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智能手机创新不见革命 只见气息

2013-03-21 11:14 288 查看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反复刷着屏幕,拉拉菜单,更新着略显无聊的微博,输入几段文字,偶尔玩玩弱智的游戏。智能手机并没有真正改变你的生活,除了我们的视力。

  相信许多人已看到,过去6个月,苹果市值一度缩水近40%,iphone5也没出现火爆。三星Galaxy s4,虽然发布场面热闹,但不见神秘,大屏幕反而引来一阵嘲讽。

  两大智能手机品牌已到一个创新瓶颈期。这个行业已难听到革命,只剩下改良的声音。

  人们会说,样式好看,屏幕大了,体验好了,娱乐多了,多核处理器超越PC了。笔者认同这种微观创新。但是,当每一个微观的变化被包装成促销噱头,这个庞大的产业就步入高度同质化了。

  截至目前,智能手机成长,仍主要依赖硬件功能集成的创新驱动,还没有过渡到应用驱动、网络驱动。硬件最易追赶、模仿,我们很快会看到更大尺寸、色彩更炫、更薄的玩意,会集成有趣的模块,比如吓人的参数越来越多。这不过是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手机的基本形态。

  手机就是手机,有它的边界,绕不过一个基本面:它并非无所不能。举例说,屏幕大得像Pad,甚至宣称替代笔记本电脑,这种基于屏幕的创新已步入死角。

  人们的审美体验早已疲劳。无论娱乐、社交抢去多少PC端流量,手机都是一个碎片时间的清理工,虽能渗吃掉大半PAD市场,但绝不会代替PC,更不可能替代电视。

  中短期内,横在智能手机面前的创新阻碍,不是来自手机业,而是手机之外的产业体系。

  硬件正持续遭遇瓶颈

  手机从转头变为轻薄小巧,再从小变大的过程,除了确实出于提升用户体验外,也有设计工艺、材料、生产制造方面的压力。

  这是硬件领域摩尔定律的困境。单位面积不可能集成无限多晶体管,否则会漏电、无法散热,一定尺寸的手机,也不可能集成无限多功能模块。在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下,寻求丰厚利润的巨头会率先采用新材料与新工艺,每次更新,都建立在材料与制造业创新之上。

  就连代工皇帝郭台铭也说,iPhone设计极为复杂,是富士康所遇到的最难生产的设备。当年富士康之所以拿下iPhone代工订单,与它的材料储备、模具能力不无关系。

  目前,手机巨头竞逐所谓多核处理器,背后已透露出着这一信息:反复宣扬4核、8核处理器功能多么强大,恰恰说明无法将多核功能统一于单核。

  而且,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巨头宣传产品,几乎都会淡化续航,或只是强调电池容量,而不解释容量与尺寸的正相关。笔者认为,手机电池依然是智能手机无法突破的瓶颈。延伸出来的移动充电器、无线充电设备,反而印证了手机功耗、电池业的创新无力。

  这背后有巨大的成本压力。芯片业几年前已发出信号。当年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应材曾尝试发起联盟,集体规划未来18英寸晶圆的制造。

  基础设施依然拖后腿 网络关联度低

  这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基础设施远没有达到全民普适、有效覆盖的地步。即便在上海,也照样有许多死角,许多郊区的3G信号十分微弱。

  无线接入远不够便利。你兴奋地看着网络视频,走出房门,手机忽然没了WIFI信号,你一脸郁闷,却又不舍得为用那3G信号,为昂贵的流量掏腰包。在增值业务无法进一步吸取你的腰包前,运营商们不会热心为我们建设免费的公共WIFI热点。

  加上带宽有限,一般的智能手机根本无法处理大数据,这直接限制了所谓“智能”。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反复刷着屏幕,拉拉菜单,更新着略显无聊的微博,输入几段文字,偶尔玩玩弱智的游戏。智能手机并没有真正改变你的生活,除了我们的视力。

  总之,眼下的智能手机,要走出硬件驱动创新,进入网络应用驱动创新,还缺少基础,从而无法无法给硬件躯壳注入软件、互联网的灵魂。

  当然,在营销刺激下,手机销量暂时不会受到影响。市调机构Strategy Analytics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2011年同比增64%,2012年为43%,预计2013年约35%,增幅依然可观。

  2013年,新增比例中,面向普通大众的产品将远超苹果、三星们,市场已进入价格战周期。当一个产业创新乏力时,下游往往就主要靠价格驱动出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手机 创新 改革 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