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服务器监控工具的使用方法

2013-02-27 13:21 281 查看
管理员要维护服务器,使之能稳定有效的提供服务 ,就必须要了解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负载等执行情况等,要了解这些就必须要掌握服务器监控工具的使用方法
一, 任务管理器:

任务管理器是最简单,实用的服务器监控程序,通过它管理员可以获得最简要的系统信息,例如,程序,进程,信息,连网,用户等:

1,性能与进程:

服务器性能与执行的应用程序息息相关的,如果执行了与服务无关的应用程序就会占用系统资源,即使停用应用程序也会占用一定的内存。例如:为了访问方便,直接在提供文件共享的服务器上打开word应用程序来访问数据,离开后也没有注销,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进而延缓服务器的处理进程

A,结束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性能

B, 改变优先处理程序:windows是多任务操作系统,但是CPU在同一时间只能处理一个任务,所以高优先级别的任务就被优先处理,为了在多任务的环境下提供稳定的服务,可以适当调整重要程序的优先级别。优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实时》《高》《高于标准》《标准》《低于标准》《低》建议不要把程序设置为《实时》优先级别,因为此层级别高,最难控制其执行情况,若是执行错误,系统会死机。

右击进程名称——选择一种优先级别

C, 显示更多性能信息:默认的只显示映象名称,用户名,CPU与内存使用可以手动设置

方法:在查看选项卡——选择列

2.联网:主要查看网络状态。也可以手动设置,方法:在查看——选择列。管理员可以选择欲查看已经接收的字节,发送字节数,等

3.管理用户:

Windows2003默认安装远程桌面连接,起用后可以供两名管理员使用远程桌面连接登陆服务器进行管理,如果起用了终端服务,可以在任务管理器的用户选项卡中想远程用户发送消息,中断连接以及注销等

方法:右击远程登陆的用户——发送消息

二. 事件查看器:

1,利用“事件查看器”这个系统维护工具,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事件日志,收集有关硬件、软件、系统问题方面的信息,并监视安全事件,将Windows
和其他应用程序运行中错误事件记录下来,便于用户诊断和纠正可能发生的系统错误和问题

2,打开方法: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命令,在打开的“控制面板”窗口单击“管理工具”图标,然后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事件查看器”图标,这时就可以打开“事件查看器”窗口。

3,“事件查看器”窗口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日志记录事件:

·应用程序日志:记录应用程序或一般程序的事件。

·安全性日志:可以记录例如有效和无效的登录尝试等安全事件,以及与资源使用有关的事件。例如创建、打开或删除文件以及有关设置的修改。

·系统日志:包含由系统组件记录的事件,例如,在系统日志中记录启动期间要加载的驱动程序或其他系统组件的故障。

4,事件查看器显示以下事件类型:

·信息:描述应用程序、驱动程序或服务成功操作的事件,例如成功地加载网络驱动程序时会记录一个信息事件。

警告:不是非常重要但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事件。例如,如果磁盘空间较小,则会记录一个警告。

错误:重要的问题,如数据丢失或功能丧失。例如,如果在启动期间服务加载失败,则会记录错误。

成功审核:审核安全访问尝试成功。例如,将用户成功登录到系统上的尝试作为“成功审核”事件记录下来。

失败审核:审核安全访问尝试失败。例如,如果用户试图访问网络驱动器失败,该尝试就会作为“失败审核”事件进行记录。

备注:如果要查看某事件的详细内容,可先选中该项,双击打开“事件属性”对话框,在其中的“事件详细信息”选项组中列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及来源、类型等详细资料,

5,事件查看器在网络中的应用

在网络应用过程中,网络中的计算机有时会出现故障,这时需要管理员查看这台机器的工作日志,以此来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

操作步骤如下:

(1) 在“事件查看器(本地)”窗口中,右击“事件查看器(本地)”选项,会弹出一

个快捷菜单,从中选择“连接到另一台计算机”命令,出现“选择计算机”对话框,在此

用户可以选择需要这个管理单元管理的计算机,在“另一台计算机”文本框中输入要查看的工作站名,单击“确定”即可

(2) 为了在众多的计算机中准确地找到出现故障的一台,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可以

单击“浏览”按钮,可以在这里进行更为详细的条件限定,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找到出现故障的计算机,进行工作日志的查看。

6,事件查看器窗口

在“事件查看器”窗口中,用户可以利用菜单栏中的菜单项方便地进行本地事件的查

看,下面是其中简单而且实用的几项操作(以“应用程序”)为例:

(1)在“操作”菜单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工作日志文件的打开和保存,以及事

件的清除等操作。

(2)选择“操作”|“属性”或者“查看”|“筛选”命令,出现“应用程序属性”对话

框,在“常规”选项卡中详细显示了“应用程序”的名称,创建、修改、访问时间,用户

可以对最大日志以及达到极限后的处理方法进行设定,如果用户不再需要个性设置时,可

以单击“还原为默认值”按钮,即可恢复到系统默认的设置,

(3) 选择“筛选器”选项卡,用户可以对日志中的事件进行筛选,用户可在“事件类

型”选项组中进行复选框的选择,在“事件来源”“类别”下拉列表框中可设置筛选具体条件,还可进行时间限定。需要指出的是,筛选并不会对日志的具体内容产生影响,它只是改变了事件的显示方式

(4) 在“查看”菜单中选择“添加|删除列”命令,弹出“添加|删除列”对话框,如果用户不需要在该窗口的详细列表中显示某选项时,可在“显示列”列表中先选中,然后单击“删除”按钮,即可删除该列的显示,这样会使画面看起来更简洁,

(5) 在“查看”菜单中选择“查找”命令,出现“在本地应用程序上查找”对话框,在此可设置好要查找的条件,可自行选择搜索方向,连续查找多个符合要求的事件,

三.系统性能管理:

1. 认识系统性能监控:

Windows2003内置了一个《性能》管理单元,提供管理员获得系统各部分的详细信息,例如CPU的占用率,每秒虚拟内存访问的次数等等,例如:物理内存耗尽,虚拟内存访问次数过高,管理员就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物理内存。

2. 系统监视器:

作用:把系统信息呈现给管理员,让管理员来分析找出系统瓶颈

打开:管理工具——性能:

调整比例:右击下方——属性

查看方式:图表,直方图和报告

计数器的使用:系统监视器通过计数器,向管理员提供系统性能查看数据。

右击下方——添加计数器

常用计数器功能的简述及数据分析:

Processor性能对象:

%Processortime用于测试CPU的使用率,若是在日常任务中,负载常处于85%以上,则说明CPU的负载比较重

%Interrupts/Sec用于测试CPU每秒中断发生的次数,在没有打开新程序时,如果该数值持续增加,系统异常中断导致性能下降的话,管理员可以使用(任务管理器)调整程序的优先级别。

Memory性能对象:

AvailableBytes用于查看闲置的内存容量,如果它容量小,表示物理内存不足,增加物理内存,可以大幅度提高系统性能

Pages/Sec用于测量每秒访问虚拟内存的次数,如果平均值超过二十以上,说明计算机的物理内存不足

PoolNonpaged Bytes用于测量未分页池的字节数目,如果该数值过高,则说明内存的程序比较多,管理员应该查看是否有多余的程序占用内存。

Page File性能对象:

%Usage 用于查看合计(Totol)实例,如果达到100%并且没有固定虚拟内存的体积,则说明虚拟内存不足

PhysicalDisk性能对象:

CurrentDisk Queue Length 用于测量正在等候的访问,正常情况下的数值应该小于或者等于磁盘数量的两倍,如果超过了,则说明磁盘访问速度制约着系统性能

名称决定在哪台计算机上捕获计数器;性能对象是计数器的归类;能方便管理员查找所需要的计数器。

备注:没有安装任何服务器,计算机有以下的标准性能对象:

Cache:中的数据的命中百分率

Browser:域或者工作组中的浏览服务

Cache:磁盘驱动器的高速缓存

Memory:系统的主存储器以及虚拟内存

Objicts:数据收集时候,目标计算机发生的事件,用户干预,线程数量等影响监测结果的问题

Page file:页面文件的使用状况

PhysicalDisk:物理硬盘的使用状况,

Process:服务器目前打开的所有程序

Processor:CPU的使用状况

Server:用于监控字节,分页池,未分页池的使用情况

System:监视系统中CPU,硬盘,文件系统传输速率等数据

Thread:监视系统线程的情况

3. 性能监视器:

性能日志:

打开方法:管理工具——性能

A. 记数器日志:记数日志主要用于记录计数器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它,管理员可以将监视所捕获的数据记录成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或者直接输入到SQL数据库中,成为数据库中的数据,然后利用其他程序读取这些数据,以便快速完成分析。

B. 跟踪日志是用来跟踪数据提供者所指定的事件。它回监视线程,程序,磁盘,数据等。

C. 报警:可以协助管理员发现问题并即时处理

网络监视器:

作用:监视网络的运行状况(即监控网络流量和计算机所发送的数据)

安装: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添加删除组件——管理和监视工具——网络监视工具

备注:安装完后在LAN属性里面会有网络监视器驱动程序这一项。选中后,连接会处在混杂模式,以监听网络上的其他数据封包。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