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再理解下ROC曲线和PR曲线

2012-11-21 16:35 253 查看
转自:http://www.zhizhihu.com/html/y2012/4076.html

大家都发表下对着俩曲线的理解吧。

分类、检索中的评价指标很多,Precision、Recall、Accuracy、F1、ROC、PR Curve......

一、历史

wiki上说,ROC曲线最先在二战中分析雷达信号,用来检测敌军。诱因是珍珠港事件;由于比较有用,慢慢用到了心理学、医学中的一些检测等应用,慢慢用到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中来了,用来评判分类、检测结果的好坏。

百科:ROC曲线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是反映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变量的综合指标,是用构图法揭示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它通过将连续变量设定出多个不同的临界值,从而计算出一系列敏感性和特异性,再以敏感性为纵坐标、(1-特异性)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曲线下面积越大,诊断准确性越高。在ROC曲线上,最靠近坐标图左上方的点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临界值。

二、原理

这里就拿最经典的二分类(0、1)问题讨论吧,分类器分类之后,往往会得到对每个样本是哪一类的一个估计,像是LR模型就会将这个估计规范化到【0,1】,根据这个估计,你选择一个阈值p_0,就可以将分类结果映射到0,1了;分类效果好不好跟真实的label比比就行了。

所以你手里有decision和label两个向量,用来做分类结果的评估。



要看ROC的原理,总离不开上面这个表格,ROC绘制的就是在不同的阈值p_0下,TPR和FPR的点图。所以ROC曲线的点是由不同的p_0所造成的。所以你绘图的时候,就用不同的p_0采点就行。

Precision-Recall曲线,这个东西应该是来源于信息检索中对相关性的评价吧,precision就是你检索出来的结果中,相关的比率;recall就是你检索出来的结果中,相关的结果占数据库中所有相关结果的比率;所以PR曲线要是绘制的话,可以先对decision进行排序,就可以当作一个rank值来用了,然后把分类问题看作检索问题,当返回一个结果的时候的PR pair是多少,2个、3个、一直到你所有的检测样本都包含;所以假设你的测试样本有100个,是不是会返回100个precision-recall点呢?然后把这些点绘制出来,就得到了PR曲线;所以,PR曲线的采点是按照样本的数量采的。注意,这一条PR曲线的绘制只对应一个p_0值,所以往往先选择最优的p_0,再绘制不同model的PR曲线,比较model的优劣。

可以看出TPR和Recall的形式是一样的,就是查全率了,FPR就是保证这样的查全率你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把多少负样本也分成了正的了。

上面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三、AUC的计算

为了更好的衡量ROC所表达结果的好坏,Area Under Curve(AUC)被提了出来,简单来说就是曲线右下角部分占正方形格子的面积比例;那么计算这个东西其实就很简单了,根据reference的paper,有很多很多计算方法,这里推荐一种近似采样的方法:采样。

你的分类器能够将正例排在负例前面的概率是多少,也就是采样中正例的decision>负例的decision的概率。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