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读书的一点体会

2013-05-09 10:36 239 查看
关于读书,这也是大学养成的习惯。喜欢泡图书馆。

毕业了,就很少泡图书馆了。买书,看书也比以前积极多了。但是在海量的书堆中,怎样吸收需要的“营养”呢?

后来读了《暗时间》这本书,慢慢觉得,有效读一本书,是很重要的。

在我看的书中,我喜欢这三类:

传记,小说——

这类书就是用来感悟生活。想一想,程序猿也有感性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让我找回读书时期的一点感觉。年龄不能阻碍我读书的热情。

专业书——

这类书是我买的最多的书,虽然毕业后读的书不多,但大部分的金钱都花在这里面了。这类书就当作是工具书,需要时翻两翻,装B必备神器:)。而且,书中大部分的知识也是要慢慢积累和整理的,不建议一上手就通读全部。

心理学,行为学图书——

这类是跨学科的书,对思维启发有很大的好处。现在在看的书中,这类书算是看得最少的一类书了。因为这类书往往会引发很多思考,所以也是很有意思的。

关于购书

有能力的,建议买正版书。这是对眼睛的承诺,看白的自然对看黄的舒服吧。

现在的策略是:

传记,小说,看电子版,如果不是新出版的多数能找到电子版。毕竟资金有限啊。也可以选择去图书馆借书。

专业书因为专业性较强,一般看到要用的和喜欢的,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工作需要。而且这类书,通常笔记也比较多。

心理学的书,建议也买书质书,通常很难懂的书,我都会买下来。也可以选择去图书馆借书。

关于读书质量:

尽量看原著。翻译的,说实话,就是作者说一套,译者做一套。我不喜欢这种关系。而且对原著更接进作者的思想。

重质不重量。很多同学喜欢说自己一天能读多少页的书,有些人一天能读50页,有些人能读100页。可是一旦你用“页数”为单位来度量读书这种行为时,从一开始你就错了。很多时候,一个人对待知识和思想的态度,就体现在用什么东西去丈量它。好的书,能读一辈子。而且有时候,有着不同经历的人对读同一本书也有不同的感悟,不同时期读相同的书好有不同的体会。

一定要写读书札记。这又仿佛回到了高中时期,在我看来,这是和作者是对话,你可以批评,可以建议,可以理解,可以分析。有时候,摘抄一小短短文,也是值得回味的事情。用好豆瓣这个工具,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学以致用,把自己从书里学来的精髓,一点点渗透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包括注意自己的谈吐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

学会独立思考 。不要看到这本书好就学这本,不要跟大众阅读,看到那本书好就照搬那本。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

扩展阅读:

读书一定有方法,怎么让别人知道你读过书:http://www.jiese.org/bbs/viewthread.php?tid=72588&highlight=%CA%E9

阅读英文原版计算机书籍的一些经验:http://hi.baidu.com/laciqs/item/c6cebf14f891c32cf7625c38

暗时间: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709809/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