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Qcon上海第二天参会总结

2013-11-02 22:35 369 查看
QCon上海今天进入到第二天,内容更加精彩,哈哈!
首先是有太多好的内容需要听了,因为没有上午的大场Keynote,所以场次特别多,上下午各有五个会议室同时开放,全天下来一共有四十场演讲,真的是让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左右为难啊~~
而我却不需要特别因为选择而为难,原因就是,上午有采访任务,可以直接和两位讲师面对面地交流。
首先采访的是平安科技的于彩荣,之所以选择对她进行采访,一方面是自己对敏捷感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也是保险公司里面的IT人,同行的感觉会比较好,呵呵。
采访中她提到,平安科技在做敏捷转型的过程中,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不由不让人佩服平安科技的Boss们的魄力,作为一个大型的金融型企业,敢于尝试敏捷的方法,这种精神本身就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而且最后得到的效果也非常棒,这就更加厉害了。
于彩荣总结平安科技敏捷转型的经验就在于:问题驱动,结合实际。
他们先是找到团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看敏捷的最佳实践中有哪些比较适合用来解决它们。他们遇到的问题很多,比方说:
1. 客户的上线周期非常短,他们需要配合,否则就会与客户之间出现配合上的问题,而且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
2. 测试的情况无法掌控
3. 需求堆积,加班严重
4. 发布新版本的时候,因为一次上线的需求非常多,无法确定哪些会出现问题,所以需要留守。
对应这些问题,并结合团队的实际,他们采用了非标准的看板和scrum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1. 对需求进行拆分,分成小型的任务,然后排定优先级来开发
2. 提高对开发人员的质量要求,先自己进行测试,然后再提交给测试人员。而这里他们因为代码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采用单元测试,而是用集成测试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3. 对配置管理进行调整,只要开发人员check in代码,就可以一键部署。
4. 提高发布频率,减少每次发布的需求
采用了这些措施之后,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而且,下午于彩荣的演讲完成之后(她的演讲同样非常精彩,而且很多地方也得益于杨老师的讲师训练营),既然这样的大型金融企业中都可以成功采用敏捷的方法,那么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金融企业还有什么理由一味地排斥敏捷呢?
其次采访的是豌豆荚的周爱民老师,他谈到了一个企业中文化与效能的关系,他看到的豌豆荚的现状,文化体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
1. 开放,也是透明,任何一个员工,只要愿意,都可以知道公司的各种信息,还可以约时间和任何级别的人沟通。这并不是说团队人数少,没有组织层级,豌豆荚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90人,所以已经有了一些层级,但开放和透明的文化并没有改变,大家并没有因为有了层级就无法沟通。
2. 精致,这就是说要专注于一件事,然后做到极致。这也类似于一种Geek文化或者说是工程师文化。豌豆荚的目标就是要让大家可以更舒服、更容易地使用智能手机。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他们才一步步地对产品进行改进,增加各种各样更加方便的功能。
3. 有爱,整个公司是一种比较和谐的气氛,和而不求同,而是追求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且,这种友好的氛围并不是体现在各种大型活动或者很明显的大事件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工作中的各种各样的细节上,这样会让员工有更好的感受。
这三点是为一体,相辅相成,才让豌豆荚这家公司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下午主要是听了敏捷相关的一些话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于彩荣所做的演讲之外,还有大众点评的唐灏以及爱立信的蔡煜所做的演讲,也都比较精彩。
晚上参加了鬼脚七夜话活动,由鬼脚七主持,请了池建强、蔡学镛、吴翰清(道哥)、Roy Li(厉哥)来和大家一起聊聊,五位在台上幽默风趣的回答,让会场上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而且我也去捧场,购买了鬼脚七的两本书,还得到了他的签名,哈哈。
现总结到这里吧,明天还会参加半天的活动,下午就去机场赶五点左右的航班回大连了,希望明天还会有新的收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