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硬盘低级格式化,应注意什么

2013-11-01 00:29 344 查看
请几天领导让我把八台机器的硬盘,全部低级格式,让后安装纯净的原版windows xp。低级格式化,听别人说过,这样操作对硬盘机器有损坏,所以就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机器是要申请一项资质使用的,本来应该使用全新的硬盘,但是公司为了省钱,那就使用相当耗时的低级格式化吧!

既让如此,那我就放开手脚大胆的去做吧,于是,使用光盘进入dos工具箱,打开lformat工具进行低级格式化。



因为这项工作,处了很耗费时间,也没有什么难度,也就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在选择低格的时候,没有看懂是否使用LBA模式,不知道有什么作用,就随便的选了“NO”,其它地方都是“yes”,然后就开始漫长的等待,就这样一台一台的去操作。然后一台一台的全装系统,用了2天的时间,都快完成了,这时候想到应该测试一下,软件方法能否恢复数据,验证一下硬盘里的原有数据是否被清理干净。这一试就发现了问题,之前的工作都白做了,恢复软件上显示的已扫描到的文件数量一直在增加,说明彻底清除数据失败。
为什么会这样呢?硬盘低级格式化是对硬盘最彻底的初始化方式,经过低格后的硬盘,原来保存的数据将会全部丢失,所以一般来说低格硬盘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非常必要的时候才能低格硬盘。而这个所谓的必要时候有两种,一是硬盘出厂前,硬盘厂会对硬盘进行一次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就是将空白的磁盘划分出柱面和磁道,再将磁道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划分出标识部分ID、间隔区GAP和数据区DATA等。恢复软件是绕过文件系统,直接读取block上的数据,这样数据应该会完全消失的啊。 耽误了好长时间,还得从头再来。既然这样那就使用覆盖法,将硬盘的上的所有扇区用随机数填充。于是就是用了diskgenius这个工具,生成随机数来覆盖block中的数据,完成后测试了一下,很彻底,扫描到的文件数为0,而且速度也比低格快很多。
linux也可以使用填充的方法,dd if=/dev/urandom of=/dev/sd,这条命令就会用随机数填满整个硬盘,覆盖掉真个硬盘里的数据。 这些工作都完成后,为了解释这个以后,就查阅了一下资料,原来低格有2种模式:
chs模式是指chs(Cylinder/Head/Sector)模式,很久以前, 硬盘的容量还非常小的时候, 人们采用与软盘类似的结构生产硬盘. 也就是硬盘盘片的每一条磁道都具有相同的扇区数. 由此产生了所谓的3D参数 (Disk Geometry)。既磁头数(Heads), 柱面数(Cylinders), 扇区数(Sectors per track),以及相应的寻址方式。
  其中: 磁头数(Heads) 表示硬盘总共有几个磁头,也就是有几面盘片, 最大为 256 (用 8 个二进制位存储);柱面数(Cylinders) 表示硬盘每一面盘片上有几条磁道, 最大为 1024(用 10 个二进制位存储); 扇区数(Sectors per track) 表示每一条磁道上有几个扇区, 最大为63 (用 6 个二进制位存储)。每个扇区一般是 512个字节, 理论上讲这不是必须的, 但好象没有取别的值的。所以磁盘最大容量为: 256 * 1024 * 63 * 512 / 1048576 = 8064 MB ( 1M = 1048576 Bytes),这种方式会浪费很多磁盘空间。  LBA是非常单纯的一种寻址模式﹔从0开始编号来定位区块,第一区块LBA=0,第二区块LBA=1,依此类推。这种寻址模式取代了原先操作系统必须面对存储设备硬件构造的方式。外圈磁道的扇区比内圈磁道多. 采用这种结构后, 硬盘不再具有实际的3D参数, 寻址方式也改为线性寻址, 即以扇区为单位进行寻址.
为了与使用3D寻址的老软件兼容 (如使用BIOS Int13H接口的软件), 在硬盘控制器内部安装了一个地址翻译器, 由它负责将老式3D参数翻译成新的线性参数.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硬盘的3D参数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原因 (不同的工作模式, 对应不同的3D参数,如 LBA, LARGE, NORMAL). CHS模式只能识别大硬盘的前面8G.lba使用的线性寻址,突破了1024柱面的限制,能访问8G以外的空间了。 也许就是这里的原因,没有选择LBA模式。8GB以外的部分没有被格式化,所以才会出现没能彻底清除硬盘上的数据。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