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Twitter与微博

2013-02-20 13:31 666 查看
“微博大大提高了普通人在网上说废话的容易程度,增加了垃圾信息的比例。”这是我在新浪微博注册后发的第一条垃圾信息。我原来以为,这种两三句话表达方式,只能增添很多碎片化的毫无意义的垃圾。后来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无论是微博还是它在美国的原型Twitter,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尽管各不相同。

我刚开始好奇的是,微博似乎唯一的特性,也是继承Twitter而来的,每篇只能有140个字,是为什么?难道限制原来博客的长度也能成为一个亮点?又为什么是140?后来我Google了才知道:发明Twitter的初衷是朋友之间通过短信更新交流自己当前的遭遇和感想,相当于短信之间的群聊。原来如此,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因为是私下交流的工具,本来就是用来聊些喝酒吃饭逛街看戏的事情。而且也要受到和短信同样的长度限制。Twitter的创始人正是考虑到一条短信能够发送的字符长度是160,除去预留给应用程序所需的信息,用户每条可以发送140个字符。

和很多东西一样,Twitter没能直接在中国应用,而是启发了国人Copy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版本。现在,微博虽然火热,但是风景与Twitter完全不同。国人不爱隐私爱热闹,微博与其说是朋友圈,不如说是粉丝厂。正好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微博又变成网民集体娱乐和讨伐的战场,公共知识分子启蒙的课堂。

因为是在CSDN写博客,所以入乡随俗,不谈微博发挥这些功能的政治原因,我感兴趣的还有背后的语言原因。Twitter是不可能承担“私器公用”的责任的。你试试看用140个字母能表达多少意思。

妙处就在这里。微博的140个字符的长度限制,对于西文,字符指的是字母;对于中文,确是汉字。若是古汉语,一字一意,对应一个英文单词。现代汉语以双字词为主流,一个英文单词加上空格平均也要五六个字符。这样每条Twitter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就只有一条微博的 1/3左右。如果是信息密度更低的语言,比如西班牙语(看看电器说明书上的Español的那一段),Twitter就更没得玩了。

附上一条相关的信息量大的微博:)

@三联生活周刊:『数字』英语以每秒6.19个音节的速度传达0.91的高密度信息。汉语传达信息密度以0.94位列榜首,而语速则为每秒5.18个音节。西班牙语信息密度较低,0.63,语速却高至每秒7.82个音节。日语达到了每秒7.84个音节,幸好它的信息密度仅为0.49。研究者得出结论,一分钟内,所有语种都可以传达相近含量的信息。

技术解释:)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有一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一个音节,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英语中一个元音音素可构成一个音节,一个元音音素和一个或几个辅音音素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我们在学英文的时候每个单词对应的音标上就会区分有几个音节,哪个是重读音节……像Good Morning就有四个音节。上面的信息密度应该是按每个音节含有多少位(比特)的信息来计算。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按照上面的数据各种语言每秒口头传达的信息量还是差别挺大的,再进一步,还要考虑到人脑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因为不同语言同音字的多少需要的额外工作量。

在电影电视里我们可以听到吧啦吧啦的语速很快的就是那些说法语西班牙语的,哇啦哇啦更快的就是说日语的,不过信息密度确实低,这个会点日语听日文歌看动漫都能感受到。再扯就太远了,就此打住。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