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平板——兼谈在下对平板市场发展的看法【算科普么?】

2013-08-20 17:00 411 查看
转自:http://bbs.imp3.net/thread-10902981-1-1.html

年终写报告,闲来无事回想了不少东西,接触平板电脑也有点时间了,干脆也一起总结一下。事先声明,在下也是小白一个,只谈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妥,还请见谅。

先说说最近四核之战的乱战,无非是谁好谁坏。不过这也是好事,至少说明我们的需求,或者说期望值,远远超出了现有产品,这说明平板市场方兴未艾,大有可为。要真的像PC市场一样,大家都对它没啥期望了,谁家的产品都够用了,这个市场,就到头了。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平板,这就是期望,只是这个期望,在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遥想两年前ipad横空出世之后带来的一片蓝海,让大家心驰神往,国产平板的起点,也在那时从MP4开始起航了。那时候,大家甚至不敢把这类产品叫做平板电脑,因为它只是一个屏幕稍微加大一点,有wifi上网功能的mp4,那时候,它叫MID。

看着现在动辄10吋9吋的大屏幕,当时5.3都算大的了好不?还TN的。加上悲催的电阻触摸屏,吭哧吭哧乐呵半天就只能追求在线看部电影,这也是相比于mp4的进步了。那个时代,大家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

接着更大屏幕的出现和电容触摸的广泛应用让大家感觉前途一片光明,那时候真的就是在享受手指触控的感觉,各种想办法优化都是针对触控的有木有?在屏幕上划两下就觉得半天功夫没白花的有木有?不过随着安卓2.x的普及,屏幕的放大,电容屏的改进,终于勉强可以称之为平板电脑了。虽然还要忍受各种卡顿,死机,不兼容,以及烂屏毁眼,至少,这个时候,解决了能不能用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芯片厂家和产品厂家一样多如牛毛,看到imp3改版也回想起当年imp3还是有着方案讨论区的,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几个标签,那时候是每个方案厂商一个讨论区哦。比起现在当时真是战国时代,芯片厂的战国时代。现在能留下来的,还有几何?

接着其实是一轮洗牌,大量厂商的消退伴随着市场的震荡,而有些厂商则活了下来,更壮大了,产品也更强了,成功的典型代表是瑞芯微的RK2918,AML的M3,以及全智的A10。尤其是RK SDK2.0的发布和全智A10的后期加入,在后单核时代,芯片厂商给出的成果还是令人振奋的。兼之以IPS大屏的出现让大家眼前一亮,超大电池的配备让续航也能达到6到8小时,安卓4.0的到来真正把平板也拉上了台面,国产平板已经能满足一些要求不高的人的实际需求了。国产平板电脑
终于能够以性价比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了,在廉价平板这块,许多普通消费者开始选择国产平板。虽然在很多应用上还有卡顿,虽然还有其他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解决了实不实用的问题。

而这之后,双核时代的来临基本解决了最后的卡顿问题,安卓的黄油计划也为这最后一步加了一把劲。在日常使用中,不仅仅是主界面,各种使用场景下,卡顿的现象基本得到了解决,平板电脑的流畅程度接近ipad2的90%。而软件的支持,一方面安卓软件积累量到了一定程度,另一方面由于芯片方案的减少,兼容性问题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在RK3066 和AML MX的一统天下之下,国产平板基本完成了蜕变,这一步,解决了平板好不好用的问题,可以算是又一个大的飞跃。

时至今日,国产平板离完美还很遥远,四核的出现,不仅仅是另一次性能的飞跃,也似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那就是以性能为唯一指标的时代。当国产平板也可以称之为好用的时候,很多瑕疵和问题依然阴魂不散,比如续航,比如软件优化,比如做工。如果说在高速发展期,这些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那到了成熟期的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占领市场的时候,这些问题中每一个都是对手可以攻击的致命弱点。到了现在,国产平板该解决的问题,是平板在客户手里能用多久的问题。不仅指续航,更指耐玩度。

那么我会选择什么平板呢?首先在下不会去追求极致了,手里有那么几个板子玩了玩就够了吧(笑)。在下会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去买不同的板子了:比如在家老妈用的板子,就要续航超级好,看视频好,摄像头和mic好,便于老妈在家娱乐和视频聊天;给小表妹的板子就要轻薄小巧,做工精致,外观漂亮,方便她随身带出,爱美时尚;给小表弟的板子就要四核大屏,游戏强劲,皮实耐折腾,方便他大呼小叫,畅快淋漓;至于我自己,则是希望一款性能适中,待机时间长,没有短板的均衡机器,适合我这种轻度使用者,懒得频繁开关机,偶尔上网看书看文档用。以上。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