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龙芯掉入“陷阱”,全因人才短缺

2013-02-01 03:55 197 查看
近日,在媒体上看到一篇新闻报道,题为”核心技术的“短板”无疑是龙芯产业化的“陷阱”“,有人使用”龙芯掉入“陷阱”“作为标题加以转载。读后有感。

半年多来,我已经离开国内IT圈子,不再关心业内之事。但是,龙芯掉入“陷阱”,让我思绪万千,有话不得不说。大家知道,龙芯项目是中科院计算所的重点科研项目,也是国家的”宝贝“。......回忆往事,我与中科院计算所第九研究室(过去叫”9室“)有过很深的渊源(或交往)。其实,计算所第九研究室就是数理逻辑研究室,主任是国内知名的数理逻辑学家胡世华先生。在”9室“工作的还有张锦文研究员,是当时国内公理化集合论的领头人。那时,”9室“经常举行学术报告会,吸引了北大、清华许多教师、同学参加。我与张锦文研究员是学术上的”密友”,学术观点相近,经常”私下“来往,讨论学术问题,特别是集中在非标准分析(NSA)的研究领域。因为,我们有一个“共识”:中国的基础数学一定要“起飞”。

由于张锦文研究员的突然离世,中断了这个“数学梦”。从此,我转向软件的“数学派系”Linux操作系统的鼓吹与推广,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毫无建树。这是为什么呢?中国缺少真正的科技型人才。比如,今年的考研,数学试题“软里巴唧”,真是“没劲”。数学是科技的“皇后”,全社会应当有这个“共识”。在我看来,龙芯开发团队确实“养”了一批人,其中不少人天天QQ,心神不定,不能专注于“基础科技”(CPU)问题的探究,其中没有出现像黎曼、康托尔与哥德尔的创新人物。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老实说,在不少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本没有基础科学的位置,只有“钱权”贪吃的猪脑子。

怎么挽救龙芯?龙芯的“短板”究竟是什么?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龙芯梦“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人才的大环境不具备这个条件。不少年轻人只会做“外国梦”,他们心中没有科学创新精神的熏陶,只知”升迁、出国、发财”。我们把话说白了,我们的基础教育只是“应付”他们,不讲科学精神的真谛。科学需要人的献身精神,不图利,不图权。有人说,这是现代柏拉图空想主义,是纯粹的乌托邦幻想。我说不是。中国的孩子都很聪敏,只要教育得法,肯定会出人才。

现在,我人已老了,但是,还想做点什么事情。现今,有了一位有见解的好心人支持,正组织力量把J.Keisler撰写的《基础微积分》电子版翻译成中文版本。让广大青年学子看清自己所处的真实“位置”,不要继续再做“白日梦”了。在发展科技文化的道路上,中国应该重新崛起。中国的年轻人需要基础科学精神的不断熏陶。只有这样,我们的伟大祖国才会有明日的希望。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