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ZeroMQ的学习和研究

2013-06-13 18:59 106 查看
分享到:

一、ZeroMQ背景介绍
引用官方的说法: “ZMQ(以下ZeroMQ简称ZMQ)是一个简单好用的传输层,像框架一样的一个socket
library,他使得Socket编程更加简单、简洁和性能更高。是一个消息处理队列库,可在个线程、内核和主机盒之间弹性伸缩。ZMQ的明确目标是“成为标准网络协议栈的一部分,之后进入Linux内核”。现在还未看到它们的成功。但是,它无疑是极具前景的、并且是人们更加需要的“传统”BSD套接字之上的一
层封装。ZMQ让编写高性能网络应用程序极为简单和有趣。”
近几年有关”Message Queue”的项目层出不穷,知名的就有十几种,这主要是因为后摩尔定律时代,分布式处理逐渐成为主流,业界需要一套标准来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中节点之间的消息通信。几年的竞争下来,Apache基金会旗下的符合AMQP/1.0标准的RabbitMQ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领先的MQ项目。
与RabbitMQ相比,ZMQ并不像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消息队列服务器,事实上,它也根本不是一个服务器,它更像是一个底层的网络通讯库,在Socket
API之上做了一层封装,将网络通讯、进程通讯和线程通讯抽象为统一的API接口。
二、ZMQ是什么?
阅读了ZMQ的Guide文档后,我的理解是,这是个类似于Socket的一系列接口,他跟Socket的区别是:普通的socket是端到端的(1:1的关系),而ZMQ却是可以N:M
的关系,人们对BSD套接字的了解较多的是点对点的连接,点对点连接需要显式地建立连接、销毁连接、选择协议(TCP/UDP)和处理错误等,而ZMQ屏蔽了这些细节,让你的网络编程更为简单。ZMQ用于node与node间的通信,node可以是主机或者是进程。
三、本文的目的
在集群对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配置,需要根据需要随时更新,那么这个信息如果推动到各个节点?并且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本文在介绍ZMQ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试图使用ZMQ实现一个配置分发中心。从一个节点,将信息无误的分发到各个服务器节点上,并保证信息正确性和一致性。
四、ZMQ的三个基本模型
ZMQ提供了三个基本的通信模型,分别是“Request-Reply “,”Publisher-Subscriber“,”Parallel Pipeline”,我们从这三种模式一窥ZMQ的究竟
ZMQ的hello world!
由Client发起请求,并等待Server回应请求。请求端发送一个简单的hello,服务端则回应一个world。请求端和服务端都可以是 1:N 的模型。通常把 1
认为是 Server ,N 认为是Client 。ZMQ 可以很好的支持路由功能(实现路由功能的组件叫作Device),把 1:N 扩展为N:M (只需要加入若干路由节点)。如图1所示:

图1:ZMQ的Request-Reply 通信
服务端的php程序如下:

?
来源StormGeek

Client程序如下:

?
来源StormGeek

从以上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使用ZMQ写基本的程序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
a) 服务端和客户端无论谁先启动,效果是相同的,这点不同于Socket。
b) 在服务端收到信息以前,程序是阻塞的,会一直等待客户端连接上来。
c) 服务端收到信息以后,会send一个“World”给客户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是client连接上来以后,send消息给Server,然后Server再rev然后响应client,这种一问一答式的。如果Server先send,client先rev是会报错的。
d) ZMQ通信通信单元是消息,他除了知道Bytes的大小,他并不关心的消息格式。因此,你可以使用任何你觉得好用的数据格式。Xml、Protocol Buffers、Thrift、json等等。
e) 虽然可以使用ZMQ实现HTTP协议,但是,这绝不是他所擅长的。
ZMQ的Publish-subscribe模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天气预报的订阅模式,由一个节点提供信息源,由其他的节点,接受信息源的信息,如图2所示:

图2:ZMQ的Publish-subscribe
示例代码如下 :
Publisher:

?
来源StormGeek

这段代码讲的是,服务器端生成随机数zipcode、temperature、relhumidity分别代表城市代码、温度值和湿度值。然后不断的广播信息,而客户端通过设置过滤参数,接受特定城市代码的信息,收集完了以后,做一个平均值。
a) 与Hello World不同的是,Socket的类型变成SOCKET_PUB和SOCKET_SUB类型。
b) 客户端需要$subscriber->setSockOpt(ZMQ::SOCKOPT_SUBSCRIBE, $filter);设置一个过滤值,相当于设定一个订阅频道,否则什么信息也收不到。
c) 服务器端一直不断的广播中,如果中途有Subscriber端退出,并不影响他继续的广播,当Subscriber再连接上来的时候,收到的就是后来发送的新的信息了。这对比较晚加入的,或者是中途离开的订阅者,必然会丢失掉一部分信息,这是这个模式的一个问题,所谓的Slow
joiner。稍后,会解决这个问题。
d) 但是,如果Publisher中途离开,所有的Subscriber会hold住,等待Publisher再上线的时候,会继续接受信息。
ZMQ的PipeLine模型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如果需要统计各个机器的日志,我们需要将统计任务分发到各个节点机器上,最后收集统计结果,做一个汇总。PipeLine比较适合于这种场景,他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ZMQ的PipeLine模型
Parallel task ventilator in PHP

?
来源StormGeek

Parallel task worker in PHP

?
来源StormGeek

Parallel task sink in PHP

?
来源StormGeek

从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到,task ventilator使用的是SOCKET_PUSH,将任务分发到Worker节点上。而Worker节点上,使用SOCKET_PULL从上游接受任务,并使用SOCKET_PUSH将结果汇集到Slink。值得注意的是,任务的分发的时候也同样有一个负载均衡的路由功能,worker可以随时自由加入,task
ventilator可以均衡将任务分发出去。
五、其他扩展模式
通常,一个节点,即可以作为Server,同时也能作为Client,通过PipeLine模型中的Worker,他向上连接着任务分发,向下连接着结果搜集的Sink机器。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种特性,丰富的扩展原有的三种模式。例如,一个代理Publisher,作为一个内网的Subscriber接受信息,同时将信息,转发到外网,其结构图如图4所示。

图4:ZMQ的扩展模式
六、多个服务器
ZMQ和Socket的区别在于,前者支持N:M的连接,而后者则只是1:1的连接,那么一个Client连接多个Server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图5来说明。

图6:N:M的连接
我们通过一个中间结点(Broker)来进行负载均衡的功能。我们通过代码了解,其中的Client和我们的Hello World的Client端是一样的,而Server端的不同是,他不需要监听端口,而是需要连接Broker的端口,接受需要处理的信息。所以,我们重点阅读Broker的代码:

?
来源StormGeek

Broker监听了两个端口,接受从多个Client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并将数据,转发给Server。在Broker中,我们监听了两个端口,使用了两个Socket,那么对于多个Socket的情况,我们是不需要通过轮询的方式去处理数据的,在之前,我们可以使用libevent实现,异步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而现在,我们只需要使用ZMQ的$poll->poll以实现多个Socket的异步处理。
七、进程间的通信
ZMQ不仅能通过TCP完成节点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Socket文件完成进程间的通信。如图7所示,我们fork三个PHP进程,将进程1的数据,通过Socket文件发送到进程3。

图7:进程间的通信

?
来源StormGeek

在运行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了两个文件,如图8所示。

图8: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文件
八、利用ZeroMQ实现一个配置推送中心
当我们将WEB代码部署到集群上的时候,如果需要实时的将最新的配置信息,主动的推送到各个机器节点。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证,各个节点收到的信息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如果使用HTTP,由于他的无状态性,我们无法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当然,你可以使用HTTP来实现,只是更复杂,为什么不用ZMQ?他能让你更简单的实现这些功能。
我们使用ZMQ的信息订阅模式。在那个模式中,我们注意到,对于后来的加入节点,始终会丢失在他加入之前,已经发送的信息(Slow joiner)。我们可以开启另外一个ZMQ的通信通道,用于报告当前节点的情况(节点的身份、准备状态等),其结构如图9所示。

图9:扩展ZMQ的订阅者模式
我们通过$context->getSocket(ZMQ::SOCKET_REQ);设置一个新的Request-Reply连接,来用于Subscriber向Publisher报告自己的身份信息,而Publisher则等待所有的Subscriber都连接上的时候,再选择Publish自己的信息。
Subscriber端的程序如下:

?
来源StormGeek

Publisher端的程序如下:

?
来源StormGeek

每个节点通过5562端口,使用Rep模式和Publisher连接,通过这个连接告之Publisher自己的机器名,而Publisher端通过白名单的方式,维护一个机器列表,当机器列表中所有的机器连接上来以后,通过5561端口,将最新的配置信息发送出去。
后续的处理,Subscriber可以选择将配置信息写入到APC缓存,程序将始终从缓存中读取部分配置信息,Subscriber并将更新后的状态信息,实时的通过5562报告给Publisher。
虽然,在本示例中不会出现,但是,如果需要发布的信息量过大,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Subscriber端突然中断网络(或者是程序崩溃),那么当他在连接上来的时候,有部分信息就会丢失?ZMQ考虑到这个问题,通过$subscriber->setSockOpt(ZMQ::SOCKOPT_IDENTITY,
$hostname);设置一个id,当这个id的Subscriber重新连接上来的时候,他可以从上次中断的地方,继续接受信息,当然,节点的中断,不会影响其他的节点继续的接受信息。
那么ZMQ是怎么实现断线重连后,继续发送信息呢 ?他会将断开的Subscriber应该接受到的信息发到内存中,等待他重新上线后,将缓存的信息,继续发送给他。当然,内存必然是有限的,过多就会出现内存溢出。ZMQ通过
SetSockOpt(ZMQ::SOCKOPT_SWAP, 250000)设置Swap空间的大小,来防止out of memory and crash。最终,我们的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0所示。

图10:配置中心的运行结果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体的思路,如果应用到实际的成产环境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包含稳定性,容错等等。然而,ZMQ由于高并发,以及稳定性和易用性,前景不错,他的目标是进入Linux内核,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参考资料 :
http://www.infoq.com/cn/news/2010/09/introduction-zero-mq
Infoq对zeromq的简介
http://zguide.zeromq.org/page:all
ZeroMQ的guide文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