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2013-03-19 23:06 330 查看
  

    看过《小鞋子》,就知道,什么才是穷人的梦想。一双球鞋,有时候是一只电熨斗,再奢侈点就是租个大一些的房子,能够安置下一家五口。阿里送妹妹的鞋去补,回家的路上赊菜时无意丢了鞋子。阿里只好和莎拉商量,两个人轮流穿他的球鞋上学,等她放学,他再去学校。才第二天,莎拉穿着大球鞋走路不小心,一只鞋掉进水沟里,莎拉沿着水沟一直一直追。到了两人约好的巷子换鞋时,阿里发现一只鞋又黑又湿,他只好脱掉一只袜子光脚穿鞋去上学。

  

    家里非常贫困,生活都难以维继,父亲微薄的薪水刚刚够吃饱,房租和菜金月月赊欠。莎拉有一天在学校操场,看见她丢掉的那双鞋,正穿成另一个同学的脚上。放学后,她尾随跟到了同学的家。阿里回家后,莎拉带阿里去找鞋。门响了,阿里和莎拉躲起来,看见同学的爸爸是个盲人,同学牵着爸爸去集市卖香烟。阿里和莎拉没再去要鞋,依然轮流每天穿一双鞋。

  

    朋友给阿里的爸爸一套喷农药的工具,假期,爸爸骑车载着阿里去城北的富人别墅找园丁的零活。碰了很多家,最后遇到一家愿意给他们修整花园。爸爸工作很卖力,主人多给了一些钱。爸爸高兴的载着阿里回家,一路上憧憬着,要给妈妈买个电熨斗,买个橱柜,给阿里和莎拉买新鞋。正愉快着,自行车的刹车坏了,爸爸重重栽倒在马路牙子的水沟边,刚刚萌起的希望就又破灭了。

  

    阿里学校参加长跑比赛,三等奖有一双球鞋。阿里为了球鞋报名参加比赛,拼尽所有的力气,谁也没想到,却跑到了一个冠军。体育老师,学校主任,记者、媒体都在围着阿里,为他祝贺。阿里面对照相机镜头,脸上没有一份笑容,眼泪下满是说不出的难过。  

  

    影片中,阿里和莎拉都是特别善良懂事的孩子。早早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心疼父母,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两个人轮流穿一双球鞋。每天,莎拉放学穿过大街小巷奔跑回家。换了鞋,阿里再穿过大街小巷奔跑去学校。假期,阿里坐着父亲的自行车,大都市里高楼林立,繁华而安静的富人区,阿里眼里全是好奇和距离。他很清楚,穷人聚集的巷子外面,不是他的世界。

  

    影片背景时常会有轰炸机掠过上空的声音。中东地区,战事不断。因战争而带来的贫富差距,当清真寺里人们虔诚的做着祷告,呼唤真主的唱音。阿里的父亲一边分派茶水和糖,一边从衣服里掏出手帕抹眼泪。真主是不是在聆听他们的痛苦呼救?阿里的爸爸受伤后,妈妈告诉他,房东又来催钱了。爸爸说第二日去找房东再拖延几日,妈妈说,可你没有钱。爸爸声音低弱的说,放心,真主会安排的。镜头外,阿里面朝墙侧躺着,听父母低声的商讨着生计。不言不语,小小的脸上有着哀伤和懂事的沉默。

  

    阿里掉过几次眼泪。第一次是丢了妹妹的鞋,着急难过,又不敢告诉父母。第二次是因跟莎拉换鞋迟到,被主任罚出学校。第三次是急于参加跑步比赛,想获得季军的球鞋奖励,而不断的哀求体育老师给他一次报名的机会。每次看到阿里眼泪盈眶,看到莎拉懂事又乖巧的穿着哥哥的旧球鞋去学校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也眼眶发热,几乎不忍心再看下去。无力和无助的感觉一直从电脑的那端传递过来,仅仅是一双鞋,就是阿里和莎拉费尽全力而想拥有的一个梦想。

  

    影片中,阿里和莎拉共同刷洗球鞋,两个人吹着手中的肥皂泡,一边笑一边把球鞋洗得雪白。阿里陪爸爸做园丁的时候,陪主人家的小男孩玩各样的玩具,一直笑一直笑。我才看到,一个九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应该有的童真。他们不该过早的背负上生活的压力,不该这么早面对生活的残酷,贫穷而带来的卑微。不该这么早熟的懂事,隐忍的令人心疼。

  

    得到的是冠军,阿里默默的回到家中。妹妹看懂了他的沮丧,难过的走开了。阿里坐下来,脱去底早已破裂的球鞋,他的脚上全是水泡和跑步时磨破的伤口。他把脚泡进水池中,脸伏进两膝中间。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水池里的莲红金鱼,它们游到阿里的脚边,轻轻挨着它。此时,父亲在集市采购了一些食物和日用品,自行车后座上还夹着两双给阿里和莎拉买的新鞋。

  

    《小鞋子》并不陌生。无论从报刊,还是在网络。任何一个希望工程的网站都有大量需要救助的优秀孩子。我记得前段时间,南京新闻频道播出了一个母亲的求助。她是单亲妈妈,儿子特别懂事,家境贫困,儿子从来不要求买衣服和其他。读六年级的男孩子,脚上穿得还是妈妈的旧鞋。读书成绩特别好,再热的天也不吹电扇,为了省电总是就着天光很早起来看书、写作业。刚考上南京三中,还未报到查出得了非常严重的病。无奈,母亲才向媒体呼救。这个母亲,年龄看起来不是特别大,但由于劳累和贫困,显得过早的苍老。记者采访她,她在镜头前没有大声哭,只是一直忍,忍不住眼泪,就忍着嗓音不要那么颤抖,她叙述了自己孩子的一些事,讲了他的病情,说他特别向往中学,想继续读书……我不知道,现在那个小男孩和妈妈怎样了。是得到了救助,继续上学了?还是病情恶化?媒体再没有继续报道过。

  

    我觉得,越是贫困中成长的孩子,越是有一种纯洁而向上的精神。因为没有太多的物质,他们的世界格外简单,读书可能是唯一的乐趣,也是他们唯一能跟别的孩子比较的地方。老师在课上讲过,智悲学校的贫穷孩子说,我不与你们比爸爸妈妈,我跟你们比成绩,我跟你们比未来。这句话令人振奋,也令人感概。你几乎不能相信,这是一群小孩子说出来的话。藏地贫困的地方多,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也简单的多,蓝天白云,牦牛戈壁。学校建立在山窝窝里,前后都是山,初期只有几间帐篷。但孩子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读书格外用功,也特别快乐。是与城里孩子不同的快乐,澄净、简单、满足、懂事。他们相互友爱,没有猜疑,小小的心里不受任何污染。

  

    《小鞋子》拍摄于1997年的伊朗,曾经荣获1998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观者和评委,能够成为一部可以称为经典的影片,能够被很多人看了又看。我想,它唤醒了我们在日益物质丰富的生活里被欲望麻木的心。穷人总是能格外的懂得穷人,而真正能关爱他人胜于自己的人大部分,也都是穷人。他们拥有真正的智慧,懂得“少欲知足”的真谛。

转自: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44456/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