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2013-05-08 09:43 120 查看
观察者模式

一、引子

还记得警匪片上,匪徒们是怎么配合实施犯罪的吗?一个团伙在进行盗窃的时候,总

有一两个人在门口把风——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则会立即通知里面的同伙紧急撤退。也许

放风的人并不一定认识里面的每一个同伙;而在里面也许有新来的小弟不认识这个放风的。

但是这没什么,这个影响不了他们之间的通讯,因为他们之间有早已商定好的暗号。

呵呵,上面提到的放风者、偷窃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观察者模式在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例子。

二、定义与结构

观察者(Observer)模式又名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GOF 给观察者模

式如下定义: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

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在这里先讲一下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单一职责原则。系统的每个对象应该

将重点放在问题域中的离散抽象上。因此理想的情况下,一个对象只做一件事情。这样在开

发中也就带来了诸多的好处:提供了重用性和维护性,也是进行重构的良好的基础。

因此几乎所有的设计模式都是基于这个基本的设计原则来的。观察者模式的起源我觉得

应该是在GUI 和业务数据的处理上,因为现在绝大多数讲解观察者模式的例子都是这一题

材。但是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决不仅限于此一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观察者模式的组成部分。

1) 抽象目标角色(Subject):目标角色知道它的观察者,可以有任意多个观察者观察同一

个目标。并且提供注册和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接口。目标角色往往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

现。

2) 抽象观察者角色(Observer):为那些在目标发生改变时需要获得通知的对象定义一个

更新接口。抽象观察者角色主要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3) 具体目标角色(Concrete Subject):将有关状态存入各个Concrete Observer 对象。当

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时, 向它的各个观察者发出通知。

4) 具体观察者角色(Concrete Observer):存储有关状态,这些状态应与目标的状态保持

一致。实现Observer 的更新接口以使自身状态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在本角色内也

可以维护一个指向Concrete Subject 对象的引用。

放上观察者模式的类图,这样能将关系清晰的表达出来。

Subject

attach()

dettach()

notify()

Observer

getState()

setState()

update()

ConcreteSubject

subjectState : int ConcreteObserver

getState()

setState()

在Subject 这个抽象类中,提供了上面提到的功能,而且存在一个通知方法:notify。

还可以看到Subject 和ConcreteSubject 之间可以说是使用了模板模式(这个模式真是简单

普遍到一不小心就用到了)。

这样当具体目标角色的状态发生改变,按照约定则会去调用通知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则

会根据目标角色中注册的观察者名单来逐个调用相应的update 方法来调整观察者的状态。

这样观察者模式就走完了一个流程。

三、举例

观察者模式是我在《JUnit 源代码分析》中遗留的一个模式,因此这里将采用JUnit 来

作为例子。JUnit 为用户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测试结果显示界面,以后还可能会有其它方式的

现实界面……。怎么才能将测试的业务逻辑和显示结果的界面很好的分离开?不用问,就是

观察者模式!

下面我们来看看JUnit 中观察者模式的使用代码:

//下面是我们的抽象观察者角色,JUnit 是采用接口来实现的,这也是一般采用的方式。

//可以看到这里面定义了四个不同的update 方法,对应四种不同的状态变化

public interface TestListener {

/**

* An error occurred.

*/

public void addError(Test test, Throwable t);

/**

* A failure occurred.

*/

public void addFailure(Test test, AssertionFailedError t);

/**

* A test ended.

*/

public void endTest(Test test);

/**

* A test started.

*/

public void startTest(Test test);

}

//具体观察者角色,我们采用最简单的TextUI 下的情况来说明(AWT,Swing 对于整

天做Web 应用的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

public class ResultPrinter implements TestListener {

//省略好多啊,主要是显示代码

……

//下面就是实现接口TestListener 的四个方法

//填充方法的行为很简单的说

/**

* @see junit.framework.TestListener#addError(Test, Throwable)

*/

public void addError(Test test, Throwable t) {

getWriter().print("E");

}

/**

* @see junit.framework.TestListener#addFailure(Test, AssertionFailedError)

*/

public void addFailure(Test test, AssertionFailedError t) {

getWriter().print("F");

}

/**

* @see junit.framework.TestListener#endTest(Test)

*/

public void endTest(Test test) {

}

/**

* @see junit.framework.TestListener#startTest(Test)

*/

public void startTest(Test test) {

getWriter().print(".");

if (fColumn++ >= 40) {

getWriter().println();

fColumn= 0;

}

}

}

来看下我们的目标角色,随便说下,由于 JUnit 功能的简单,只有一个目标

——TestResult,因此JUnit 只有一个具体目标角色。

//好长的代码,好像没有重点。去掉了大部分与主题无关的信息

//下面只列出了当Failures 发生时是怎么来通知观察者的

public class TestResult extends Object {

//这个是用来存放测试Failures 的集合

protected Vector fFailures;

//这个就是用来存放注册进来的观察者的集合

protected Vector fListeners;

public TestResult() {

fFailures= new Vector();

fListeners= new Vector();

}

/**

* Adds a failure to the list of failures. The passed in exception

* caused the failur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ddFailure(Test test, AssertionFailedError t) {

fFailures.addElement(new TestFailure(test, t));

//下面就是通知各个观察者的addFailure 方法

for (Enumeration e= cloneListeners().elements(); e.hasMoreElements(); ) {

((TestListener)e.nextElement()).addFailure(test, t);

}

}

/**

* 注册一个观察者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ddListener(TestListener listener) {

fListeners.addElement(listener);

}

/**

* 删除一个观察者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moveListener(TestListener listener) {

fListeners.removeElement(listener);

}

/**

* 返回一个观察者集合的拷贝,当然是为了防止对观察者集合的非法方式操作了

* 可以看到所有使用观察者集合的地方都通过它

*/

private synchronized Vector cloneListeners() {

return (Vector)fListeners.clone();

}

……

}

嗯,观察者模式组成所需要的角色在这里已经全了。不过好像还是缺点什么……。呵呵,

对!就是它们之间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联系。在JUnit 中是通过TestRunner 来作的,而你在

具体的系统中可以灵活掌握。

看一下TestRunner 中的代码:

public class TestRunner extends BaseTestRunner {

private ResultPrinter fPrinter;

public TestResult doRun(Test suite, boolean wait) {

//就是在这里注册的

result.addListener(fPrinter);

……

四、使用情况

GOF 给出了以下使用观察者模式的情况:

1)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 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

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2) 当对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它对象, 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有待改变。

3) 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它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换言之, 你不希望

这些对象是紧密耦合的。

五、我推你拉

观察者模式在关于目标角色、观察者角色通信的具体实现中,有两个版本。一种情况便

是目标角色在发生变化后,仅仅告诉观察者角色“我变化了”;观察者角色如果想要知道具体

的变化细节,则就要自己从目标角色的接口中得到。这种模式被很形象的称为:拉模式——

就是说变化的信息是观察者角色主动从目标角色中“拉”出来的。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我目标角色“服务一条龙”,通知你发生变化的同时,通过一个参

数将变化的细节传递到观察者角色中去。这就是“推模式”——管你要不要,先给你啦。

这两种模式的使用,取决于系统设计时的需要。如果目标角色比较复杂,并且观察者角

色进行更新时必须得到一些具体变化的信息,则“推模式”比较合适。如果目标角色比较简单,

则“拉模式”就很合适啦。

下载: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undoner/5335717
深入浅出设计模式-中文版
http://www.lsoft.cn
LSOFT.CN (琅软中国) - 创造玉石般的软件,完美的用户体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