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C++

C++ 一些基本语法

2012-11-22 14:14 253 查看
explicit

用处: 禁止隐式类型转换操作

explicit 它与 virtual、inline 合称为“函数限定符”。但它只适用于构造函数。若一个类拥有只带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则可以隐式转换

explicit作用:
在C++中,explicit关键字用来修饰类的构造函数,被修饰的构造函数的类,不能发生相应的隐式类型转换,只能以显示的方式进行类型转换。

explicit使用注意事项:explicit 关键字只能用于类内部的构造函数声明上,explicit 关键字作用于单个参数的构造函数。

在C++中,explicit关键字用来修饰类的构造函数,被修饰的构造函数的类,不能发生相应的隐式类型转换。

例子一:

未加explicit时的隐式类型转换

class Circle
{
public:
Circle(double r) : R(r) {}
Circle(int x, int y = 0) : X(x), Y(y) {}
Circle(const Circle& c) : R(c.R), X(c.X), Y(c.Y) {}
private:
double R;
int X;
int Y;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发生隐式类型转换
//编译器会将它变成如下代码
//tmp = Circle(1.23)
//Circle A(tmp);
//tmp.~Circle();
Circle A = 1.23;
//注意是int型的,调用的是Circle(int x, int y = 0)
//它虽然有2个参数,但后一个有默认值,任然能发生隐式转换
Circle B = 123;
//这个算隐式调用了拷贝构造函数
Circle C = A;

return 0;
}

加了explicit关键字后,可防止以上隐式类型转换发生

class Circle
{
public:
explicit Circle(double r) : R(r) {}
explicit Circle(int x, int y = 0) : X(x), Y(y) {}
explicit Circle(const Circle& c) : R(c.R), X(c.X), Y(c.Y) {}
private:
double R;
int X;
int Y;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一下3句,都会报错
//Circle A = 1.23;
//Circle B = 123;
//Circle C = A;
//只能用显示的方式调用了
//未给拷贝构造函数加explicit之前可以这样
Circle A = Circle(1.23);
Circle B = Circle(123);
Circle C = A;

//给拷贝构造函数加了explicit后只能这样了
Circle A(1.23);
Circle B(123);
Circle C(A);
return 0;
}


例子二:

class A

{

public:

A(int);

private:

int num;

};

int Test(const A&) // 一个应用函数

{

...

}

Test(2); // 正确

过程是这样的: 编译器知道传的值是int而函数需要的是A类型,但它也同时知道调用A的构造函数将int转换成一个合适的A,所以才有上面成功的调用.换句话说,编译器处理这个调用时的情形类似下面这样:

const A temp(2); // 从2产生一个临时A对象

Test(temp); // 调用函数

如果代码写成如下样子:

class A

{

public:

explicit A(int);

private:

int num;

};

int Test(const A&) // 一个应用函数

{

...

}

Test(2); // 失败,不能通过隐式类型转换将int类型变量构造成成A类型变量

例子三:

按照默认规定,只有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也定义了一个隐式转换,将该构造函数对应数据类型的数据转换为该类对象,如下面所示:

class String {

String ( const char* p ); // 用C风格的字符串p作为初始化值

//…

}

String s1 = “hello”; //OK 隐式转换,等价于String s1 = String(“hello”);

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会不需要这种隐式转换,如下:

class String {

String ( int n ); //本意是预先分配n个字节给字符串

String ( const char* p ); // 用C风格的字符串p作为初始化值

//…

}

下面两种写法比较正常:

String s2 ( 10 ); //OK 分配10个字节的空字符串

String s3 = String ( 10 ); //OK 分配10个字节的空字符串

下面两种写法就比较疑惑了:

String s4 = 10; //编译通过,也是分配10个字节的空字符串

String s5 = ‘a’; //编译通过,分配int(‘a’)个字节的空字符串

s4 和s5 分别把一个int型和char型,隐式转换成了分配若干字节的空字符串,容易令人误解。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我们可以声明显示的转换,使用explicit 关键字:

class String {

explicit String ( int n ); //本意是预先分配n个字节给字符串

String ( const char* p ); // 用C风格的字符串p作为初始化值

//…

}

加上explicit,就抑制了String ( int n )的隐式转换,

下面两种写法仍然正确:

String s2 ( 10 ); //OK 分配10个字节的空字符串

String s3 = String ( 10 ); //OK 分配10个字节的空字符串

下面两种写法就不允许了:

String s4 = 10; //编译不通过,不允许隐式的转换

String s5 = ‘a’; //编译不通过,不允许隐式的转换

因此,某些时候,explicit 可以有效得防止构造函数的隐式转换带来的错误或者误解

----------------------------------------------------------

explicit只对构造函数起作用,用来抑制隐式转换。如:

class A{

A(int a);

};

int Function(A a);

当调用Function(2)的时候,2会隐式转换为A类型。这种情况常常不是程序员想要的结果,所以,要避免之,就可以这样写:

class A{

explicit A(int a);

};

int Function(A a);

这样,当调用Function(2)的时候,编译器会给出错误信息(除非Function有个以int为参数的重载形式),这就避免了在程序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错误。

注意:只是用于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 如:1、constructor(typename value); 2、construcor(typename value1,typename value2=defaultvalue,typename value3=defaultvalue,...) ),因为两个参数的构造函数几乎没办法隐式的转换,即无法出现classtype classname = value;的情况(因为这样只能赋给一个值)。

export

为了访问其他编译单元(如另一代码文件)中的变量或对象,对普通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结构和类),可以利用关键字extern,来使用这些变量或对象时;但是对模板类型,则必须在定义这些模板类对象和模板函数时,使用标准C++新增加的关键字export(导出/出口/输出)。例如:

extern int n;

extern struct Point p;

extern class A a;

export template<class T> class Stack<int> s;

export template<class T> void f (T& t) {……}

一般是在头文件中给出类的定义或全局函数的声明信息,而在代码文件中给出具体的(类成员函数或全局函数的)函数定义。然后在多个用户代码文件中包含该头文件后,就可以使用其中定义或声明的类和函数。头文件中一般不包含变量、结构和类对象的定义,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重复定义的编译错误。解决办法是,在某个代码文件中进行定义,在其他用户代码文件中用extern来引用它们。

但是对模板类型,则可以在头文件中,声明模板类和模板函数;在代码文件中,使用关键字export来定义具体的模板类对象和模板函数;然后在其他用户代码文件中,包含声明头文件后,就可以使用该这些对象和函数了。例如:

// out.h:(声明头文件——只包含out函数的声明信息)

template<class T> void out (const T& t);

// out.cpp:(定义代码文件——包含out函数的声明[通过include]和定义等全部信息)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out.h”

export template<class T> void out (const T& t) {std::cerr << t;}

//user.cpp:(用户代码文件——包含函数的声明头文件后就可以使用该函数)

#include “out.h”

// 使用out()

说明:VC05目前还不支持export关键字(的编译)。

mutable

在类的常型(const)成员函数中,一般是不让改变类中数据成员的。如果想在常型成员函数中改变类的数据成员,在传统C++中,为达到此目,可采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先将this指针强制转换成一个本类的指针,然后就可以利用该指针来对类的数据成员进行任意的修改。但是,这种修改是隐藏在成员函数内部的,在类定义(头文件)中根本看不出来,而且它也破坏了设置常型成员函数的本意。

标准C++中新增加了一个关键字mutable(易变/可变/不定/无常的),用在类的数据成员前,明确表示该成员变量可以在常型成员函数中被修改。例如:

class A {

int i;

mutable int j;

public:

void f ( ) const;

};

void A::f ( ) const {

i++; // 错误——常型成员函数不允许改变数据成员的值

((A*)this)->i++; // 可以——已经过时,不被提倡

j++; // 正确——mutable型成员变量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