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多线程编程和信号易疏忽的一个例子

2013-07-02 23:12 218 查看
转自:/article/10386804.html

这几天把一个网络流量采集器程序基本改好了,原来在main函数中把几个子线程启动后就睡10分钟后开始清理子线程后退出。现在想改成子线程启动后主线程进入无限睡眠,直到收到SIGTERM或SIGINT。主程序如下:

其他头文件

#include <signal.h> //信号处理所需要的头文件

int main(int argc, char * argv[]){

//其他所需要的变量声明

sigset_t sig_set,sig_pending;

// 设置信号阻塞

sigemptyset(&sig_set);

sigaddset(&sig_set,SIGTERM);

sigaddset(&sig_set,SIGINT);

sigprocmask(SIG_BLOCK,&sig_set,NULL);

启动几个子线程

...........

// 设置信号阻塞

sigemptyset(&sig_set);

sigaddset(&sig_set,SIGTERM);

sigaddset(&sig_set,SIGINT);

sigprocmask(SIG_BLOCK,&sig_set,NULL);

//主线程进入睡眠,等待信号到达后跳出睡眠

while(1){

sigpending(&sig_pending);

if(sigismember(&sig_pending, SIGTERM)||

sigismember(&sig_pending,SIGINT)){

break;

}

sleep(2);

}

//子线程退出情理

................

return 0;

}

程序运行后发现 当按下Ctrl+C后程序没有出现子线程退出时的信息而是立刻退出,非常奇怪。

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问题在于忽略了Linux下的多线程模型的特点。

Linux下的线程实质上是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ed process),线程生成时会生成对应的进程控制结构,只是该结构与父线程的进程控制结构共享了同一个进程内存空间。 同时新线程的进程控制结构将从父线程(进程)处复制得到同样的进程信息,如打开文件列表和信号阻塞掩码等。由于我们是在子线程生成之后修改了信号阻塞掩码,此刻子线程使用的是主线程原有的进程信息,因此子线程仍然会对SIGINT和SIGTERM信号进行反应,因此当我们用Ctrl+C发出了SIGINT信号的时候,主进程不处理该信号,而子进程(线程)会进行默认处理,即退出。子进程退出的同时会向父进程(线程)发送SIGCHLD信号,表示子进程退出,由于该信号没有被阻塞,因此会导致主进程(线程)也立刻退出,出现了前述的运行情况。因而该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法是在子线程生成前进行信号设置,
或在子线程内部进行信号设置。 由于子线程是往往是一个事务处理函数,因此我建议在简单的情况下采用前者,如果需要处理的信号比较复杂,那就必须使用后一种方法来处理。这样,以上的程序逻辑改为如下就可以了:

#include <signal.h> //信号处理所需要的头文件

int main(int argc, char * argv[]){

//其他所需要的变量声明

sigset_t sig_set,sig_pending;

启动几个子线程

...........

//主线程进入睡眠,等待信号到达后跳出睡眠

while(1){

sigpending(&sig_pending);

if(sigismember(&sig_pending, SIGTERM)||

sigismember(&sig_pending,SIGINT)){

break;

}

sleep(2);

}

//子线程退出情理

................

return 0;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