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IBM副总裁、院士郑妙勤:我工作我快乐

2013-08-23 14:26 169 查看

IBM副总裁、院士郑妙勤:我工作我快乐

  本刊记者 陈友梅 祁金华

  引言:

  她是一个科学家,

  29年来一直倾心于前沿技术的研发,

  并将这些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各个领域;

  她是一个中国人,

  正在带着一支年轻而又庞大的研发团队,

  实现中国与世界在软件技术的对接;

  她是商场中的强者,

  但也与所有女性一样,喜欢逛街、购物;

  从她身上,

  我们看到的是理性、知性和率性的女性风采。

  正文:

  早在2000年,郑妙勤在获得IBM院士(Fellow)称号的时候,证书上是这样写的:

  鉴于郑妙勤女士在关系数据库技术领域、数字

操作系统的普及应用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特获此殊荣。

  IBM院士是IBM公司专门为最高级别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设立的最具声望的、公司最高技术荣誉。

  郑妙勤的贡献在于由她研发的IBM DB2 Everyplace产品已经成功地拓展到了如掌上电脑和手机等便捷式普及运算装置,目前该产品已经被SONY、诺基亚等OEM。

  目前,IBM在全球只有62位院士,而郑妙勤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女科学家。

  2006年,她又以同样的理由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称号。

  众所周知,成立于1964年12月的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是代表美国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学术机构,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是工程师职业的最高荣誉之一。

  享有该荣誉的国家工程院院士必须是:“在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领域;在引领新的和发展中的技术领域;在传统的工程领域或在开创和实施创新的工程教育方法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而郑妙勤,就是2216个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的一员。

  对于很多人来说,两个院士称号的获得,已经能够说明一切了。毕竟,这种事业上的顶峰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然而,对于郑妙勤本人,却是另一个事业的开始。

  喜欢挑战的她,在2004年10月28日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北京,担当起IBM中国开发中心(CDL)掌门人的角色。

  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了从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角色转型 —IBM副总裁、院士及CDL总经理,直到今天。

  “我相信在2010年的时候, CDL一定可以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领先的实验室。”近几年,不论是CDL在研发力量的加强,还是在技术上的创新,都让郑妙勤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文章一:

  CDL初长成

  编者按:七岁的CDL,目前拥有2500名员工,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软件开发中心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全球重量级的项目、技术都出自这里。这些都让郑妙勤——这个CDL掌门人感到自豪。

  正文:

  CDL作为IBM全球五大开发中心之一,成立于1999年,包括北京、上海和台北三个实验室,为IBM软件部和系统部提供开发、测试、全球化、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

  2004年,时任中国软件开发实验室(CSDL)总经理的王伟博士在经过将近五年的精心布局之后,已经成长为IBM重要的开发中心,承担着包括Linux研发、本地化、Tivoli等多项开发任务。

  当年,王伟博士因工作需要调回美国,IBM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熟悉中国,并且能够将CSDL打造为技术创新中心的领军人物。在中国香港出生,在美国完成学业的郑妙勤成为了理想的人选。

  然而,出乎郑妙勤意料的是,在刚刚接任CDL总经理之初,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设备的匮乏、设施的欠缺,而是人才的问题。“这和我在美国时的所了解的情况太不一样了。”她回忆说。

  当时的CDL大部分员工比较年轻,经验也相对少些。而一个成熟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塔底层、中层和塔尖都要有相应的人才,尤其是中国市场需求变化非常快,又有很多银行、电信等业务量大、需求复杂的客户,需要很多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帮助客户解决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而CDL的绝大部分员工还处于金字塔底层。

  “国内的很多人的职业观念是更喜欢做管理人员,而不是成为技术专家,我们正在改变他们的思想。”在IBM,技术专家与管理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才,CDL则更重视技术专家型人才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同等甚至优于管理人员的环境。

  让郑妙勤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两年的“不拘一格选人才”,今天的CDL已经拥有2500名员工,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软件开发中心之一,并拥有一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600人Linux研究队伍。

  “CDL计划在未来的三年之内,为中国培养100名资深SOA架构师、1000名高级SOA架构师、10000名SOA架构师。”

  除此之外,CDL与其它实验室、包括IBM美国总部的资深人士有着定期的交流项目。会定期有IBM的资深人士来中国,与CDL的员工一起工作,共同进步。

  在执掌CDL之后,郑妙勤所特有的专家型管理才能充分地得到了发挥,CDL也迅速成长。郑妙勤因此荣获了第五届(2005 年度)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的称号

  文章二:

  独特的IDP之路

  编者按:做一个专家型的管理者,是郑妙勤为自己设计的IDP(Individual De vel op Plan,个人发展计划)之路。而在CDL两年多的时间里,CDL的快速成长,足以证明了她在管理方面所具备的能力与天份。

  正文:

  在IBM公司内部,每个员工每年都会填写自己的IDP。而IBM的IDP路线有两条,一条是技术路线,就是在技术领域进行钻研,从工程师、杰出工程师、架构师等职称直到院士;另外一条是管理路线,从经理、副总裁等职务直到总裁。

  郑妙勤不仅在技术路线上达到了顶峰,而且在管理路线上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除了是IBM院士,作为CDL的掌门人,她还是IBM的全球副总裁。可以说,无论怎么评价,她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从大学时代开始就对数据库感兴趣的她,在加入IBM之后选择了数据库作为自己的从业方向,成为了IBM公司数据库研发队伍中的一员。没想到,这一呆就是29年。

  更没想到的是,由于在数据库领域做出的成绩,她还成为了IBM 院士。“算起来,我应该算是IBM DB2的元老吧!”此时的郑妙勤不免有些得意。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郑妙勤成为了DB2/390技术的研发带头人,领导科研人员开拓了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她成功地使得IBM的数据库技术应用在互联网上,从而使得通过互联网获得多元数据成为可能。就这样,她带领着这支团队在数据库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可以说,郑妙勤见证了DB2的成长,见证了数据库从层次型发展到关系型的发展历程。

  “你知道吗,IBM第一次为Apollo太空计划设计 IMS 层次型数据库,第一个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System/R也是出自IBM。”郑妙勤如数家珍般地诉说着IBM数据库的发家史,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放过。

  当记者谈到曾经的DB2与Oracle之争一事时,她又显示出一副很着急的样子。“No,No,No,IBM DB2是世界上最好的数据库。”那种神情就像是母亲呵护孩子,唯恐孩子受伤一般,让人感动。

  而谈到即将发布的DB2 Viper,她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Viper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个混合结构型(即:多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Viper也将成为第一个同时支持关系型数据和内置XML数据支持的数据库。”她强调说。

  DB2 Viper中的最大技术突破是可以处理XML格式的资料。“Viper中包含有68项技术专利,是750多名开发人员经过五年的时间研究出来的成果,可以极大地提高使用XML的应用程序的速度。同时,它还还将增加一个存储机制,这样企业客户们就可以将所需的硬件内存减少40%。”

  尽管目前这款产品还处于测试阶段,但郑妙勤认为,Viper肯定会吸引甲骨文公司的客户的极大兴趣,将逐步转向开源数据库软件的企业客户们重新拉回IBM公司旗下。但是否能如其所愿,还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