设为esp(只是为了方便以后访问参数和局部变量):mov ebp, esp;

若有局部变量,将esp的值减去相应的值。假设我们有3个DWORD类型的局部变量,则:sub esp, 12;

若有需要保存的寄存器,将要保存的寄存器压栈。

完成上述各个步骤后,堆栈的情况如下图:



访问堆栈参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若要访问第一个被压入的参数,假设将第一个参数的值放到eax中,我们可以使用:

[plain] view plaincopyprint?

mov eax, [ebp + 8]

因为call指令会自动将返回地址压入堆栈,因此紧邻ebp上方的堆栈值不是参数,所以最近的参数地址是ebp + 8,而不是ebp + 4。访问其他参数类似,如[ebp + 12]等等。

清理堆栈

在运行完函数的基本代码后,返回前我们需要清理堆栈以使函数能够正确返回,并恢复保存的寄存器值,还要警惕内存泄露问题。
清理堆栈的步骤如下:

将之前保存的寄存器值以相反的顺序弹出堆栈;

将esp的值设为ebp的值,以销毁局部变量:mov esp, ebp;

将原ebp的值弹出堆栈:pop ebp;

到了这里,esp的值已经指向了函数正确的返回地址。此时,若直接调用ret指令是可以达到返回调用函数的目的的。但我们可以发现之前被压入的参数并没有得到处理,仍然存在在堆栈中,当我们继续运行代码时,也没有人会为之前的函数”擦屁股“,即造成了内存泄露。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在call指令后面紧跟一条add指令,将esp的值指向一个正确的地址。例如,如果我们之前压入了3个参数,那么应运行:add esp, 12;

另一个更好的方法是是使用STDCALL调用规定,即修改子程序代码的ret指令。如对于上面的例子,应改写ret为:ret 12。

显然第二个方法更符合我们的习惯,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的函数谁的参数自己处理。

函数调用约定

这里再补充一下各种调用规定的基本内容。

_stdcall调用约定

所有参数按照从右到左压入堆栈,由被调用的子程序清理堆栈

_cdecl调用约定(The C default calling convention,C调用规定)

参数也是从右到左压入堆栈,但由调用者清理堆栈。

_fastcall调用约定

顾名思义,_fastcall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快的调用函数。它主要依靠寄存器传递参数,剩下的参数依然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压入堆栈,并由被调用的子程序清理堆栈。

总结

总结一下,汇编中一个子程序的代码长得像下面这个样子:

[plain] view plaincopyprint?

push ebp ;保存ebp

mov ebp, esp ;将ebp设为当前esp值

sub esp, 4*局部变量个数 ;局部变量

push eax ;将寄存器压栈

push esi

……

mov eax, [ebp + 8] ;得到第一个参数

mov edi, [ebp + 12] ;得到第二个参数

……

pop esi ;恢复寄存器值

pop eax

mov esp, ebp ;销毁局部变量

pop ebp ;恢复ebp的值

ret 4*被压入参数个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